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陵山臻公陵遗址
翻开中国地图,在山东省西南部,有一片平坦肥沃的土地,她就是鲁西南平原。她和豫东、皖北、苏北平原连成一片,为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历史上的这一区域的大部曾经归属于同一个行政区——平原省。鲁西南地区和苏北豫东皖北这一带,语言文化风俗民情都非常接近,这个区域比较独特,因为从全国看来,几乎所有的省分界地区都有明显的界限,过了界限风俗截然不同。这一区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同属黄河文明的发源地。
在鲁西南,苏北,皖北,豫东这片广袤的平原上,有一种奇特的地貌——“堌堆”。“堌堆”就是大土堆,土丘。他们往往被称作“堌堆”或者“台子”。新石器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洪水茫茫,人类只得择高台居住。大禹治水成功后,“九河既道,雷夏复泽,于是民得下丘居土”。该堌堆乃大禹治水前原始居民的居所。《淮南子•齐俗训》说:“禹之时,天下大雨,禹令民聚土积薪,择丘陵而处之。”这种高地,古人称为的“丘”,如“陶丘”、“楚丘”、“商丘”等。其中处于鲁西南的菏泽地区这种地貌最为普遍,现在已知的菏泽“堌堆”有151处,在每一个堌堆上,一般都能采集到龙山文化和商代的遗物,有的堌堆甚至存有大汶口、龙山、岳石、商周等各个时代的遗物,可见堌堆延用时间较长。从经过考古发掘的堌堆遗址,以及1976年试掘的12处堌堆遗址来看,情况大致相同,这类堌堆属于居住遗址,有的从大汶口文化时期开始堆积,也有的是龙山文化时期开始堆积,且一般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时代。另外,在堌堆居住遗址之上,较多的发现了汉代墓葬,有关资料表明,在151处堌堆遗址上,就有近146处堌堆遗址暴露两汉墓葬。比如处于巨野县金山东南的红土山堌堆为西汉昌邑王刘髆墓。它清楚地表明,在两汉时期堌堆居住遗址已经成为理想的埋葬地。但这并不能排除还存在较早的墓葬的可能性。
在山东單县,同样分布着众多的“堌堆”、“台子”。其中大陵山臻公陵遗址作为众多“堌堆”中的一个,尤为突出。大陵山,位于單县西南四公里张海村东100米处,南距單商公路200米,莱河水从前面潺潺流过,是绝佳的风水宝地。大陵山历代被认为是“臻公墓”。民国本《單县志》载:“大陵山……为周成王少子臻墓”。据文物部门考查,大陵山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台型遗址,遗址原高六、七米,面积约1000平方米,“文革”中被掘成大坑,曾掘出过墓门,后又填平为耕地。采集的标本有红夹砂鬲足、口沿、灰夹砂鬲足、口沿等。“大陵山”是所有“堌堆”中唯一称作“山”的,一个“陵”字突出其尊贵性。作为單氏家族始祖臻公之陵,因其在單氏家族中的显赫地位,近年来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單氏族人的广泛关注。公元2014年12月底,中华單氏第一次通谱会议在單县召开,同时举行了中华單氏祭祖大典,中华單氏寻根之旅的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四百余單氏族人瞻仰了大陵山臻公陵遗址,單襄公茔遗址,單氏宗祠遗址,虔诚跪拜了龙牌。此次活动配合單县县委县政府倡导的“善文化”,在社会上影响巨大,反响强烈,具有很好的社会效应。现在中华單氏忠孝堂理事会正积极配合單县县委县政府,申报重建大陵山臻公陵文化遗址的工作,使其成为單氏文化在單县的一个亮点。
大陵山臻公陵的佐证
http://s1/large/006bICcHzy77XxMLLIP3f
http://s1/large/006bICcHzy77XxMPmHO7c
http://s1/large/006bICcHzy77XxMYcdnad
http://s1/large/006bICcHzy77XxMZS7id4
http://s1/large/006bICcHzy77XxNKc2o84
http://s1/large/006bICcHzy77XxNNs6Qc0
http://s1/large/006bICcHzy77XxNPyfEea
http://s1/large/006bICcHzy77Xy1dohO58
http://s1/large/006bICcHzy77Xy1Sqovb7
http://s1/large/006bICcHzy77Xy1YC5R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