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2020-08-05 16:48:16)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日志 |
二__年级___语文___学科第__八单元
|
教学内容 |
23.祖先的摇篮 |
||||
|
主备教师 |
曹艳霞 |
曹秀奇、刘芳、王学琴 |
备课日期 |
5月25日 |
|
|
教学目标 |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祖先的摇篮、遥远、苍苍茫茫、天长地久、污染、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等词语的含义。 2、按要求预习课文,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情趣。 3、正确搭配词语;能照样子学写句子;尝试选择场景或有特色的景物介绍“天然博物馆” 4、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意趣。 |
||||
|
难点:注意这首诗的诗行排列特点,领悟到含蓄隽永的韵味。 |
|||||
|
教学准备 |
|
||||
|
教学活动过程 |
修改备注 |
||||
|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准确地运用动词。 3.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准确地运用动词。 难点 理解课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三、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儿吗?请看录像。(播放原始森林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4.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四、学生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的大意是什么? (4)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五、检查自学情况 1.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课文,下面老师来看一看你们自学的情况怎么样。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自学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读。 (3)提出问题:你在自学课文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学习动词。 读一读以下短语,注意加点的词语。再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带有动词的短语,读一读。 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 逗松鼠捉蜻蜓逮蝈蝈 看夕阳赏明月数星星 (1)齐读短语。 (2)分组讨论:加点的词语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3)教师提示:加点的词语都是动词,表示人做一件事时的行为、动作。 (4)学生可以演一演上面这些动词表示的动作。 六、初读课文,了解祖先的摇篮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数一数这首诗共有几小节。 2.指名读课文第1小节,其他同学思考:祖先的摇篮是指什么?(指名说) 3.分组讨论:第1小节写了祖先的摇篮的什么特点? (写了祖先的摇篮很大。) 4.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七、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的字,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学生注意书写。 “祖”的偏旁是“礻”,不要多写一点。 “摘、掏”的偏旁都是“扌”,右边笔画数较多,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能漏写笔画。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 八、梳理板书 祖先的摇篮 祖先的摇篮→原始森林
祖
摘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2.仿照课文第2、3小节说句子。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难点 1.仿照课文第2、3小节说句子。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复习导入 1.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相应的字卡。 2.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3.齐读课文。 四、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1)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再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为“祖先的摇篮”? (3)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 2.学习第2、3小节。 (1)同桌互读,说说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有着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2)我们的祖先曾在这里做了些什么?(指名说) (3)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范读第2、3小节,引导学生读好问句。 (5)学生练读第2、3小节。 (6)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第2、3小节。 (7)想一想,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3小节,说一说。(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3.学习课文最后一小节。 (1)全班齐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苍苍茫茫”)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说一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保护环境) 4.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摇篮中会做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置身于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中,你会做些什么? 六、梳理板书 祖先的摇篮 摘野果和野兔赛跑 掏鹊蛋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捉红蜻蜓 采野蔷薇逮绿蝈蝈 原始森林苍苍茫茫 七、教学感悟 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表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堂课从课前学生的预习到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 |
|
||||
|
板 书 设 计 |
祖先的摇篮
文明的起点
(一望无边)
不被污染
天然博物馆 |
||||
|
教 学 后 记 |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从网上查找了许多图片资料,教学中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由于图片选的过多,学生没有充分理解图意,就草草结束了;个别学生图解时语言平淡,缺乏创意。课后作业练习句式“ 是 的摇篮”,少数学生完成的不好,缺乏想象力。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