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文本放飞想象读写共生
(2020-07-16 09:34:49)依托文本 放飞想象 读写共生
 
安康市第二小学 
《小真的长头发》是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延续了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编排体例。安排独立的习作单元,是统编教材的一大编排特点。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专门的习作单元,强化习作能力的培养,丰富了语文教材单元组元的形式,这是教科书编撰史上的一个创举。从三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下册,统编教材围绕观察、想象、写事、写景、写物、写人、围绕中心意思写、表达真情实感等习作关键要素共编排了八个习作单元。这样编排的意图,一是突出习作的重要性,二是更加重视对习作关键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是学生学习习作的起始阶段,激发习作兴趣让他们自由表达、体会表达的快乐是教师在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不拔高要求,重视对习作关键能力的基础性培养,是三年级习作教学的重点。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习作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本单元以“大胆想象”为主线,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还有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个体验活动,最后安排习作《奇妙的想象》。本单元选取充满想象力的文本,设计活泼的学习活动,带领学生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中,充分感受大胆想象的乐趣与好处,逐步产生大胆想象并进行书面表达的愿望。教材并未在具体的习作方法上有过多指导,而是重在培养学生放飞思绪大胆想象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未来的习作能力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编排,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
《小真的长头发》改编自日本作家高楼方子的同名绘本,故事从小真、小叶和小美这三个好朋友的谈话开始,通过对话逐步推进故事情节。小真想象自己的长头发能做许多神奇而有趣的事情,引得小叶和小美非常羡慕。故事的想象天马行空,伙伴间的问答童趣盎然。本单元以激发想象、把想象到的故事写下来为核心,所有内容都是为这一核心目标服务的。因此,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在内容理解和语言积累等方面不宜作过多要求,学习精读课文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充分感受想象的奇妙和丰富,帮助学生展开想象、拓宽思路,为单元习作积累经验。在教学中,我的设计思路如下:
一、夯实基础,生字词语教学不弱化。
 
二、发现文本特点,引导阅读方法。
本文由经典的儿童绘本改编而来,课文以三个人物的对话为主,但是多处对话却没有出现说话人的提示语,对于初读课文的三年级孩子来说,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障碍。即使是我们大人,遇到这样大段没有提示语,只有对话的文章,也要通过回读上文,才有可能判断出说话人是谁。针对这种特殊的文本形式,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以对话为主,但多处对话没有出现说话人的提示语,我们该怎么判断是谁在说话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总结阅读方法,那就是要根据对话的问答形式或上下文的内容联系来判断说话人,这样才能更好地读懂对话较多的课文。随后我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了检测,引导学生准确判断说话的人物。学生在课文中找小真的语言做标记的过程,既是阅读方法运用的过程,又是帮助学生再次读文,理顺课文内在逻辑的过程。同时,我引导学生发现引文中只有前引号、没有后引号的现象,让学生了解这种特殊的标点形式也能帮助我们判断说话人。这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但是教材既然出现了这种标点形式,我们就要借助文本,帮助学生初步积累相关的标点符号知识。
三、围绕重点段落,感受想象的神奇。
 
四、指向核心目标,想象与表达共生。
从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基本定位出发,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不同于阅读课文的精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的方法。本单元着力培养的习作要素是“想象”,它本身并不指向写的方法。但是,想象是写作的翅膀。因此,本课的教学,我们就抓住“想象”展开,同时从课文的语言表达中提炼出一些方法让学生学习。
在充分感受课文中小真的神奇想象之后,学生的情感和思维都到了需要释放的时候,此时引导学生说一说小真的长头发还能变成什么,能做什么?激发学生的兴趣,放飞孩子们的想象,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让他们大胆想,大胆说,教师启发点拨,引导学生想别人不敢想的,想别人想不到的,鼓励多元思维、赞赏与众不同,不断打开学生想象的思路。想象的闸门打开了,有各种奇思妙想了,再引导学生学生完成小练笔,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提醒用上合适的动词。会想象,敢想象,还要会表达,此时的小练笔就是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诉诸于文字,检验孩子们表达能力时候。我们要结合课文的写法,教给学生一定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动词把长头发的作用写清楚,在发展想象力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本单元的习作打下基础。
作为统编教材的教学,我们都在摸索之中。而习作单元的教学,更是个新生事物。习作单元各项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时如何把握各项内容之间的联系和整合?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是为单元核心目标服务的,那么在课文的内容理解和语言积累等方面的尺度深浅如何把握?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不同于阅读单元的精读课文,究竟要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是一个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让我们在习作单元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进行探索,寻找出更有实效性和操作性的方法,不断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
(本文于2019年4月、6月在甘肃省华亭市马峡镇小学教研区、河南省安阳市胜利路小学进行交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