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访九江县涌泉乡“王霸庙” 见识本土民间信仰

标签:
王霸庙涌泉乡文坝村民间信仰历史 |
分类: 飞鸿踏雪 |
今日与李君升炎兄赴涌泉乡文家坝寻访故事,意外发现一座新修的庙堂,高香袅袅,烛火光明,堂前红红的爆竹屑堆积如山,尚有余烟,且时不时的还有爆炸。从建筑规模来看,虽说不上富丽堂皇,但与一般村民自建小庙比起来,还算是比较宏大的,看来香火旺盛不止一般。
匾额书曰“王霸庙”。王霸乃东汉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河南许昌人,曾为汉光武帝夺取政权,征战匈奴立下大功,终封淮陵侯,典故“疾风知劲草”说的正是王霸(《东观汉记·王霸传》:上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劲草。”)。
王霸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没有在九江做过官,又不是我们九江人,为什么会在这里有如此持久信仰呢?据村民介绍,当地人称王霸为“王太公”,很是灵验,不仅文家坝有“太公庙”,在这附近还有多座“太公庙”。仔细阅读《王霸庙简介》,发现很有故事:“西汉末年,社会动乱,王莽篡夺政权,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有位爱国忧民的将领叫王霸,字元伯。。。军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一次,部队正路过瑞昌境内的大塘、桂林、高丰和九江县境内的涌泉,需要在这一带修整。当地百姓因惯受兵匪劫难,见其兵马到来,逃避山林中,窥之,但见霸兵稼穑不践,鸡犬不惊,猪牛无恙,财物安稳。军士们避雨屋檐下,未动百姓一草一木。人们见此,坦然而出。王霸抚众道:诸公无须惊吓,我军亦是劳苦民众之伍,盖所图者,国泰民安也。。。。王霸厚德爱民,深受百姓拥戴。队伍修整期间,王霸见贫户苦于春耕无牛,即令将士将北方战马悉以耕之。时有猪瘟流行,村民寂然无奈。王霸见状,饮食不下,坐卧不安。于是找来验方,翻山越岭,亲自采药,终于治好瘟疫。为感谢王霸,地方许多百姓都为部队积极充济军饷。一次,王霸劳疾,两天卧床未出,村民门登门问候,但王霸对所携之物一律拒收。在王霸的感化下,地方富有如周、刘土主,更有知名富豪爱国人士蔡贤春开仓放粮,虽是灾荒之年,贫者有济。。。由于战争需要,王霸军队北上,消息传来,人们泪眼相送。。。王霸关爱百姓之事,举不胜举,至今流传不断。。。王霸在人们的心中犹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当时为了纪念王霸,弘扬他的爱国爱民的风范,当地百姓称之为太公,并为他建立了长生禄位。又在涌泉塑像立庙,同时还塑有周、刘二土主像,陪伴于他。”故事的真实性已经无法考查了,但这段简介貌似很熟悉的语言中夹杂着许多文言,我想必是“文有所本”。一次秋毫无犯的驻军和开仓济困,对处于连绵战乱中的百姓来说是多么大的恩德。一祀两千年,百姓对英雄人物又是多么的敬仰和期待。
只是我很奇怪,《王霸庙简介》的落款却是“主持沙门释闻华率两序大众敬立”,佛门弟子怎么会主持修建一个民间本土信仰的“庙宇”呢?进门才发现更奇特,正中神坛上供奉三尊雕像。中间是一位手握铁锏的红脸将军,想必就是村民口中所说的“王太公”王霸。左边一位穿凤袍的文官,不知何许人也。右边一位白发长须,手握拂尘,貌似很熟悉的样子,村民说是“太上老君”,我说太上老君怎么会在这里,村民笑笑回答,那是多事的人放的。生平第一次见到“太上老君”作为陪侍的,且比主神像高大许多,我担心会不会有一天,“多事的人”会把“太上老君”请到中间。古往今来,各种宗教信仰此消彼长,为了争夺同一“圣地”大打出手的事经常发生。不过在我们汉人的历史上好像还没有因为宗教信仰的事发生惨烈的争斗。殿中最为奇特的地方还不是诸神混祭,而是诸神的上方挂着一个“佛光普照”的橫幔,要知道,这里有多神,却没有一尊佛哦。
看看我们的诸神相处得多么“和谐”。
http://s14/mw690/006bCZT0zy7dF4Mqt9X4d&690见识本土民间信仰" TITLE="偶访九江县涌泉乡“王霸庙”
殿中有乡人所赠诗匾反映了百姓的愿望:
一朝称俊杰,百姓感恩公。
讨虏君臣应,挥戈将士从。
爱民常布德,唤雨屡兴农。
忠义千秋仰,高风后辈崇。
http://s16/mw690/006bCZT0zy7dF4PNzLpef&690见识本土民间信仰" TITLE="偶访九江县涌泉乡“王霸庙”
2017-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