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山驴行:庐山鸡鸣庵—一座小庵,曾驻大德

标签:
庐山历史文化佛学鸡鸣庵 |
分类: 匡庐漫步 |
2019年3月17日在任我行的带领下,笔者在庐山石耳峰下发现一处古寺遗址。主建筑遗存石墙高约两米,阔约二十米,进深约十五米,大门宽一点五米,内有三乘三米双天井,右接厢房,遗一石臼。坐北朝南,背倚石耳峰,南对鸡笼山,左边是高高的小五老峰,一弯溪流自左而右,环寺而过。从形势上看,这里三山环抱,不当要道,不宜于作讲经说法的道场,但修篁婆娑,清流悦耳,闭关自塞,远离尘嚣,绝对是个参禅静养的形胜之地。跨溪过去,有一石垒社庙,乱石堆里发现一个半圆形石础,刻有精美覆莲花座图案,按照一般寺庙的习惯,社庙当是山门附近。据任我行介绍,当地人称之为“圆通寺”,百姓还传说,当年在日寇围攻庐山时,这里曾经驻扎过国军的一个团部,被日寇架在马回岭方向的大炮击毁整座庙宇,全军覆没。这里虽然距离圆通寺很近(直线距离约一千七百米),或许与圆通寺有关,但肯定不是圆通寺。当时没有发现有文字,回来查阅嘉靖、康熙、同治《九江府志》,乾隆、同治《德化县志》,陈舜俞《庐山记》,桑乔《庐山纪事》、毛德琦《庐山志》、吴宗慈《庐山志》等,没有发现相关记载,后来也多次想再去寻访,因不得便,一时就放下了。
2019年12月28日任我行再次带队经过,枕潮兄寻到古墓两座,其中有“鸡鸣庵”的记载。消息传来,再次激起我的兴趣,我仔细翻寻资料,终于在康熙《九江府志》中找到一段记载:“觉浪(道)盛明崇祯间住圆通三载,结退居于寺之东曰鸡鸣庵,黄伯端相依晨夕夜话,因缘千载不断。” 此志为文德翼主修,文德翼与黄端伯是挚友,此段记载应当准确。原来鸡鸣庵为觉浪大师所结“退居”,所以不见于此前史书。道盛(1592—1659),字觉浪,号浪杖人,曹洞宗二十八世高僧,于1638-1640年应黄端伯等请住庐山圆通寺。“四部尚书”李长庚以花甲之年师事之,并赞叹说“长庚昔尝参诸尊宿,或指示,或商榷,或机锋,或棒喝,然未有如今觉浪大师之奇迅超绝、纵横妙协者也,盖师入世出世法已透内圣外王、先佛后祖之微,故其神发秘旨、光阐玄猷,不特为学人衲子点眼刳心,直当与儒师宗匠返魂夺命。”明末乱世,群氓并起,民不聊生,但觉浪大师以儒入佛,以佛解儒,大振士民之心。所以李长庚说“盖守城之害有三,一畏心,二悭心,三分别心,见贼轻逃,困乏不济,左右分袒者,此三心之崇也,大师说法首破此三心,单刀直入,大震全威,出死入生,神变自在,人人如此心,心如此,何忧乎办贼已哉?”
再仔细查阅康熙前后资料,发现清顺治十六年范礽重修《庐山纪事》补辑“(石耳峰)其侧有鸡鸣庵”。清康熙吴炜《庐山续志》载“(石耳峰)其阳有鸡鸣庵、侯溪,其阴有清溪”。但都没有觉浪大师的记载,可能是由于入清后明遗民很多投到觉浪门下,黄端伯更是在明亡后抗清被俘,坚贞不屈,引颔受死。乾隆后官修府志、县志都删去了有关记载。直到道光间蔡瀛的《庐山小志》才出现“鸡鸣庵在圆通东,明觉浪大师静室”的记载。

2020年4月1日笔者与任我行、潮汐再赴鸡鸣庵遗址考查。见两座僧墓已经被盗墓贼完全破坏,一片狼藉。一座为“□祖法涛号以祯和尚墓”,墓碑右、上部字迹脱落,只可辨以祯和尚生于崇祯丙戌年(1646,崇祯已经亡国于1644年,其时官史当记为顺治三年),殁于康熙庚子年(1720)。
另一座为“传临济正宗第三十六代法派际远号石云和尚塔”,墓碑竖裂为二,右部(约占五分之一),字迹完全漫灭。所幸左部完全清晰,第一列仅余“白鹤乡”三字半边,可能“石云和尚”是本县白鹤乡(今赛阳、沙河、狮子一带)人。生于康熙丁丑年(1697),雍正三年(1725)主席东林寺,其时年仅二十九岁。乾隆元年(1736)主席龙池寺(在九江府城西门外,甘棠湖北),“兼理五邑都纲,传说三堂大戒,戒子三百余众,法徒三十有余,自此道风远播,合郡皈依。”又应抚州府启请,主席东乡县白城古刹。乾隆十七年(1752)知府董榕等“接居圆通”。享年五十有九,乾隆乙亥年(1755)示寂,“安厝于鸡鸣庵屋后”。显然,此时鸡鸣庵仍然是圆通寺之静室。临济宗二十五世庐山天池智光禅师演派:“智江圆明洪慈悟,本道大德(以上十一字读不成句姑存后偈)。昌隆正法续玄宗,承维天恩永守中。戒定修持清净观,从闻思学觉心空。” 墓碑孝单有“承、继、天、恩、永、忠、守、戒、定、修”等字派,与智光所演字派几乎吻合,但是石云和尚若为承字辈,显然与“传临济正宗第三十六代”不符。石云和尚法派“际远”,而临济下二十二世闽中雪峰祖定禅师演派二十字:“祖道戒定宗,方广正圆通。行超明实际,了达悟真空。”恰好际字辈为三十六世。这可能是由于受戒师承与嗣法师承不同的原因造成的,但可惜墓碑右部一字无存,已经无法得知石云和尚的嗣法师承。
“鸡鸣”的典故出于《世说新语》。当日觉浪大师取名“鸡鸣庵”,既应鸡笼山之名,想必更有喻身处乱世,当及时奋起之意吧。时光荏苒,四百年之后,鸡鸣庵已湮灭于深壑之中,任草没林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