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3日(第五天)三亚游(12)
海南省陵水县城南门 陵水县
三昧寺
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
陵水县文物保护单位
http://s3/mw690/006bHxMgzy7gXz3FJNU12&690三昧寺" TITLE="三亚游(12)陵水县
三昧寺" />
↑ 三昧寺的山门
三昧寺,坐落在海南省陵水县城南门,背靠风景秀丽的南门山,面朝大海方向,幽静详和;历代香火兴盛。有三进九间,前有山门、大悲阁,中有地藏殿、财神殿、五观堂,后有卧佛宝殿等。齐堂齐全,横廊曲径,古树参天,整个布局气势雄伟,壮严肃穆。
http://s1/mw690/006bHxMgzy7gXz5fmyke0&690三昧寺" TITLE="三亚游(12)陵水县 三昧寺" />
↑
1998年,三昧寺被获准为海南省首批开放的七所寺庙之一
据《琼州府志》记载,三昧寺于明朝万历年间,由知县娄应先兴建,清朝乾隆三十六年知县喻宝忠、绅士周陵志重修,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系禅宗道场。
三昧寺是海南建寺历史最悠久的寺庙之一,据当地百姓口传,唐代高僧鉴真大师与其弟子一行东渡日本时,遭遇台风,船只被风吹到陵水附近,禅师一行登岸后,便在陵水开演“般舟三昧”妙法,后人便在此兴建起“三昧禅寺”,使这一地区佛教曾非常昌盛,故在海南地区享有“三千世界禅林,百万人家福地”的声誉。
http://s15/mw690/006bHxMgzy7gXxumLhQde&690三昧寺" TITLE="三亚游(12)陵水县 三昧寺" />
↑ 山门殿内正中供奉笑口常开的“未来佛”——弥勒佛坐像
在一些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常见到的大肚弥勒(或大肚比丘)以布袋和尚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
http://s11/mw690/006bHxMgzy7gXySbc3o8a&690三昧寺" TITLE="三亚游(12)陵水县 三昧寺" />
↑ 山门殿内,弥勒佛背后神龛内供奉的韦驮菩萨像
韦驮菩萨,又称韦陀天,梵名音译为私建陀提婆,意为阴天,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后来归化为佛教的护法天神。
http://s6/mw690/006bHxMgzy7gXyTPfEx65&690三昧寺" TITLE="三亚游(12)陵水县 三昧寺" />
↑ 院内正中的大悲阁,又名佛香阁、天宁阁
↑ 大悲阁中供奉的大悲菩萨像
大悲菩萨像又称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有42臂,其中两手在胸前合十,左、右两侧各有20只手侧举。在侧举的40只手中,分别拿着日、月、净瓶、金刚杵、乾坤带等法器,象征菩萨拥有极大的法力,可以为广大众生解除各种各样的苦难。
“嗡嘛呢叭咪吽”是佛教的六字真言,在中国藏区路途和行旅中,可以看见的最多的文字,嗡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是咒往生清净极乐净土的纯佛教理念。
↑ 地藏殿,主供地藏菩萨,是佛寺的重要配殿之一
↑
三昧寺卧佛殿前,一尊端庄温仪的妈祖雕像(我开始给认成观世音娘娘了)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信仰的海神),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妈等。
这一信仰的主体据说是由真人真事演变而来的。考察妈祖的生平得知,这一信仰来自民间传说。首先是传说,然后是传说的历史化和神化,最后形成普遍的妈祖信仰。
http://s7/mw690/006bHxMgzy7gXyjNiTAe6&690三昧寺" TITLE="三亚游(12)陵水县 三昧寺" />
↑
三昧寺卧佛殿前,如来佛石像
如来佛一般是指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
(Sakyamuni)佛教创始人。本名悉达多,意为“义成就者”(旧译“义成”),姓乔达摩(瞿昙)。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其他称号有佛陀(觉者)、世尊、释尊等。
通常所说的如来,指的是释迦牟尼如来,它不是某个个人的专用名字,而是一种对大能者的尊称。
↑
三昧寺卧佛宝殿的“台陛”
宫殿台阶中心的一块石制雕刻石坡这石坡叫“台陛”古时叫“台陛”,一般用海水龙纹,只有皇帝能走。
“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以示皇权的崇高。“陛下”这一称呼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特指皇帝,现指国家的皇室成员。
http://s12/mw690/006bHxMgzy7gXxJgNL51b&690三昧寺" TITLE="三亚游(12)陵水县 三昧寺" />
↑
卧佛殿殿内供奉着一尊2005年从缅甸请来的汉白玉卧佛像
http://s14/mw690/006bHxMgzy7gXyIPa4Bed&690三昧寺" TITLE="三亚游(12)陵水县 三昧寺" />
↑
来自缅甸的汉白玉巨佛,“卧佛望日”是古代著名的陵水八景之一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有称为大殿的。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
土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中国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多为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属于分布最广的祭祀建筑,各地乡村均有分布,以至凡有民众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土地庙。
土地爷是古代中国传说中掌管一方土地的神仙,住在地下,是神仙中级别最低的。俗话说“别拿土地爷不当神仙”。在中国民间土地神的形象千姿百态,性格各异。作为地方保护神,流行于全国各地,旧时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祀奉土地神的现象存在。
http://s2/mw690/006bHxMgzy7gXSCvvJT01&690三昧寺" TITLE="三亚游(12)陵水县 三昧寺" />
↑
荒废落败的椰林南关小学校舍
三昧寺旁右侧是南关小学旧址,如今墙面与桌椅都已尽显斑驳。但在过往的岁月中,不知有多少白衣飘飘的学子,在清晨聆听着空灵的钟声静心向学。
按语:这里的一砖一瓦、一座一榻,无不透露着宁静祥和、意趣无穷的禅意文化,许多善男信女也都怀着各自的愿想,络绎不绝的来到这里,观瞻、进香、礼佛,只想在古朴雅致的环境中,冥想、抄经、静修,寻找那超尘脱凡的心境。
原存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