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隐患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结题报告
(2019-11-04 15:04:04)
标签:
教育 |
分类: 所有人可见 |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
|
课题名称 |
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隐患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 |
||
负责人 |
胡微 |
所在单位 |
高陵区崇皇中心幼儿园 |
||
结题报告 关键词 |
幼儿园户外
|
||||
结题 报告 摘要 |
户外活动作为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幼儿最喜欢的一日活动环节,同时也是幼儿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频率最高的环节。怎样预防并消除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隐患,保障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身心安全是本研究的现实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所在。本研究以“幼儿园户外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研究”为题,主要运用实地观察法、文献分析法和深入访谈法,对高陵区乡镇两所样本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安全开展研究,首先对这两所样本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隐患的现状进行了描述,然后运用专业学科知识以及访谈、观察资料所获得的信息,尽可能全面、深入的剖析导致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隐患存在的各方面因素,最后,借鉴国内外预防幼儿意外伤害的优秀经验,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探究预防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隐患的措施。
|
||||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近些年,幼儿园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各界舆论聚焦的热点议题,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新《规程》的颁布对当前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开展给予了文件上的指示和规定,从而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安全管理行为,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户外活动是 幼儿 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 ,对幼儿身体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发展价值 。国内外诸多研究的结果显示:科学适宜的户外活动在促进 幼儿身体健康发育的同时,对幼儿的心理认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性的发展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户外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意外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环节。为此,研对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隐患进行研究是十分迫切的,也是极有必要的。通过对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 隐患进行探讨,不仅可以探明导致活动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明确原因的基础上建立预防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隐患的措施,为幼儿在活动中的身心安全提供有效的预防性保障。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隐患的现状。 2.分析导致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究出预防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隐患的有效措施。 (二)研究内容: 1.个体的不安全行为 活动中,自我中心意识较强还不能意识到自身行为给周围人造成的安全隐患。保教人员活动准备与整理工作不充分,忽视幼儿的心理和情感安全,活动监护存有侥幸心理 2.活动场地与活动器械的不安全状态 (1)活动场地、器械设置或布置不当过渡空间有隐患。过渡空间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消防设施、消防安全标志和应急设备不齐全。通往户外活动场地的途中有台阶、楼梯,安全出口的门缝与转角处的墙壁没有做相关防护措施。 (2)场地维护有漏洞 (3)场地防护不到位 户外场地上所有转角处的墙壁未做软包装处理。二是场地上缺少安全标识,例如,在场地上有台阶的地方没有做相关提醒,有隐秘空间的活动设施没有明确的安全标识。 (4)器械本身出现破损,留有事故隐患。其一,器械种类少,不能有效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其二,户外器械种类与数量不足,对于幼儿成 长及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潜在的隐患。其三,器械放置不牢固,容易造成意外事故 部分可移动活动器械,因为地面不平而摆放不稳很有可能因器械摆放不稳而发生坠落、摔伤等意外伤害。其四,器械清洁不彻底,危害幼儿身体健康。户外活动时,幼儿一般都是徒手接触活动器械,因此,活动器械卫生与否直接会影响幼儿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部分攀爬类器械留有灰尘、污渍和虫卵等不卫生现象,长期放置在户外场地上的小型器材表面灰尘较多,如沙包、球类、用于袋鼠跳的布袋。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筛选、汇总相关资料,查阅分析有关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安全行为科学等方面的著作、学术论文等,为开展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隐患的现状奠定了基础。 2、行动研究法:围绕研究目标展开教育实践,教师观察记录幼儿行为的方案,解决教师观察记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实践。 3、问卷调查法:根据观察到的问题,设置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伟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提供调研依据。 4、案例研究法:积累大量有价值的观察记录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行为的案例。 (四)研究步骤及过程 第一阶段:2018年9月—2018年11月,完善了研究方案。 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各个不同阶段的研究计划和研究要求及推进计划,明确课题成员具体分工。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讨论研究的方法与步骤,确定课题研究工作进度和阶段目标,完善课题计划。 第二阶段:2018年12月—2019年4月,研究准备阶段。 课题研究者进行相关理论学习,统一研究思路,激发抽样园所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和方向性。 2018年12月课题组具体分工,并做了纪律要求。通过实证研究,形成幼儿园户外活动改进模式策略研究 第三阶段:2019年7月—2019年8月,实践研究阶段。开展实践研究,定期进行经验分享与交流。 第四阶段:2019年9月—2019年11月,课题总结阶段。整理课题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四、研究结果及成效
1.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幼儿园户外活动设计的改进策略,为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指导。 2.通过开展座谈交流会有针对性的分析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中出现的问题了解了当前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的 具体情况掌握更多的实证材料,为本研宄提出的建议和措施提出做有力保障。 3.结合当前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实践通过在活动中不断尝试改革和探索,在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过程中将幼儿园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联系起来,有效提高了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性。 除此之外,近一年来,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不论是在专业素质方面,还是业务素质方面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对于幼儿活动的分析明确、到位。使真正的在教育实践中渗透幼儿安全知识,让幼儿充分感受安全教育的知识和体验安全防护技能。并且通过亲子运动会等活动使幼儿、家长、教师的安全意识都有显著的提高,并且影响到了他们周围的人,安全教育初见成效。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问题一:本课题过本课题前期的实践研究,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与深入研究。比如如何更进一步地做实、做细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教育工作,使之行之有效,切实可行。 改进措施: 1.将现场录制成视频或进行详细的记录,供课题组成员深入研讨。 2.搜集典型案例,进行整理,利用网络,进行交流。 问题二、课题管理工作仍缺乏经验,需要在探索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加强课题管理的有效性、系统性和计划性,克服盲目随意性。 解决措施:
1. 2.对课题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深度研究,在科学分析基础上寻找研究的突破口。 |
||||
参考文献 |
[1] 教育部令第23号.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R].2006. [2]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R].2012. [3] [4]张晓宇;山西省H县农村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8年 [5]曹苗艳;3-6岁幼儿家长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6]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