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瓷器脱玻化检测

(2015-09-06 13:58:04)
标签:

收藏

什么是瓷器釉质的脱玻化鉴定(古陶瓷鉴赏知识) 
瓷釉质的脱玻化(老化)鉴定是一项新兴的现代高科技鉴定技术。它是利用当代波谱学最新研究成果,采用相关仪器无损检测陶瓷釉质的脱玻化程度,再通过计算得出其老化系数,据此判断出陶瓷器的大致生产年代。该项技术的诞生弥补了以往各种鉴定技术的不足,开创了一个古陶瓷鉴定的全新时代。
  陶瓷表面有一层光滑、明亮、坚硬的物质被称为瓷釉。瓷釉是由石英长石等多种原料混合、粉碎后,涂施于瓷胎表面,再经高温烧制形成的玻璃态物质。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尽管某种仿制品,采用了与古陶瓷完全相同的原料配方和烧成方法,如果不经过做旧处理,其釉子的光亮度与透明度要高于古代真品,鉴定专家称其为“贼光”和“火气”。陶瓷鉴定界曾普遍认为,这一差别是由于陶瓷文物长期遭受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如空气中的紫外线或土壤中的水和其它酸碱性物质)的物理化学作用,致使釉面受到腐蚀所致。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问题远非如此简单。造成这种差异还有一个更实质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产生生于瓷釉内部的“脱玻璃化”现象。
已有研究告诉我们,经高温熔融形成的瓷釉,是一种玻璃态均质体。其内部结构是无序的,在自然环境中,呈亚稳定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内部结构会不断自动地进行调整,由无序的亚稳定状态逐步向有序化的晶体稳定状态转变,形成微细晶体,这种釉中硅质因时空的变化而再结晶就是瓷釉的“脱玻璃化”现象。正是由于瓷釉存在这种自然“老化”化现象,致使其内部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发生变化,表现形式就是其透光性逐渐降低,对光线散射性不断增强。因此古陶瓷的釉面看上去要比新品柔和、温润,时代越久,这种反差就越大。有些品种的古陶瓷,这种“老化”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甚至造成釉面出现不同形态的微裂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微裂纹是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只有借助现代科学仪器才能发现。造成这种微裂纹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在釉质内形成微细晶体的过程中,会造成内应力不均匀,当这种内应力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使瓷釉内部和表面出现微裂纹。
-----对于瓷器釉面的气泡而言,由于其顶端最为薄弱,这种内应力会将气泡的顶端拉破出现一个小圆洞,另外釉下气泡都是扁圆的,其俯视周边的曲率最大,也就首先破裂出现小圆洞,这些都是可以使用高倍放大镜能够看得到的,一般人称其为气泡的老化。
瓷釉的“老化”,其表象反映在气泡的老化上,是陶瓷器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不断发生的一种特有的变化。就像树木的年轮一样,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因此我们也把它形象地称作陶瓷器的“年轮”特征。
瓷器气泡的“老化”,是由于瓷釉中硅质再结晶(脱玻化)造成的,是物质自身内部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内应力积聚后在气泡顶部及周边曲率较大处释放造成的,是只取决于时空的变化而几乎不受外界其他物质环境的影响的。所以只需使用显微镜观察,就能够非常可靠地向人们反映古瓷器烧成的大致年代,从而我们可以得知其真假。(是不是新仿品)
  陶瓷釉的老化程度与年龄之间呈一定的函数关系,在瓷器烧成后最初的年代里老化速度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老化速度会逐渐放慢。好在任何新出炉的赝仿品,其瓷釉只会处于“玻璃状态”,不管是使用老式柴窑或电气烧制,谁也不可能烧造出带有老化气泡的新瓷器。呵呵,瓷器釉质的脱玻化鉴定是识别赝仿品的不二法门。
北京福得利收藏俱乐部贾英:1371648615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