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單县大陵山臻公陵

(2018-03-23 13:11:56)
标签:

杂谈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imPRq6c

一、大陵山臻公陵遗址

翻开中国地图,在山东省西南部,有一片平坦肥沃的土地,她就是鲁西南平原。

鲁西南,即山东的西南部,包括菏泽、济宁、枣庄和聊城南部。菏泽是牡丹城、济宁圣城、枣庄水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发祥地,历史上孔子、孟子、庄子、墨子、孙膑、吴起都出生在这方土地。

鲁西南的县城,包括菏泽的牡丹区、定陶区、巨野县、曹县、成武县、单县、郓城县、鄄城县、东明县。枣庄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滕州市。济宁任城区、兖州区、微山县、鱼台县、金乡县、嘉祥县、汶上县、泗水县、梁山县、曲阜市、邹城市,聊城阳谷、东阿县等!她和豫东、皖北、苏北平原连成一片,为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历史上的这一区域的大部曾经归属于同一个行政区——平原省。鲁西南地区和苏北豫东皖北这一带,语言文化风俗民情都非常接近,这个区域比较独特,因为从全国看来,几乎所有的省分界地区都有明显的界限,过了界限风俗截然不同。这一区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同属黄河文明的发源地。

在鲁西南,苏北,皖北,豫东这片广袤的平原上,有一种奇特的地貌——“堌堆”。“堌堆”就是大土堆,土丘。他们往往被称作“堌堆”或者“台子”。新石器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洪水茫茫,人类只得择高台居住。大禹治水成功后,“九河既道,雷夏复泽,于是民得下丘居土”。该堌堆乃大禹治水前原始居民的居所。《淮南子•齐俗训》说:“禹之时,天下大雨,禹令民聚土积薪,择丘陵而处之。”这种高地,古人称为的“丘”,如“陶丘”、“楚丘”、“商丘”等。其中处于鲁西南的菏泽地区这种地貌最为普遍,现在已知的菏泽“堌堆”有151处,在每一个堌堆上,一般都能采集到龙山文化和商代的遗物,有的堌堆甚至存有大汶口、龙山、岳石、商周等各个时代的遗物,可见堌堆延用时间较长。从经过考古发掘的堌堆遗址,以及1976年试掘的12处堌堆遗址来看,情况大致相同,这类堌堆属于居住遗址,有的从大汶口文化时期开始堆积,也有的是龙山文化时期开始堆积,且一般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时代。另外,在堌堆居住遗址之上,较多的发现了汉代墓葬,有关资料表明,在151处堌堆遗址上,就有近146处堌堆遗址暴露两汉墓葬。比如处于巨野县金山东南的红土山堌堆为西汉昌邑王刘髆墓。它清楚地表明,在两汉时期堌堆居住遗址已经成为理想的埋葬地。但这并不能排除还存在较早的墓葬的可能性。

在山东單县,同样分布着众多的“堌堆”、“台子”。其中大陵山臻公陵遗址作为众多“堌堆”中的一个,尤为突出。大陵山,位于單县西南四公里张海村东100米处,南距單商公路200米,莱河水从陵前潺潺流过,是绝佳的风水宝地。大陵山历代被认为是 “臻公墓”。民国本《單县志》载:“大陵山……为周成王少子臻墓”。据文物部门考查,大陵山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台型遗址,遗址原高六、七米,面积约1000平方米,“文革”中被掘成大坑,曾掘出过墓门,后又填平为耕地。采集的标本有红夹砂鬲足、口沿、灰夹砂鬲足、口沿等。“大陵山”是所有“堌堆”中唯一称作“山”的,一个“陵”字突出其尊贵性。作为單氏家族始祖臻公之陵,因其在單氏家族中的显赫地位,近年来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單氏族人的广泛关注。

