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访庐山金竹坪之二——千佛寺与玄妙观遗址

(2017-01-16 16:24:02)
分类: 匡庐漫步

     庐山金竹坪背枕九奇峰,遥对铁船峰,地宽势阔.修篁密杉。明礼部侍郎蔡毅中曾描述:

 细细炉烟飞,冉冉山云霁。 

万竹动秋声,金花满幽砌。

   万历七年己卯(1579),襄阳恭乾仁敬禅师“至金竹坪,见其宽衍,叹曰:此五百人安居处也!因与山灵誓曰:吾愿以身命布施于此,以结十方衲子缘,神其鉴之。遂诛茅缚庐,吊影居之。”开基肇建九齐(奇?)寺(世人多称千佛寺)

 仁敬于万历十九年辛卯(1591)圆寂,随仁敬来山开基的智联继其宏愿,增房添屋。期间,九齐寺的盛名亦传入宫中,受到了崇佛之至的慈圣太后(万历生母,被附会为“九莲菩萨”)的垂青(深受慈圣器重的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德清禅师此时正驻锡庐山五乳峰法云寺),她专门遣使致香,送渗金佛像奉藏寺中。不久又恩赐紫袍给智联,大彰其高古禅风。明神宗受太后影响,尝下旨指定刘太监筑室于此,颐养天年,地方官贾更是倾力给奉。九齐寺一时颇具规模,成为“聚僧垂万指”的巨刹。一僧十指,万指即千僧(想必这就是“千佛寺”的来历),势力可见一斑。据《庐山志》载,当时千佛寺“殿堂阁亭齐备严整,富丽堂皇”。大雄宝殿“巨丽甲山南北”;藏经阁内“北板经籍方册整严”,“供具甚丽”,凡此种种,备极庄严,名声大噪。僧俗闻风而附,或礼佛拜祖,或游历观瞻,留下了许多写景抒怀之作。

释今观有诗云 

情与庐山冥,幽思无动定。 

适尔前峰游,渺然绝意境。 

洞壑寂无声,松杉微有径。 

疏篱绿槿齐,密竹朱门映。 

古殿拂长松,虚堂闲落景。 

山川理本奇,缘会趣自永。 

久坐发微吟,明月粲东岭。

 不过,“游神”徐霞客先生于万历四十六年戊午(1618)八月游庐山时经过金竹坪,仅记述:“无径不竹,无阴不松,则金竹坪也。诸峰隐护,幽倍天池,旷则逊之。”徐霞克在《庐山日记》中对其六天经过的东林寺、西林寺、天池寺、报国寺、精庐、大林寺、方广寺、楞伽院、栖贤寺、白鹤覌、万杉寺、开先寺、文殊台、黄岩寺等均有记载,甚至对只有名却无实虚无缥缈中的“竹林寺”及荒僻中只有龛却无名的僧庐都有描述,两过金竹坪却对“巨丽甲山”的九齐寺没有任何记录,一反其常。

入清以后,千佛寺更不见刊载。光绪戊午(1898)广济(湖北武穴)道人尉自明“至金竹坪结一茅庐,仅堪容膝,不蔽风雨”,可见一度盛况空前的“千佛寺”在三百年后早已荡然无存!尉自明在此建玄妙观,后其徒江纯静“渐廓之”,仍规模有限,实有悖真人墓上横批“宗风丕振”之旨。

金竹坪“地势宽衍”,“松杉微有径”,修篁伴云烟,貌似风水宝地,其实仔细考查,只有“风”,并无“水”(这在壑泉无数的庐山并不多见),当年寺僧就得制“竹笕引溪数里外以供香积”之用。这在人多力巨才好办,一旦人少力弱就很艰难了。可是人多口众,物资消耗又非常巨大,在这高山老林之中,非有皇亲贵胄、土豪巨贾的供养是万万不能的。千佛寺虽然在高僧与皇权的共力下一时“备极庄严”,但必不能久持。后来玄妙观虽在尉真人“德业加修,至诚远格,闻者多为感悟……独肩钜任,以致数载,始克藏事”,且有民国正要张伯烈题写“玄妙观”门额,也曾一时声名大振,香火兴旺,但同样摆脱不了很快衰圮的命运。

 大凡个别僧道可以寻荒远僻地,“饥餐野蔬,渴饮山泉,”苦行励志。但欲建立弘法道场,长久之计还是不能远离人间烟火。庐山第一位高僧慧远大师就很有远见,他虽然先后在庐山建立了不少道场,但最终选择了位于驿道边上的东林作为驻锡之地。东林寺遥赏“千峰竞秀”却不入山,专修“往生法门”却不离世,既得“流泉匝寺”之便,又享众生供养之利,才得以屡废屡兴,一千六百余年得以法脉不断,声名远播。如今欣逢盛世,更是梵宇巍峨,广厦连云

     可见,真正的大师在参透佛理大道之前早已参透世间人事。

庐山金竹坪千佛寺与玄妙观遗址

 

庐山金竹坪千佛寺与玄妙观遗址


庐山金竹坪千佛寺与玄妙观遗址

 

庐山金竹坪千佛寺与玄妙观遗址

当年的旗桩?

庐山金竹坪千佛寺与玄妙观遗址

庐山金竹坪千佛寺与玄妙观遗址

文始正宗第二十三代自明尉太真人墓——刻有对联:“灵台明了了,妙道入玄玄。”碑铭(实录于碑,擅加句读):炼师姓尉号自明,广济县铁矢墩人氏。家世力田,朴素如葛氏。炼师幼诚笃,勤力役,事亲敬慎。然于畎畝独耕时,每觉有所惑,年二十绝俗出家,执弟子礼于程师静性门下,从遊辛州,居祖师殿。昼服稼穑,夜究经典,动静有常,恒持无间。光绪壬辰至庐山,托钵乞化作了缘覌,混迹世尘,饱经锻炼。岁丙申,遇德性坚定之吴老道人于仰天坪,遂同参居焉。越二年,至金竹坪结一茅庐,仅堪容膝,不蔽风雨,炼师居之,返覌内省,悠然自得。后因徒众云集,遂扩大之。然犹饥歺野菜,渴饮山泉,然得菽粟,不脱壳而食之,其清苦自励,殆非世法道流者可比。炼师德业加修,至诚远格,闻风者多为感悟,相率而请教者蓬室难容。于是率徒张然和、胡然修、江然林、王然德等鸠工庇材,建修玄妙覌,庄严宝刹云矗名山,过客遥瞻,多生景仰向往之,诚服矣。因不假外缘,独肩钜任,以至数载,始克藏事。吁,炼师惨淡经营,阐揚道教,不愧法门,良好之嗣也。炼师生于同治甲子正月初四日卯时,卒于民国甲子十二月十九日亥时,得年六十有一,始卜葬于玄妙覌左手燕子孵梁,不吉,今其徒然德迁覌后青龙崬乙山辛向。

庐山金竹坪千佛寺与玄妙观遗址
网上搜来的图片——曾经的门额。据说,前些年有道人曾经募资准备重修,终因财力不够而半途而废。现今又有一位僧人借住在民舍,欲发匡复宏愿。

庐山金竹坪千佛寺与玄妙观遗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