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太史司马迁祠

(2015-08-23 10:32:59)
标签:

文化

教育

历史

分类: 导游词

汉太史司马迁祠

http://s8/mw690/006bqPbxzy6UQZN9MzB87&690

  祭祀大道:

  司马迁祠广场总投资1.2亿元。十二本纪景观园,项目共分为:五帝文化、夏文化、殷文化、周文化、秦文化、楚汉文化、吕后文化、文景文化、武帝文化等九个景观区。

 祭祀广场: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和卓越的历数家。他的一生有两大贡献:一是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著述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为后人留下了真实的历史依据;二是司马迁著述的《太初历》对当时一致以后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有着重大意义,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也是司马迁人生旅途中的一座里程碑。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都会在祭祀广场举办大型的祭祀典礼,全国各地的知名人士以及司马迁的后羿都会来拜谒我们的大圣人司马迁。

司马迁铜像:以青铜铸造而成,高12米,寓意《史记》之十二本纪,重26吨,合52万两,寓意《史记》之五十二万字。其造型传神达意,极尽表现司马迁刚直不阿,幽而发奋,秉笔直书的伟大精神。

祠门:

祠下伴绕着一条小河,古名陶渠。因汉武帝当年在此采到灵芝草而改名“芝水”。芝水上有一石拱桥,为杨虎城将军1936年所建,名曰“芝秀桥”。跨过芝秀桥,迎面一座古牌坊,匾书“汉太史司马祠”,款题“光绪十二年夏四月榖旦。钦加同知衔特授韩城县正堂加五级记录十次王增琪重修。”

穿过木牌坊拾级而上,高台上是一座建于清光绪年间的木牌坊,上书“汉太史司马祠”六个大字。过牌坊,是进入司马迁祠的大门,上悬全国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书的匾额。

司马古道:

我们脚下这条古道最早修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有三千年的历史,坡原为土坡,是古时韩城南北交通唯一官道。北宋时用石条铺设。我们现在看到坡道上的凹凸不平,是800年历史和风雨留下的印痕。

风追司马广场:

2011327,一场规模宏大、万余人参与的民祭史圣司马迁大典在这里举行,这是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民间祭祀史圣司马迁活动。

在当天的民祭史圣司马迁大典上,无论是参与祭祀上香的鲍鹏山、肖云儒及王西京;还是现场连线的陈忠实、王立群、纪连海、司马南以及著名表演艺术家徐涛用雄浑并具穿透力的声音朗诵的著名学者商子秦为此次祭祀特意撰写的祭文;亦或丁建华、瞿弦和、方明、雅坤、海茵、包志坚等深情并茂的诗文朗诵;还有孙兴、尤勇、张延、王茜华、浦巴甲、金巧巧等众多演艺明星通过视频送上的祝愿都表达出了对一代史圣司马迁的敬仰和追思之情。

祭祀现场,众多人士的参与和众多形式的表达,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纪念司马先圣,弘扬人文精神,彰显韩城特色,再造文化辉煌。

在这里我们可以俯视司马迁祠的祭祀广场和服务中心的全景,也可以拍摄到它的整体全貌,是最佳的拍摄地点!

高山仰止牌坊:

http://s14/mw690/006bqPbxzy6UR09Mqsd8d&690

这座木牌坊是进入司马迁祠墓的起点,牌坊前后各有题词,前为“高山仰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辖》里面一句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司马迁在《孔子世家》里曾用这句话赞誉孔子,后人将其用在这,赞誉司马迁功高如山,德高如山,令人敬仰。后面的题词为“既景廼岡”字面意思是说想要看这美丽的风景就得登到高岗之上;寓意表达想要瞻仰司马迁的仪型,学习司马迁的伟大人格,只有登上这座高岗。