公元2014年12月底,中华單氏第一次通谱会议在單县召开,同时举行了中华單氏祭祖大典,中华單氏寻根之旅的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四百余單氏族人瞻仰了大陵山臻公陵遗址,單襄公茔遗址,單氏宗祠遗址,虔诚跪拜了龙牌。此次活动配合單县县委县政府倡导的“善文化”,在社会上影响巨大,反响强烈,具有很好的社会效应。

2017年初,在单氏忠孝堂理事会的组织倡导下,恢复大陵山臻公陵工程吉日开工,并于同年清明节前竣工,并举办了隆重的祭祖大典,了却单氏族人春秋祭祀之心愿。

现在中华單氏忠孝堂理事会正积极配合單县县委县政府,申报大陵山臻公陵文化遗址的工作,使其成为單氏文化在單县的一个亮点。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ipEPMc2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irMM2ea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iAZxP65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iGlZA4e

二、《重修大陵山臻公陵碑记》

單与單县,源远流长。

《路史》曰:“帝师单卷所居,故称單父。周成王封少子臻于此,为單子国”。《元和姓纂》记:“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單邑,为甸内侯,因氏焉”。《曹州府志》、《單县志》载,“大單父,古之采邑也”。“大陵山……周成王少子臻墓”。

大陵山臻公陵距今三千余年,民国时期存有“單氏先茔”墓碑,公元一九六一年被單县人民政府定为县级保护文物,后毁于修路取土。

察我單氏大陵,乃众多堌堆中唯一称作山的,大陵二字,无上尊贵。史志记,大陵山臻公陵高两丈余,地三亩许。《古單單氏族谱》卷一《附记墓志》曰:“大陵山墓地面积一亩半,高丈余,位于张海村东南隅,西至该村一百五十米,南至济商路三百七十米,东至城关界南北路七十米,北至该村东西路三百二十米,此谓大陵山先茔之所也”。

想我單氏大陵,松柏参天,祥云笼罩,紫气缭绕,巍峨壮观。然经三千年风雨侵蚀,历数十朝代更迭,兵戈洗礼,天灾人祸,吾族圣地,夷为平地,今不复存矣,悲哉!吾等裔孙,凭吊无据,祭祀无所,愧对祖宗,痛哉!

丁酉岁首,忠孝堂理事会合议重修大陵山臻公陵。衍立会长以十一万巨资为瞻,族人遥相呼应,聚财物数十万,征地三亩二分。青龙抬头,吉时开工。敬筑封土,谨遵规制,虔镌碑碣,旬月乃成。神位安顿,阖族额庆,旌表孝德,刻碑扬名。

观我單氏大陵,傍土山而存,临涞水而居,阡陌环绕,玉带缠腰,此乃真龙之所,祖荫之福地也。

是为记。

公元二零一七年岁次丁酉仲春清明吉旦臻公第一百二十五代孙世廷敬撰 晓光沐手敬书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iGDZUaa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iM4hy30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iNiRY32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iSzPIc2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iTsGQ78

三、大陵山臻公陵释疑

光绪八年版本老谱谱序出现的错误。單氏始祖臻公和單氏忠孝堂一代始祖襄公误为一个人。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jGCkc9c

宗颜公在《附记墓志》中的误解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jUbn775

宣统元年版本谱序中继续沿用以前的叙述。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k5C5v45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ki1vx97

从膳林地和祖茔地面积可以看出当时忠孝堂一代始祖單襄公茔地的规模之大,这绝非是大陵山臻公陵的面积。古單八大景之一的“青冢暮云”——單襄公茔,规模之大,影响之深,绝非徒有虚名。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kqb1J47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kqZeN39

八六年合谱谱序未敢更改原序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kFoYG4a

衍彩公绘制的《大陵山墓和靖公墓、穆公墓位置图》。值得注意的是衍彩公并未标明大陵山墓是臻公墓还是襄公墓。西堤里只标明有靖公墓和穆公墓,而族谱记载忠孝堂一代始祖襄公茔就在西堤里,这和史志记载以及实地考察是一致的!西堤里單氏祖茔为單襄公茔确凿无疑!这样我们就可以断定大陵山單氏先茔为單氏始祖臻公陵!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lc4fff1

