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布达佩斯大饭店》

http://s1/mw690/006bBhOjzy78c7ATo2sa0&690
http://s4/mw690/006bBhOjzy78c7AMPxpc3&690
http://s6/mw690/006bBhOjzy78c7AY7sx85&690
一说起布达佩斯大饭店,就不得不提一提电影的拍摄手法了。首先,画面严谨的构图,完完全全展现了饭店的对称性,对于人物对话的展现,也是采用了单方向的展示。其次,影片中运用了很多长镜头,平移镜头,拍摄方向单一,除了人物移动所必须的平移镜头外,就是固定方向的拍摄。有些地方也使用了主观镜头,如滑雪追赶一段,即使在雪路上,镜头还是一样的平移对称。无论是光线还是视角上,都颇具舞台剧的风格。对于情感的展现也是通过演员眼神动作体现的,起的快收的快。另外,就是故事展现分章节展现,不拖沓,很利索,客观背景音乐随鼓点加重达到高潮部分。随着遗嘱的公布陡然降落。
http://s4/mw690/006bBhOjzy78c7AMPxpc3&690
http://s6/mw690/006bBhOjzy78c7AY7sx85&690
同《了不起的盖茨比》一样,《布达佩斯大饭店》也具有明亮的色彩,冷色调暖交替符合情景感情的表达。人物行为也是滑稽夸张中又不失真实,他们的历险故事让我联想起堂吉诃德和桑丘的关系。人物走的很快,或是小跑,不同于韩国的感情戏,可以散上一个多小时的步,美国电影大都有紧张的剧情来是影片更具充实感,对于电影来说,人物是用品,他可以管线靓丽,不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去掉,让他死或者远走他方,并以此来达到暗示影片内涵的目的。观众通过对人物逝去的惋惜,才深刻感受到影片中的批判,这是美国表现的一大特色。
我一直在思考《布达佩斯大饭店》想要向观众传达的是什么,我想这在结局部分有所体现“在野蛮的屠宰场上,还是有文明的微光存在,那就是人性”“低贱的麻子脸法西斯主义王八蛋”这两句话都是古斯塔夫说的,脑海中无意间才闪现一些场景,第一次遇见战争军官说曾受到过帮助,放行通过;监狱中给壮汉玉米粥,壮汉扫除越狱障碍;给狱友分巧克力,得知要一起越狱;真诚的向小跟班道歉,获得了原谅,并在生命危急时刻得到救助...这些并不是为了情节的发展而安排,在我看来,这是为了表达主题而特意安排,就是要在这个充满野蛮的社会中发散一些文明并且收获文明的对待。这些古斯塔夫无形中都教给了小跟班,所以在古斯塔夫为了捍卫文明而去世后,小跟班一直守着布达佩斯大饭店,倒闭也罢,亏损也罢。
影片同时也表达对战争的批判与无奈之情,zero的命运,野蛮的纳粹,都是对战争戏剧化的讽刺与厌恶。采用“女孩读作家从老年zero讲古斯塔夫”的角度来展现,暗示影片的真实度。《布达佩斯大饭店》以他独有的拍摄风格和故事题材,使观众看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前一篇:《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人物分析
后一篇:浅评《The M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