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2020-07-15 12:27:58)分类: 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
2.能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借助注释,读通寓言故事。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法:情境教学法、引导法
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同学们,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
2.这些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请你们举起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指导书写“守”,上面的宝盖头表示房子,下面是个寸,看着这小房子,守着这方寸之地就是“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是用文言文写成的,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今天咱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指生读,师随机正音。
3.指导书写“耕”。注意写字姿势:腰挺直,身坐端。
4.现在这些生字回到文中,你们还会读吗?
5.请大家一起来读,借助老师划分的节奏,读出停顿。
6.这是一篇文言文,谁有好的方法,能把文言文读懂?
7.那请你们借助注释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哪些内容?可以和同桌交流。
8.看来借助注释能帮我们读懂课文。那谁能用这种方法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1)生交流。
(2)谁守在树桩旁等着兔子?
(3)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理解句意,疏通文意
1.【出示第5句】
(1)生齐读。
(2)什么是“宋国笑”?
2.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种田人,为什么成为宋国人,成为大家,甚至到现在都是笑话?
3.学习第3、4句
(1)生读。
(2)你读懂了什么?
(3)理解“走”,想象当时兔子着急的样子,指导朗读。
4.同学们猜一猜,得到兔子的农夫会想些什么?
5.可是这样的好事会天天发生吗?
6.这个农夫是这样认为的吗?他是怎么做的?学习第四句
(1)农夫是怎么做的呢?
(2)理解“释”“耒”。
(3)理解“冀”。
(4)不费一点力气就捡到这只又肥又大的兔子,农夫的心情如何?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5)指导朗读。
6.假如你是过路人,你会怎么劝他?
四、总结寓意
1.就这样日复一日,兔子没有等到,田里的庄稼也毁了,从此成为大家的笑话。看到他的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做?
2.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则寓言故事。
4.这则文言文出自《韩非子.五蠹》,他其实还有后半部分(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选人课文时进行了删减。他通过大量的事实,来揭示当时的帝王及官员不懂得变通治理国家,都是和守株待兔是类似的人。下来有时间同学们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5.希望课后你们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试着读一读文言文《南辕北辙》。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并结合课本17页进行参照。
五、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5.
注释
上下文
扩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