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徽州行之四——婺源江湾参观萧江宗祠

(2017-09-22 15:25:00)
标签:

徽州行

婺源

萧江宗祠

历史文化

旅游

分类: 飞鸿踏雪
徽州行之四——婺源江湾参观萧江宗祠
        行前已经从网上了解到,江湾作为婺源唯一的五星景区,纯粹是现代建筑,因此原没有计划去江湾的行程。听了上晓起村的大叔讲的故事之后反而激起了好奇心,加上我们用的是套票,出晓起后就直奔江湾了。
徽州行之四——婺源江湾参观萧江宗祠
巨大的木雕门楼,素朴中显示出奢华
徽州行之四——婺源江湾参观萧江宗祠

徽州行之四——婺源江湾参观萧江宗祠
        虽然这里供奉着“萧江氏”历代祖先的牌位,但这个祠堂是政府投巨资兴建,估计萧江氏后裔是不可能在此行祭祀大礼了。▼
徽州行之四——婺源江湾参观萧江宗祠
        祠堂据说占地达到24000平米,雕刻精美,气势巍峨。如果仅从宗祠规模来讲,估计全国也无出其右者。
徽州行之四——婺源江湾参观萧江宗祠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品品几副对联▼
德泽播寰欧八极虹光环斗府
勋名垂青史千秋紫气聚云湾
徽州行之四——婺源江湾参观萧江宗祠
丰功垂广宇光昭日月
大治振神州泽沛江河
徽州行之四——婺源江湾参观萧江宗祠
宗功祖德 先泽源长 南迁重彰显 云湾易江湾以著乡儒 博学警丹陛
秀水灵山 后龙脉远 东衍益辉煌 广陵继兰陵而荣天宇 升星耀紫宸
注:江湾原名云湾,萧江氏迁入后易名江湾,古萧国属兰陵郡,扬州旧称广陵 
徽州行之四——婺源江湾参观萧江宗祠
我们仅仅参观了“萧江宗祠”,并没有兴趣进入景区其它的地方。
徽州行之四——婺源江湾参观萧江宗祠
        回来搜集资料却发现,就在距离景区直线距离约两公里的占坑村保留一座完好的“萧江大宗祠”,老江当年参观的正是那个祠堂,很懊恼出发前没有做足功课。只能借网友的图片展示一下。
徽州行之四——婺源江湾参观萧江宗祠
        在此把张自强先生的文章再次全文附录如下:

    长篇传记《秋山红叶——江上青烈士传》(与杨问春合著)已于2000年11月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为撰此书,曾先后赴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江西、上海等地采访、调查,不但收集了有关江上青烈士的大量资料,而且对他的家族祖宗的历史也基本搞清。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该书第十一页仅仅提了一句:“江氏祖籍为江西婺源”,而没有展开详叙。这两年,随着研究的深入,又有一些新的发现。兹将江氏家族祖宗史迹考述如下。

  江氏家族祖籍在江西婺源县。此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邻接浙江、安徽两省,明清时属徽州府管辖,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又被划归江西省。而今婺源县有江姓多家,经调查“同姓不同宗”,其实由两个祖系沿革而来。但现在许多人把两者混为一谈,以为婺源县的江姓出于同一祖宗,因此有必要予以澄清。

  一是萧江氏。此江姓原是萧姓。萧氏乃望族。魏晋南朝时是皇族。始祖子姓,西周时宋国微子启,其后裔有功封萧国,地在徐州萧县。后为楚所灭,后代子孙遂以国为姓,成萧氏。《风俗通》记载:“汉代相国萧何即其之后。”“萧县属徐州兰陵郡。”《南齐书·高帝纪》载:“萧何居沛,侍中彪免官居东海兰陵县,中都乡中都里。晋元康元年,分东海为兰陵郡。”婺源江其本先生收藏的萧江族谱记载:据《梁书》修谱“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封为昭明太子。萧统第十代孙萧祯,仕李唐僖宗广明庚子(880年)。在歙州(属浙江西道观察使)平黄巢别部,破贼有功封江南节度使,赐第新安篁墩(即安微歙县篁墩)。后朱全忠谋篡,会同李宗室起兵讨罚护驾,未至京都,知朱全忠已弑帝篡位称梁太祖。自思兵力不足返回,过长江时指江为姓。至驻地篁墩即隐姓埋名,隐居山中,萧祯成为江姓始祖。”而萧江宗谱都写成萧江多少世祖,如萧祯本人在宗谱上写成“萧江一世祖”。其宗祠的匾名则为“萧江宗祠”。