衍彩公在《附记墓志》中详细说明了不注明大陵山墓所属的原因。衍彩公发现了族谱记述和臻公陵、襄公茔存在的矛盾,但他没有纠正,只是详细地点明出来,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后人,以至于在同一部族谱中,出现了谱序和墓志说法不一的问题。在今天看来,衍彩公的详实记述是正确的,表现了衍彩公对家族事业极其负责的态度。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lkoqqb6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ltPEe32

大陵山臻公陵的有力佐证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iYK4O62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iTLWL9f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j2w3Abe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j7Mtt1b

《單县志》记述的單襄公茔的实际位置。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j8Axgce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jdTz866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jfMWTfb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jlktB43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jmtxH5d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jsVvJ23

http://s1/large/006bICcHzy7j7gjuK7w0a

四、关于《古单单氏族谱》中大陵山臻公陵和单襄公茔出现矛盾的解释

据《曹州府志》、《单县志》记载:大陵山遗址位于单县城西南4公里、张海村东100米,南距单商公路200米。大陵山历代被认为“少子臻墓”。据考查,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台型遗址。原高六、七米,面积1000多平米。据《古单单氏族谱》记载:“县城坤方(西南)有山曰大陵,我始祖襄(臻)公墓是焉”。又据家族老人单连彬(124世)回忆,解放前,墓东南方尚有“民国八年”所立石碑,上刻:“单氏先茔”,坟上有三圈柏树环绕。文革前,旁边有一木牌,内容为:县级保护文物。文革中因修建单商公路与吴堌堆,同时被取土夷为平地。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曹州府志》和《单县志》均记载大陵山为“臻公”墓,民国八年石碑称为“单氏先茔”(西关街也有一处同样的石碑,民国八年“单氏先茔”);而我族谱记载为襄公墓,为何?这里面必有一处为误!

再看家谱记载:在1985年谱序中《古单单氏族谱》卷一,总序第六页,有一篇《附记墓志》署名“衍彩”(此衍彩即是前述家族老人单连彬(时年94岁)的哥哥)。该墓志中详细对我单氏墓地作出说明。其中指出“(文革时期)大陵山墓地面积1.5亩,高约丈余,位于张海村东南隅,西至该村150米,南至济商路370米,东至城关界南北路70米,北至该庄东西路320米,此谓大陵山先茔之位置也,……县城西关街大桥至被服厂70米,由此往东90米,即至单襄公茔门,茔门虽被推毁而胡同(单家胡同)尚存单襄公墓碑,当即移于城西北单老庄,现仍妥为保存”。另据《单县志》记载,“单襄公墓在单城西堤里”,又据时年85岁张健教授(菏泽学院)出具证言,他自幼与单家胡同为邻,对单家林和襄公墓、单襄公茔门十分了解,并在老师指导下对单县文物曾做过考察,他确认,单县古八景之一“青冢墓云”就是位于县城西北的单襄公墓。

从以上证据推定,单襄公墓在西关大街,而非家谱载大陵山为襄公墓。而民国八年之所以刻碑为“单氏先茔”,就说明当时为史料所困,不敢贸然修正族谱,而作的调和之词,留待后人确定。族谱中把大陵山臻公陵和襄公茔混为一谈,以至于出现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矛盾,即族谱谱序中记述的错误。我们不应该把问题留给子孙,应在修谱时加以纠正,并作详实解释。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位于单城城西南4公里、张海村东100米,南距单商公路200米的大陵山是我单氏得姓始祖臻公陵。位于单城西堤里,单城古八大景之一的“青冢暮云”为单襄公茔。

單氏忠孝堂第一百二十五代巨野世廷

附:菏泽市政府关于第三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的批复公告

https://mp.weixin.qq.com/s/0uY2VWT7OYfvbDpecR0uYA

http://s8/middle/006bICcHzy7qjviaeyq3e

http://s8/middle/006bICcHzy7AgLtBc697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