现在我们脚下踏着这条路叫朝神道。在寺庙、道观、教堂里因为有神来供奉所以才有朝神道,那么在汉太史司马迁祠墓,为什么会有朝神道呢?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所以韩城人自豪地认为华夏五千年文明史,前三千年历史韩城人说了算!巨大的成就,刚直的性格,博大的胸怀,使韩城人已经把司马迁当作神来供奉了,所以这条路就叫做朝神道了,这条路修成槽型,是为了排水方便。

朝神道走完了,就踏上了这组台阶。建筑是有生命力的,

人们在建筑中融入了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想,这组台阶也有它深渊的人文意义,那么就请大家来数一下这组台阶有多少级?我们一边数一边看,大家现在看一下这座建于清代砖石结构的牌坊上的这副对联:上联是“圣人光道统”下联是“汉史竟经文”横批是“河山之阳”。“圣人光道统”指的是孔子的弟子子夏在韩城设立学校讲学,发扬光大了儒家思想,也指司马迁小的时候接受了比较规范的儒学教育。“汉史竟经文”指的是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可以和《诗》《书》《礼》《易》《春秋》等四书五经相媲美。“河山之阳”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的一句话,“迁生龙门,耕牧于河山之阳”指的是司马迁小时候在家有过一段耕田牧羊的生活。这副对联概括了司马迁的成长经历及所取得的成就。

无限风光在于险,大家终于气喘吁吁地登上了这组台阶,有没有数清一共多少级台阶?99级?对,为什么会是99级呢?古人以九为尊,以九为大,帝王的宫殿多以九间面开代表最大及尊贵,比如说故宫的太和殿,都是九间面开,在封建的礼制等级思想下,只有皇帝才可以在建筑、办公、起居之所时用九间房子,而一般的官员、百姓只能根据等级选相应的面宽间数,老百姓虽然对司马迁怀有深厚的敬意,但在那样的封建礼制下,只能给司马迁修一座五间阔的祠堂,但他们却在拜谒司马迁的路上修了99级台阶,你帝王一个九,我们用两个九,含有更高至上的意义。而且司马迁祠墓修在汉武帝夏阳挟荔宫对面的土山上,更有藐视皇权的意义。老百姓通过富有灵性的建筑,表达出了对司马迁的无限崇敬。现在我们站在99级台阶之上,回头望去,黄河如带、山水相间、满目风光,会让你的心胸豁然开朗,司马迁祠墓修建在这样一个头枕梁山,脚踏黄河,南接韩塬,北绕芝水,山环水抱的风水宝地,也是对这样一位饱受劫难的历史巨人的蔚籍吧!!

河山之阳:

http://s6/mw690/006bqPbxzy6UR0gjkVLf5&690

这座牌坊是清康熙七年,当时的县令翟世琪敕命修建,上面一幅对联,上联是“圣人光道统”,下联是“汉史竞经文”,横批“河山之阳”,上联是说司马迁把儒家的思想发扬光大,下联是说司马迁的史记可以同孔子的经书相媲美。横批说明后人为司马迁选择这里的心思,古汉语里称:山南水北为阳,山东水西也为阳,这儿的山指祠墓后的梁山,河指前面的黄河,祠墓是位于黄河以西,梁山以东,向阳的地方,是个风水宝地,说明了后人对司马迁的崇敬之情。

献殿:

祠包括献殿和寝宫两部分,献殿是致施礼仪的地方,也留下了许多文人墨客在吊咏史公时所提的诗文及所刻镌的碑石。步入献殿时,迎面可以看到一副对联,上联是“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宵汉”下联是“悠而发奋著成信史照尘寰”横批是“文史祖宗”。上联说的是司马迁在李陵案中所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下联说的是司马迁在遇到了巨大挫折后的执着奋进,终成伟业,横批是对司马迁的高度评价。这副对联横批上的标注值得大家深思:徐村裔孙仝叩,为什么司马迁的后人都在徐村呢?公元前90年,《史记》问世以后,汉武帝便将司马迁“下狱死”,司马迁的族人也因此受到了株连。为了逃避灾难,司马族人决定逃离家乡,在走之前呢,他们改了自己的姓氏当时司马家族有两门人,于是他们就在司的前面加上一“竖”,在马字前面加上两“点”,就变成冯,同两姓了。等到那场浩劫过去之后,他们又重新回到故乡,把这个地方叫徐村,徐字拆开就是双立人加余,表示两族人余下来了而且徐同续是同音字。在徐村,冯同两姓共进一个祠堂,共奉一个祖先,冯同两姓也互不通婚,他们是司马迁的真正后裔。

