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正中。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整个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六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
http://s3/mw690/006bHxMgzy7cTVyFua662&690
↑
乔家大院大门入口
http://s3/mw690/006bHxMgzy7cTTlWWfo02&690
↑
乔家大院大门入口上悬横匾“福种琅环”
乔家大院大门口,上悬横匾“福种琅环”,即琅环福地,据说是西太后出逃西安,经山西祁县时,乔家赠白银10万两,给了西太后很大的帮助,故得此赠赐。
“皇家有故宫,民宅着乔家。”乔家大院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确实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恰如其分地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难怪有人参观后感慨地说:“皇家有故宫,民宅着乔家。”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
乔家大院历史。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以后有两次扩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扩建约在清同治年间,由乔致庸主持,第二次扩建为光绪中、晚期,由乔景仪、乔最俨经手;最后一次增修是在民国十年后,由乔映霞、乔映奎分别完成。
从始建到最后建成现在的格局,中间经过近两个世纪。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后来的扩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构思进行,使整个大院风格一致,浑然一体。
http://s6/mw690/006bHxMgzy7cSdwLRida5&690
↑
第一院 ,“大夫第”
第一院
的“大夫第”,是清代高级文职官员称大夫之私宅。是清嘉庆至道光年间的第一期工程,称为一号老院,它是由乔贵发之子,乔致庸之父乔全美所建。
乔家祖孙三代。乔家商业活动的创业始祖乔贵发是乔家第一代,乔全美是第二代,乔致庸是第三代。
乔家复兴基业的起点。乔家第一代乔贵发勤劳肯干,且又为人忠厚,逐渐有了点积蓄,便在包头与人合伙开起草料铺。乾隆二十年(1755年)是个丰收年,购存大批黄豆。等到次年价钱上涨再将黄豆抛,获利颇丰,于是便利用这笔资本,开设字号,名为广盛公。数年后他们扩大业务,绸缎布匹,蔬菜杂货,均有涉及。这是乔家复兴基业的起点,于是广盛公改为“复盛公”。
↑ 福德祠中的照壁
乔家大院东南院大门对面建有一座“福德祠”照壁,福德祠是土地祠与照壁合二为一的形制。它的用途装饰、辟邪、遮丑。
整个照壁上有许多精美的砖雕,上边两边各有一对石狮子,意思是“时时如意,事事如意”。
中间有兵器戟、乐器磬、法器如意,寓意为“吉庆如意”。中间左右各有一棵梧桐树和松树,下边有寿山石,石上蹲有一对一对的小鹿,称“鹿合”,“六合”,谐音即是鹿合桐松,六合通顺,六六大顺之意。
下面有一个小龛,每年二月二是土地爷的生日,人们供上葱韭,表示土生土长,再供豆腐,取其谐音都富,斗福,保佑一方老百姓都富起来。
http://s8/mw690/006bHxMgzy7cTL3aSZV97&690
↑
扩建祖宅,
修建了乔家大院的
乔致庸(1818―1907)
乔致庸是祁县乔家第三代人。他考中秀才,兄长故去,只得弃文从商。他是乔家门中最长寿的人,活了89岁,一生娶有6妻。于同治初年耗费重金扩建祖宅,修建了著名的乔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请点击:乔致庸生平
http://s16/mw690/006bHxMgzy7cSe1wo4n3f&690
↑ ↓
http://s5/mw690/006bHxMgzy7cSe4CbJ2e4&690
↑
乔致庸是祁县乔家第三代, 上为乔致庸客厅
http://s13/mw690/006bHxMgzy7cTs5GXtW6c&690
↑
第二院
敦品第
敦品第是第二院的主院,原是乔家晚辈住的地方,现为“乔家史料展”。院子门头上有“敦品第”三个字。敦品第意为:个人的修养品德。人品很高的门第。敦品第是第二期工程,乔致庸修了二院,三院,五院。
乔家每个院子里的门上面都有一块匾,上面的题字,传承着中国文化。
↑↓
↑
乔映南居室
