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8日
(2023-03-08 16:28:58)用现代生物学解读“人老腿先老”的说法
王登霄2019-8
这是老朽写的一篇小文章,和一位哲学家讨论过此问题。老朽学习了点生物学知识,提出了“人老肠先老”,想改变原来的中医药学和民间颜语说法,即“人老腿先老”说法。老朽认为“人老腿先老”是人体衰老的外在表现形式,其主要原因是脾胃功能老化,所以建议,老年人养生尽快将注意力转变为养肠胃方面来。这里对此问题作出如下答辩,希指其错误!
“树老根先老,人老肠先老”提法的答辩
1.
科学的权威是公认的真理权威。拿现代自然科学史是,太阳、地球和月亮运行情况耒说,直接的外观表明,太阳是绕地球运动的,东升西落,因而提出了“地心说”。近代自然科学革命不再把外观作为说明世界的基础。它打破了感觉器管直接给人们提供的信息无限依赖,使人类的认识离开了直接的外观。但是这种离开实际上却更加接近客观现实。人们通过自然现象可见的外观,研究我们不能直接看到的规律,以这个不能看成到的东西为依据,对初步看到的东西作出正确的解释。即外观并没有被抛弃,而是得到了正确的解释。科学史上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的提出,就是从外观深入到现象的本质,可感觉到的信息为感觉不到的规律所代替,抽象思维在科学中决定作用初步被确定。
这里所说的标的是地心日心的问题,当然“地心说”的经验从理论上是错的。但是这种追求真理的思维方式却是永存的。自然界有众多的经验,包括我国古老的中医从经验总结出来的原理或学说,能否从理性上给以说明,这是人类永远追求的目标。(参《现代科学史论》王登霄编著1990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人老了,直接的外观表明,人两腿走路困难,人们观察到树林的老化是根已经死亡,因而用想象类比的方法提出出“人老腿先老”的说法。
2.
这一提法,树对应人,根对应腿。
1.植物根系结构功能的表述:
所有生物需要不同的元素以维持生存,人类需要约20种不同的元素,包括钠、钾、磷、钙、镁、铁。这些维持生命的矿物质大多数来自于土壤中,但是,土壤中这些矿物质浓度非常低。所幸的是植物为生物消化道提取了所需要的矿物质。植物以“根”这种方式穿入土壤,与溶有矿物质的土壤中的水分接触。其次,植物具有富集它从土壤中提取的极微量的矿物质的功能。这样植物天生的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当植物的根系生长时,它不断地分枝:根系本身以根须在土壤中延伸,根和根须结合起来形成了巨大的表面积,与土壤中的水分和溶解于其中的矿物质接触。科学研究表明,一棵生长4个月黑麦根系几乎有11000公里长,并有630平方米那么大的表面积!
植物的根也具有强大的富集矿物质的能力。实验表明,根系内某些矿物质的浓度比其周围土壤中的矿物质浓度高一万倍,一经摄入这些矿物质被送到植物生长的各个部位(植物的花、叶子、根、果实),并结合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其他有机化合物中。植物从土壤中“开采”出大量的矿物质。据此植物的根对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没有植物的根人类就得不到维持生命正常功能的不可缺少的矿物质。
总之,植物以“根”或根须的方式穿入土壤,与溶有矿物质的土壤中的水分接触。其次,植物具有富集它从土壤中提取的极微量的矿物质。然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而生长。 从生死观看,植物的根强则植物强,植物的根弱则植物弱,植物的根死则植物死。结论是“树老根先老”。参见〈环境科学导论〉(美)莫兰著,1987,海洋出版社。
2.人体小肠结构功能表述:
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所谓吸收则是指包括水分、无机盐、营养素和微量元素等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管的过程。人体的胃主要吸收的是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则吸收无机盐、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和水。
(1)小肠是人体内最长的消化器官,全长达5-7米,且是曲折的为食物的消化吸收提供了场所;
(2)小肠粘膜形成许多环形皱褶和大量绒毛突入肠腔,每条绒毛的表面是一层柱状上皮细胞,柱状上皮细胞顶端的细胞膜又形成许多细小的突起,称微绒毛。小肠黏膜上的环状皱襞、小肠绒毛和每个小肠绒毛细胞游离面上的多根微绒毛,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达到200平方米左右。小肠上绒毛类似于树根上的根须。小肠的巨大吸收面积有利于提高吸收效率。小肠绒毛是依靠上皮细胞来富集肠道食物中的氨基酸、葡萄糖、无机盐等营养成分。绒毛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从而使营养物质能够充分的被吸收,若绒毛受损影响吸收,在粪便中可检测到可溶性糖等营养物质。
这里出现的问题,就是老年人小肠绒毛退化的问题,这也是老年人小肠绒毛退化其粪便“嗅”的主要原因。老年人由于小肠绒毛的退化吸收能力差,没有补吸收的营养物质易结块,所以老年人更需松软的纤维多的食物。自古中医多长寿,国医大师更是如此,余认为与他们常服一些药食同源的中草药有关,这些中草药有利于小肠纯毛吸收将其营养送往需要的人体各器官,使其处于健康状态,当然高级营养品也可能使有些人寿命长的原因之一。
总之,人体的小肠具有强大的富集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的能力,小肠一经摄入这些营养物质通过血液送往人体的各个器管。小肠从流经肠道中的食物中“开采”出的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供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据此人的小肠对人的生命至关重要。从生死观看,人体的小肠强则身体强,小肠弱则人体弱,小肠死则人体死。结论是“人老肠先老”。
中医学所说的脾胃,一般泛指人体的整个消化系统,其主要包括胃肠等重要器官。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有受纳食物、消化和运输水谷,化出五味营养,以养全身和统摄血液等功能。人出生后有懒于脾胃功能的健全,食入的营养才能消化、吸收、运输全身,才能保证机体的正常发育和能量的需要。因此脾胃功能的强弱,就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的盛衰。
结论:树老根先老,应当对应着“人老肠先老”。
这种解释“人老肠先老”并没有抛弃“人老腿先老”的外观现象,而是对“人老腿先老”外观表述得到了更科学的解释。
3.
