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袋斜街大清邮政信柜

标签:
旅游历史文化杂谈 |
烟袋斜街位在北京地安门外大街西侧,鼓楼南50米处,西口西南即“银锭观山”的银锭桥,银锭桥的东、西边分别为什剎海的前海和后海。牌楼建于2005年。烟袋斜街全长232米,宽5至6米,形成于元,原名为鼓楼斜街,清未改名为”烟袋斜街‘。名称来源有二亇说法,一是说因为街内有经营旱烟和旱烟具,二是说街的本身宛如一只当年吸旱烟的烟袋。
烟袋斜街,2010年被评为全国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也是当今北京十大著名胡同之一。
烟袋斜街大清邮政信柜坐落于北京烟袋斜街中段的路北,一副清朝时的装扮,门前的仿古邮筒和“童子投信”的铜制塑像尤其抢眼。
1896年3月20日,清光绪皇帝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议办邮政的奏折上朱批“依议”二字,中国近代邮政由此诞生。
“大清邮政信柜”除了办理正常的邮政业务外,还兼为邮驿博物馆,呈现从商周时期到清代的邮驿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