  江祯有三个儿子。长子江董移居徽州婺源县水路村(该县江湾村东十五华里处),即萧江二世祖。他生于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年),卒于922年,现当地仍有其墓茔和墓碑在。萧江八世祖江敌,因其父认为江湾地风水好,他尊父命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迁到江湾定居(当时此处称“湾里云”)。宋徽宗大观三年乙丑(1109年),江敌考中进士,其后人在近千年的时间里,在江湾慢慢地发展成为一大家族。这就是婺源县江湾村萧江氏的来历。

  如今江湾村萧江氏的宗谱已经失传,只有江氏各房份里还保存有一些家谱。在旧社会宗谱一般由祠堂保存,各房家谱大都由财主、士绅家保管。江南解放后实行土地改革,打倒地主劣绅,这些人家的家谱,随同田契、高利贷字据等均被烧毁。仅有少数家谱留存在不是地主、富农的人家中。而今,江湾村萧江氏共分五大房,一、二、三房人丁少,各房只有三、四十人口。四、五房人丁兴旺,占江湾村江姓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江湾村江氏各房份仅存的萧江家谱共计十四本:一房一本,二房一本,四房六本,五房六本。兹附录根据这些家谱编制的有关江湾村萧江氏宗族排辈取名用字表两份表。

  一、据现居婺源的离休干部江其本先生赐告,他曾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婺源县晓起村参加人民公社工作组的程某说过,在江氏“进士第”老屋内有以“鸿、图、绍、世、泽”五字所写的联文,但“文革”中被毁。他曾为此采访晓起村老人,均证实有此联文。  综上所述,江西婺源的江姓有萧江氏和济阳江氏之分,两者虽然均以“江”为姓,其实由各自的祖宗发展沿革而来。两者互相区别的明确标志在于各自排辈取名的用字,江湾村萧江氏没有用“鸿、图、绍、世、泽”五字为顺序排辈取名的,只有济阳江氏才用这五字排辈取名。

  二、那么,江上青烈士究竟是萧江氏的后代,还是济阳江氏的后代?回答肯定是后者。

  江上青,原名江世侯,其兄江世俊,七弟江世伯(树峰),其父江石溪原名江绍岳,其嗣子****。从他们家祖孙三代的名字考察,正符合济阳江氏排辈取名的规律。  另外还有一些资料,可以为佐证。

  一是江树峰(原名江世伯)先生在北京寓所曾亲口对我说过:“我的老祖宗在老徽州的婺源,是现在的江西婺源县,那里山明水秀,是个好地方,也是出人才的地方。我的高祖、曾祖均是手艺人,因婺源地处偏僻,一家人搬迁到旌德县的江村,村里都是同宗的本家。在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再破清兵江南大营,并乘胜攻取常州、苏州。同年,另一支军队攻克旌德县城。我家为了生计,全家搬迁到苏北江都西郊(后称江家大场)安家。”

  二是叶永烈的《总书记的老家》一文写道:“江氏在江都起码有五代的历史,这五代是依照鸿、图、绍、世、泽排辈,所以****祖父叫江绍岳(即江石溪),父亲叫江世俊。”

  三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亚洲研究所所长江春泽女士的文章《“中国拓朴学派”的数学泰斗江泽涵》。文中写道:江泽涵“诞生在安徽旌德县江村,这座古老的村庄位于皖南山区的黄山南麓,南北朝文学家江淹的后世子孙居于此地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小小山村也因此而名流辈出,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下出过进士、举人等百余人,民国初十年间又有博士、学士十七人。江泽涵,这位名扬海内外的中国近代数学的奠基人与先驱者之一,给二十世纪的江村又增添了值得自豪的骄傲。”“江泽涵是我的族兄,或称远房堂兄,我们同是江村人。按宗族排的辈分,我们同是‘泽’字辈。我之所以未取名‘江泽春’而叫江春泽,是因为我的祖父早年投身辛亥革命后,有意把自己的后代的辈分移到姓名的第三个字,以示反封建的意思。”

  四是江西婺源的萧江氏后裔江其本先生,在阅读了拙著《秋山红叶——江上青烈士传》后,为了查询江石溪一家到底是否在旌德县江村居住过,曾与江村的村委会主任电话联系。江村村委会主任答道:“江上青烈士的祖上是我们村的人,是鸿、图字辈人迁到江苏江都去的。”

  由此可见,江上青烈士乃是济阳江氏的后代。其祖上曾生活于安徽旌德江村,后迁于苏北江都,而在旌德江村之前,则世居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

    强(南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