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坛
标签:
旅游历史文化杂谈 |
天坛,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地坛,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地坛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定门外大街,占地37.4公顷。公园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袛神"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地坛公园有方泽坛、皇只室、牌楼、斋宫等著名旅游景点。

日坛,位于北京朝阳门外东南,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原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的处所。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日坛扩建,开辟为公园。2006年5月25日,日坛(又名朝日坛)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月坛,又名夕月坛,月坛公园地处中国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月神的地方。是北京著名的五坛八庙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首都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坛庙古建筑。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西侧。月坛又名月夕坛,是明清皇帝祭月和祭诸星座的场所,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主要建筑有遣官房、拜台、天门、钟楼、具服殿、神厨、祭器库、宰牲亭、棂星门等。祭坛拜台14米见方,高1.5米,白石砌筑,四周有壝墙和棂星门。

先农坛,建造年代: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年至1420年。为明清两代皇家祭祀先农诸神的场所。先农远古称帝社、王社,至汉时始称先农。春时东耕于藉田,引诗先农坛。先农,则神农也,"坛于田,以祀先农"。魏时,先农为国六神之一("风伯、雨师、灵星、先农、社、稷为国六神")。藉天祭先农,唐前为帝社,祭坛曰藉田坛,垂拱年(公元685~688年)后改为先农坛。至此祭祀先农正式定为封建社会的一种礼制,每年开春,皇帝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先农坛。

地坛,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地坛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定门外大街,占地37.4公顷。公园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袛神"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地坛公园有方泽坛、皇只室、牌楼、斋宫等著名旅游景点。


月坛,又名夕月坛,月坛公园地处中国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月神的地方。是北京著名的五坛八庙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首都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坛庙古建筑。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西侧。月坛又名月夕坛,是明清皇帝祭月和祭诸星座的场所,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主要建筑有遣官房、拜台、天门、钟楼、具服殿、神厨、祭器库、宰牲亭、棂星门等。祭坛拜台14米见方,高1.5米,白石砌筑,四周有壝墙和棂星门。

先农坛,建造年代: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年至1420年。为明清两代皇家祭祀先农诸神的场所。先农远古称帝社、王社,至汉时始称先农。春时东耕于藉田,引诗先农坛。先农,则神农也,"坛于田,以祀先农"。魏时,先农为国六神之一("风伯、雨师、灵星、先农、社、稷为国六神")。藉天祭先农,唐前为帝社,祭坛曰藉田坛,垂拱年(公元685~688年)后改为先农坛。至此祭祀先农正式定为封建社会的一种礼制,每年开春,皇帝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先农坛。
【文字说明摘自网络】
前一篇:春夏秋冬柳枝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