在献殿中留下了众多文人墨客吊咏史公的碑文,其中有两块较有名气,一块是郭沫若所题的五言律诗,一块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写的梦碑。1958年春,郭沫若参观完司马迁祠墓后,即笔提写:“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大意是说:韩城这个地方美丽而富有灵性,孕育出了像司马迁这样的历史伟人。他的学识是前无古人,文章更是无可比拟。司马迁因怜悯李陵,而遭受残酷的刑罚。斧钺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这里含蓄地指出司马迁所受宫刑。但苦难之后的司马迁并没有消沉,而是把满腔的幽愤化作动力,写出了像天边彩虹一样绚丽多彩的《史记》。他的功业可以与孔子相媲美永垂不朽的太史公.

在献殿之后就是列放司马迁塑像的寝宫了,寝宫里这尊建于北宋的塑像,历经尽千年的岁月,依然栩栩如生。清风瘦骨的形象把司马迁内心的无比坚强勾画出来。大家看这尊司马迁的塑像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是不是司马迁的头略略向北偏。从常情来看,历代艺人一般在给伟人塑像的时候,都会塑造出正襟危坐,伟岸端庄、神采奕奕的形象。那司马迁的头为什么会略略北偏呢?一种说法是司马迁是在北望李陵,似乎在诉说着什么,似乎希望能得到些许的交流与安慰;另一种说法是在北宋时期,老百姓捐资修复了司马迁祠,等到竣工那一天,大家发现还剩下许多砖料,怎么办呢?大家一商议就给司马迁的好友苏武在梁山以北用剩下的砖料修了一座苏武庙,来纪念这位忠贞不渝,铁骨铮铮的汉子。等到苏武庙修好的那一天,大家都发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苏武庙中的柏树都指向南方,而司马迁祠中的司马迁塑像头又摆到了北边来了,于是人们认为这是这对好朋友在相互怀念,所以也就形成了韩城八景之一的“太史北望,苏柏南柯”这一奇特的景观。

司马迁祠墓:

http://s16/mw690/006bqPbxzy6UR0kHg0n7f&690

寝宫后就是司马迁的墓冢,这座墓作为司马迁祠墓中最早的建筑建于西晋时期,墓上的五棵柏树也是那时栽植的,有1600多岁了,现在咱们看到的这个蒙古包似的圆形砖石墓冢是元世祖忽必烈赦令修建的。后到清朝时,陕西巡抚毕源又对墓进行修复并立下碑文。为什么一个少数民族的皇帝要给司马迁修墓?因为元世祖忽必烈小的时候接受了比较规范的汉化教育,他对司马迁刚直不阿的性格、秉笔直书的求实精神、忍辱负重、奋斗不息的抗争精神甚为钦佩。入驻中原后,为了表达这种情怀,就为司马迁修了这样一座蒙古包似的墓冢,同时忽必烈也知道司马迁在汉族百姓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出于统治的需要,为司马迁修墓,也许是在争取民心吧?因为这墓的周围有八封的浮雕用来装饰并表明方位,所以这座墓又叫八卦墓。八卦是文字产生前占卜者用来传达神灵意愿的神秘符号,后被周文王释解其意,就有了《易经》。后八卦成为中华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晓八卦,被认为是知天地,通古今的大智大慧者。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样镶嵌八卦的图案也就表明司马迁正是一位大智大慧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