乔映南是乔致庸最小的孙子,生而孱弱,但很聪慧,喜欢金石书画和收藏。他的妻子曹氏抽鸦片,他也染此恶习。吸毒本为乔家所禁,然而一来映南体弱多病,又是乔致庸最小的爱孙,二来碍于曹乔两家体面,所以未被深加以约束,以致于分家后越发沉溺于吞烟吐雾之中,又不善经营,家产荡尽。这是他青年时所居。
↑
乔家大院中少见的二楼楼房,这里是乔家大院东北院主楼,
上书匾额 为善最乐。是乔致庸居室、客厅
http://s10/mw690/006bHxMgzy7cSdFQIfD49&690
乔家大院 东北院主楼,
上书匾额“ 为善最乐“
”
↑↓
http://s6/mw690/006bHxMgzy7cSdJR24Z45&690
http://s12/mw690/006bHxMgzy7cSepnM9l9b&690
↑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拍摄实地—乔家大院,电影中的有这熟悉建筑
正房为楼式建筑,墙壁很厚,前墙1.2米,后墙2米,采用窑洞式的结构,冬暖夏凉。楼上只有窗而没有门,我们称之为筒楼。楼上正中悬挂一匾,篆字为“为善最乐”,这是主人的座右铭。
正堂曾是乔家老太爷的住所,是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重要拍摄场地。堂内正中神龛供天、地、水三官大帝,右面展出的是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样子。左边的床,是作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四太太的寝床。电影拍完了,摄制组大方了一下,连同这床和外面悬挂的大红灯笼等道具都留给了乔家大院。
http://s12/mw690/006bHxMgzy7cSe5RFLd7b&690
http://s12/mw690/006bHxMgzy7cSe76XtF1b&690
http://s3/mw690/006bHxMgzy7cSeabSH852&690
↑
“在中堂”是乔致庸生活的地方
乔家大院真正的宅名就叫“在中堂”。房主人的名字叫乔致庸,庸是中庸,取其不偏不倚,执两用中之意,所以定宅名为“在中堂”。
http://s1/mw690/006bHxMgzy7cTIRs2hW10&690
↑
“在中堂”三宝,
第一件是正房中陈列的犀牛望月镜
它用名贵的东南亚进口铁梨木精雕而成。这面镜子造型独特,构思精巧,选材讲究,堪称稀世珍宝,原是乔家镇宅之宝,现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200年来,镜子影象清晰,结构完美如初,据文物专家评估,现在的市价最低也值300万人民币。
犀牛望月镜由三部分组成,上面是圆形镜面,代表月亮,中间是祥云,底座是一只犀牛。传说犀牛是一名天将,因触犯天条而被逐下天界,但它很思念天宫的生活,一到晚上就抬头望月,被后人称之为“犀牛望月”。犀牛又与“喜牛”谐音,是大吉大利从天而降的吉祥物。
http://s13/mw690/006bHxMgzy7cTJftha4dc&690
↑
“在中堂”三宝,
第二宝是悬挂于“在中堂“内的万人球
这是清代制作的一个圆球形的镜子,人在房中任何角度,影象都能被收到球中央,它相当于咱们现在所用的监视器。一般生意都有商业机密,据说当年乔致庸就是把它放在屋外以防止在谈论生意时有人偷听的。
http://s14/bmiddle/006bHxMgzy7cSeg9ckJad&690
↑
“在中堂”三宝,
第三宝就是悬挂在“在中堂”室的这两盏九龙灯
它是用珍贵的乌木制作的一对八角型宫灯。因灯上共雕刻有九条龙,故称“九龙灯”。这九条龙分上下两层排列,上4条,下4条,每四条组成一个“万”形,灯的顶端又是一条龙头,9条龙头上都有蜡签可点蜡烛。
灯虽不大,却重达71斤,四条龙都能自如的调整角度,点上蜡烛后,利用灯身的镜子反光照射,顿使房间大亮。由于这对九龙灯造型别致,设计新颖,且材料贵重,成为难得的珍品。据说故宫博物院几次有意收走,但乔家大院不肯割爱,也只好作罢。
http://s12/mw690/006bHxMgzy7cSenYrRVcb&690
↑
三进院门匾额上书“碧琳”,美丽玉石之意。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几代人苦心经营起的乔家大业,自1926年从景字辈开始走下坡路,由盛转衰。首先是票号受到严重打击。官商银行一出现,便取而代之,汇兑业务多被官商银行夺走,最后只能改组,以至停业。
继而复字号也由于日军侵占中国而受到严重打击,从此便一蹶不振,苟延残喘至1951年终于停止营业,1952年遣散职员,处理善后,1953年春,历时200多年=曾经辉煌一时的“复字号”终于关门。
按语:由于记性不好,许多拍摄的照片,
事后已记不清建筑的的名字。这使我大伤脑筋。不得不再上网去追索,这样就花费了我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我想, 那些旅游的朋友, 事后是怎么都能回忆起照片的出处的呢?我不得其解,请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