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3日(第五天) 三亚游(10)
陵水中山东路22号
琼山会馆 苏维埃政府旧址
县博物馆 建于1921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馆位置。在陵水中山路和解放东路交叉口处,有一座阁楼大门宏伟、屋顶琉璃瓦、顶上龙飞凤舞、花草盛开的院子,这就是陵水琼山会馆,也就是后来被改为“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的院落。
http://s2/mw690/006bHxMgzy7gR8d735T51&690
↑
陵水琼山会馆大门,四根大方柱,形成外面三叠重穹的中西式门牌
琼山会馆历史。1921年,琼山籍商人符光献于1921年发动来陵水县经商的琼山籍商贾募捐集资建造的一幢祠堂式砖木结构建筑物。供到陵水经商的琼山人用于联络、聚会、救助同乡等。每逢庙会及元宵节,陵水的琼山籍老乡,都聚集于此共庆佳节,过往琼山籍商人
1927年12月16日,琼崖第一个苏维埃政权——陵水县苏维埃政府在这里诞生。
1949年后,曾在这里设立过县文化馆、椰林公社。1979年12月16日,广东省政府批准为“广东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底,广东省文化厅拨款6万元修缮。1983年11月上旬,在这里设立陵水县博物馆。1985年春节,对外开放参观。1991年11月2日,海南省政府批准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为“海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1/mw690/006bHxMgzy7gR8exxRKa0&690
↑
陵水琼山会馆大门,四根大方柱,形成外面三叠重穹的中西式门牌
会馆券形拱门下四根方柱顶佩以狮饰,门面采用拱券式长柱廊等欧洲巴洛克风格和楼廊密柱式花栏杆非常明显突出,其建筑形式明显受到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影响。尽显当年琼山商人的奢华之气和建筑的气度不凡。
http://s7/mw690/006bHxMgzy7gRaUxYoK66&690
↑
第一进大门门牌上方,中间脊下彩塑双凤,有两只对飞的凤鸟
琼山会馆的第一进屋,也就是大门。四根大方柱,形成外面三叠重穹的中西式门牌,门牌上方中间有一把利剑和太阳,太阳两边是两只对飞的凤鸟。整个门牌,高约4.5米,宽约17米,其别具一格的风格,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里曾经辉煌过。
沿街是第一进院,为山门。琼山会馆第一进院为山门,在门牌后是一走廊,门顶镶嵌一块石匾,用石条建成的正门上方有着“琼山会馆”四个大字。厅里正中面有隔扇式木板雕刻屏风。
http://s12/mw690/006bHxMgzy7gR8uS2HF0b&690
↑
琼山会馆第一进院为山门,在门廊一侧悬挂着琼山会馆的介绍
琼山会馆结构为三进二层四合院,琼山会馆外貌是祠堂式建筑格局。总面积1100平方米,总进深40.7米,宽13.3米。
琼山会馆第一进院为沿街的山门,会馆有二个天井将三进院隔开,第一、第二进厅均砌成骑马脊,第二进厅前后有轩廊,屋顶为悬山式,第二、第三进均为二层楼阁,勾头滴水为绿琉璃瓦,地板用红砖、石板铺砌。
http://s15/mw690/006bHxMgzy7gR8bdd3E9e&690
↑
琼山会馆第二进,名为“凤楼”
二进是一间二层阁楼,门窗均为优质木制,喷上深红漆,再加上点缀的花草鸟鱼,令人不禁有一种古香古色的感觉。一进和二进的中间是一庭院,全部铺上了大红砖,院子右侧有一纪念工农红军的“陵邑怒潮”的雕塑。
http://s9/mw690/006bHxMgzy7gRmMnkmc78&690
↑
琼山会馆二进(凤楼)和三进(龙楼)之间的“聚宝盆”
“聚宝盆”。琼山会馆第一进为牌门,第二进是“凤楼”,三进为“龙楼”,龙楼和凤楼的屋顶上都分别雕刻有飞舞的龙凤,龙楼(第三进)和凤楼(第二进)的中间的天池为“聚宝盆”。
旧址内设有陵水县早期革命斗争史、历史文物专题展等五部分内容,展出100多张苏维埃革命史迹图片和文物资料。还设有陵水早期农训所旧址、各种碑匾、出土文物等展厅。
http://s9/mw690/006bHxMgzy7gR8bS19m88&690 ↑
纪念工农红军的“陵邑怒潮”的雕塑
琼山会馆自1981年辟建为陵水县博物馆以来,先后被列为县、省文保单位及有关教育基地。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琼山会馆是名扬中外的电影《红色娘子军》主要拍摄地。
http://s11/mw690/006bHxMgzy7gR8g0HVMea&690
↑
从解放路上观看琼山会馆山墙端面
三座建筑均为硬山式,板筒瓦、裹灰垄、绿琉璃勾头滴水剪边屋面。
http://s11/mw690/006bHxMgzy7gR8skcIO6a&690
↑
从解放路上观看琼山会馆山墙端面
三座建筑均为硬山式,板筒瓦、裹灰垄、绿琉璃勾头滴水剪边屋面。
↑
从解放路上观看琼山会馆山墙端面
陵水解放路上的很多居民都是从海口市琼山区搬来的,原来叫琼山街,49年后政府才改名为解放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