从中医角度看成,防治脾胃疾病的方法很多,实际防治脾胃(包括了防治小肠疾病)方法。古人云:“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中药理论家,“国医大师”陆广莘指出,老年人长期服的药多为性味苦寒,久服易伤脾胃,主张老年人常服补中益气丸,以固护脾胃,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余编辑的《国医大师奇巧验方锦》第四篇“国医大师防治脾胃病临床千金验方集锦”,收录了20多位国医的防治脾胃病经验方,另有八位大师治疗肠道疾病效验方荟萃;余编辑的《国医大师养生妙方辑》第二篇,收录了六十多位“国医大师”药酒、药茶、药膳养生,都是通过调理脾胃肠,使人体处于健康状态。相对而言,中医治脚的方法比治脾胃的方法少得多。腿先老无非是肌肉或骨筋的问题,治疗方法也少。
一家之言,希指正!西北政法大学 王登霄
金老说,自己的养生,其实就一个秘诀,养好脾胃。他说,如果把人比作树,胃就是土壤,好的土壤能帮助树来吸收营养。如果脾胃消化不好,人的营养就差,有病要吃药,药到了胃里,胃无法分解,药性无法起作用。在中医看来,脾胃相当于身体的粮仓,一旦出了问题,会反应到身体各个方面。例如:腹胀积食,口苦口臭,脾胃虚寒等。
金元时代,中医脾胃学说创始人李东垣写的《脾胃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中医认为,鸡有一宝,谌称养胃法宝,专克腹胀积食,这就是鸡内金,将此比作鸡身体内的“黄金”,可见古人对其有多重视。
鸡内金就是鸡胗的内膜,色纯黄似金,善入脾胃。中医宝典《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鸡内金,鸡之脾胃也。其中偶有瓷石、铜、铁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积可知。”
这个鸡内金,早在明朝对于养护脾胃,消食化食,就成为一绝。明医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记载了此方,并说“服至百日,轻身耐老,培养脾胃,妙难尽述”。
这个方子就是以鸡内金、山楂为主,辅以山药、红枣等数十种成分组成的《消积内金丸》,吃上一个月,你的胃会焕然一新,有成药丸。大医推荐“绡积内金丸”,食补舒缓肠胃。此消积丸调理脾胃,以“鸡内金”和“山楂”为主,再加入山药、红枣、芡实、莲子、薏米、茯苓。功用:消食、理气、通便、健脾和胃、滋阴补血,治标又治本。
此外《金匮要略》里有一名方,叫“枳术丸”,有“治痞、消食、强胃”的作用。由白术和枳实二味药组成,制丸。
附2.国医大师朱良春用鸡内金经验:
鸡内金:
药性:味甘,性平。归脾、胃、肾、小肠、膀胱经;
功效:
1.
2.
3.消症化石,主治泌尿系统结石,闭经,喉痹,口疮。
用量:内服:煎汤,3`10克;研末服,每次1.5`3克,或入丸、散剂。研末用效果比煎剂好。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生贴。
例1:核桃+鸡内金——治尿道结石简效方
尿道结石(包括肾结石、输尿管、膀胱结石),
自制简要方——“核桃+鸡内金”
方法:取生鸡内金250克(或干品50克),洗净,晒干研末;核桃仁500克,研碎,混合加入蜂密500ML拌均匀,入瓷器容备用。每次服用两匙(约30克),温水送服,早晚各一次。
例2.鸡内金治疣
新鲜鸡内金(干品可用温水浸软)摩擦局部2`3分钟,1-3次,2-3日可愈。也可将新鲜鸡内金直接贴敷于患处10-30分钟/次。1-2/日,3-4次可愈。
例3.治尿频
取鸡内金10克,桑螵蛸10克,益智仁10克,煅龙骨15克,煅牡蛎15克,黄芪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例4.治肾结石
鸡内金焙干,研细末分装0.5克空心胶囊备用,每日3次,每次1克,成人可加量,连服排出。
西北政法大学 王登霄撰写2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