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司徒牌坊位于崖城孔庙前。彰表明代崖州人南京户部右待郎钟芳暨子进士钟允谦、举人钟允直的坊表。正悬匾书“少司徒”(为户部右侍郎的别称)。为彰表钟芳父子两进士、一举人科名。
自南向北依次为:崖城学宫南北形成一条中轴线,沿中轴线其主体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文明门、尊经阁、少司徒牌坊、万仞宫墙、照壁、棂星门、泮桥泮池泮桥(俗称状元桥)、大成门、天子台、大成殿、崇圣祠(后殿)。
万仞宫墙是文庙宫殿式建筑的一道禁卫外墙,以前在全国绝大多数文庙的宫墙上,写的是“数仞宫墙”。后人觉得“数仞宫墙”难以表达对孔子的敬仰,所以把“数仞宫墙”改称为“万仞宫墙”。
崖城学宫的万仞宫墙,外书
“德侔天地”,意为孔子之德与天地齐同,与日月同辉;内书“道冠古今”,意为孔子之道泽被万世,古今不二。
棂星门,中国传统古建筑名,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古代传说为天上棂星文星,以此命名,意味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
http://s16/mw690/006bHxMgzy7gJ6ZR7NJcf&690
↑
崖城学宫门前两侧的下马碑,东西两侧各有一个下马碑
孔庙门前的下马碑,是昔日皇家设立的谕令碑,是一种显示封建等级礼仪的标志。下马碑其文曰:“文武官员至此下马”。意思是说,文武官员、庶民百姓,从此路过必须下马下轿步行,以示对孔老先生的尊敬,就连皇帝老子经过也要下辇而行,
http://s1/mw690/006bHxMgzy7gJ75YAJG70&690
↑
上图前为崖城学宫的泮池、泮桥(俗称状元桥),
过了泮池泮桥后,
即来到大成门
“泮桥”,是建在古代学宫里的桥梁,它的交通作用很小,是封建礼制的一种形式体现。有将泮桥称作跨鳌桥的,也有称泮桥为状元桥的,如果是采用三座桥并列的形式,就把中间的一座称状元桥,两边的分别叫探花桥、榜眼桥。
“泮池”又称“泮宫”,是位于大成门正前方的泮桥下的半月形水池,意即“泮宫之池”,它是官学的标志。
http://s10/mw690/006bHxMgzy7gJ77IJ9D79&690
↑
崖城学宫中元朝女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的塑像,她曾经居住在崖城的水南村近40年
“郡主冼夫人”是海南人敬仰和称颂的自己的领袖。请点击:冼夫人历史
大成门是文庙的最后一道大门,呈朱红色,每组扇门按照皇宫礼制共有一百零八颗门钉,以此表示孔庙建筑规制之高。
http://s14/mw690/006bHxMgzy7gJ7x8PyB5d&690
↑
崖城学宫大成门前一侧的大吊钟
http://s7/mw690/006bHxMgzy7gJ7B1F5Aa6&690
↑
崖城学宫佾台和孔庙正殿大成殿
佾台(即上图石栏至大成殿之间的场地)。佾(佾:
yì, 古时乐舞的行列
)台是祭孔时的舞台。佾台前面是孔庙的正殿,孔庙的核心是大成殿。大成殿前是佾台,青砖铺就,百多平方。祭祀孔子时须载歌载舞,这便是佾舞之台。
大成殿是孔庙正殿,殿内正中南向奉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因此孔子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而祭祀孔子的殿堂则名之“大成殿”。
编钟为铃铛形状,钟体高约25厘米,底部开口处直径约18厘米,厚度约2厘米,为黄铜制品。编钟顶部有两个小龙头,钟体周围有制作精美的条纹和图案,两侧分别刻有“康熙五十四年制”、“倍无射”等字样,整个编钟古色古香。
管理崖城孔庙的林主任介绍,孔庙的编钟虽然是古代乐器的仿制品,但是制作精美、价值昂贵。这套编钟价值40万元。每口编钟都发出不同的乐音,如果失去了任何一口,整套编钟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请点击轶闻
三亚崖城学宫编钟险被当废铜论斤卖
http://s6/mw690/006bHxMgzy7gJ7HbnY9a5&690
↑ 崖城学宫
崇圣祠(后殿)
崖城学宫的崇圣祠,始建于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后来完全被毁,仅存高出地坪10厘米至20厘米的砖墙遗迹。2008年,三亚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遗址现场发掘,在科学得出崇圣祠原来的平面布局等资料后,于2009年4月开始恢复、修建。
崇圣祠,主祭孔子父亲叔梁纥,清雍正元年(1723年)追封孔子五代祖先为王爵并予入祀,才启圣祠更名为崇圣祠。
原址为尊经阁。据《崖州志》,此阁道光三年始建于大成殿背后,同治十一年移到文明门上,后又因其“高耸”“不宜”而“拆卸”。大殿后面的阁址,改建崇圣祠。
海南古崖城的贬官文化
。在历史上,由于崖城远离帝京、孤悬海外、人迹罕至,被视为蛮荒之地、瘴疠之地。从唐代到元明时期,被贬谪、流放到古崖州者,有宰相、内阁大臣以及文人墨客达20余人之多。这里曾接纳过初唐宰相韩瑗,晚唐名相李德裕,宋朝宰相卢多逊、赵鼎,宋朝力主抗金反对秦桧卖国的爱国将领胡铨等人。请点击详情:古崖城特有的贬官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