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庐山金竹坪之二——千佛寺与玄妙观遗址
| 分类: 匡庐漫步 |
万竹动秋声,金花满幽砌。
释今观有诗云:
情与庐山冥,幽思无动定。
适尔前峰游,渺然绝意境。
洞壑寂无声,松杉微有径。
疏篱绿槿齐,密竹朱门映。
古殿拂长松,虚堂闲落景。
山川理本奇,缘会趣自永。
久坐发微吟,明月粲东岭。
入清以后,千佛寺更不见刊载。光绪戊午(1898)广济(湖北武穴)道人尉自明“至金竹坪结一茅庐,仅堪容膝,不蔽风雨”,可见一度盛况空前的“千佛寺”在三百年后早已荡然无存!尉自明在此建玄妙观,后其徒江纯静“渐廓之”,仍规模有限,实有悖真人墓上横批“宗风丕振”之旨。
金竹坪“地势宽衍”,“松杉微有径”,修篁伴云烟,貌似风水宝地,其实仔细考查,只有“风”,并无“水”(这在壑泉无数的庐山并不多见),当年寺僧就得制“竹笕引溪数里外以供香积”之用。这在人多力巨才好办,一旦人少力弱就很艰难了。可是人多口众,物资消耗又非常巨大,在这高山老林之中,非有皇亲贵胄、土豪巨贾的供养是万万不能的。千佛寺虽然在高僧与皇权的共力下一时“备极庄严”,但必不能久持。后来玄妙观虽在尉真人“德业加修,至诚远格,闻者多为感悟……独肩钜任,以致数载,始克藏事”,且有民国正要张伯烈题写“玄妙观”门额,也曾一时声名大振,香火兴旺,但同样摆脱不了很快衰圮的命运。
当年的旗桩?
文始正宗第二十三代自明尉太真人墓——刻有对联:“灵台明了了,妙道入玄玄。”碑铭(实录于碑,擅加句读):炼师姓尉号自明,广济县铁矢墩人氏。家世力田,朴素如葛氏。炼师幼诚笃,勤力役,事亲敬慎。然于畎畝独耕时,每觉有所惑,年二十绝俗出家,执弟子礼于程师静性门下,从遊辛州,居祖师殿。昼服稼穑,夜究经典,动静有常,恒持无间。光绪壬辰至庐山,托钵乞化作了缘覌,混迹世尘,饱经锻炼。岁丙申,遇德性坚定之吴老道人于仰天坪,遂同参居焉。越二年,至金竹坪结一茅庐,仅堪容膝,不蔽风雨,炼师居之,返覌内省,悠然自得。后因徒众云集,遂扩大之。然犹饥歺野菜,渴饮山泉,然得菽粟,不脱壳而食之,其清苦自励,殆非世法道流者可比。炼师德业加修,至诚远格,闻风者多为感悟,相率而请教者蓬室难容。于是率徒张然和、胡然修、江然林、王然德等鸠工庇材,建修玄妙覌,庄严宝刹云矗名山,过客遥瞻,多生景仰向往之,诚服矣。因不假外缘,独肩钜任,以至数载,始克藏事。吁,炼师惨淡经营,阐揚道教,不愧法门,良好之嗣也。炼师生于同治甲子正月初四日卯时,卒于民国甲子十二月十九日亥时,得年六十有一,始卜葬于玄妙覌左手燕子孵梁,不吉,今其徒然德迁覌后青龙崬乙山辛向。

网上搜来的图片——曾经的门额。据说,前些年有道人曾经募资准备重修,终因财力不够而半途而废。现今又有一位僧人借住在民舍,欲发匡复宏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