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3年02月25日

(2023-02-25 16:06:51)

四、用现代生物学解读“人老腿先老”还是“人老肠先老”的说法

王登霄2019-8

这是老朽写的一篇小文章,和一位哲学家讨论过此问题。老朽学习了点生物学知识,提出了“人老肠先老”,想改变原来的中医药学和民间颜语说法,即“人老腿先老”说法。也是说,老年人养生将注意力转变为养肠胃方面来。这里对此问题作出如下答辩,希指其错误!

“树老脚先老,人老肠先老”提法的答辩

1. 科学史上“地心说”到“太阳中心说”思维的转变

科学的权威是公认的真理权威。拿现代自然科学史,太阳、地球和月亮运行情况耒说,直接的外观表明,太阳是绕地球运动的,东升西落,因而提出了“地心说”。近代自然科学革命不再把外观作为说明世界的基础。它打破了感觉器管直接给人们提供的信息无限依赖,使人类的认识离开了直接的外观。但是这种离开实际上却更加接近客观现实。人们通过自然现象可见的外观,研究我们不能直接看到的规律,以这个不能看成到的东西为依据,对初步看到的东西作出正确的解释。即外观并没有被抛弃,而是得到了正确的解释。科学史上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的提出,就是从外观深入到现象的本质,可感觉到的信息为感觉不到的规律所代替,抽象思维在科学中决定作用初步被确定。

这里所说的标的是地心日心的问题,当然地心的经验从理论上是错的。但是这种追求真理的思维方式却是永存的。自然界有众多的经验结果,能否从理性上给以说明,这是人类永远追求的目标。(参《现代科学史论》王登霄编著1990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人老了,直接的外观表明,人两腿走路困难,人们观察到树林的老化是根已经死亡,因而用想象类比的方法提出出人老腿先老”的说法。

2. “树老根先老,人老腿先老”类比新说

这一提法,树对应人,根对应腿。

植物以“根”或根须的方式穿入土壤,与溶有矿物质的土壤中的水分接触。其次,植物具有富集它从土壤中提取的极微量的矿物质。然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而生长。 从生死观看,植物的根强则植物强,植物的根弱则植物弱,植物的根死则植物死。结论是“树老根先老”。

那么从生物学看成,人体结构中的小肠应当对应树的根。

中医所说的脾胃,一般泛指人体的整个消化系统,其主要包括胃肠等重要器官。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有受纳食物、消化和运输水谷,化出五味营养,以养全身和统摄血液等功能。人出生后有懒于脾胃功能的健全,食入的营养才能消化、吸收、运输全身,才能保证机体的正常发育和能量的需要。因此脾胃功能的强弱,就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的盛衰。

(一)人体的营养物质是如何吸收的?

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所谓吸收则是指包括水分、无机盐、营养素和微量元素等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管的过程。人体的胃主要吸收的是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则吸收无机盐、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和水。

1.小肠是人体内最长的消化器官,全长达5-7米,且是曲折的为食物的消化吸收提供了场所;

2.小肠粘膜形成许多环形皱褶和大量绒毛突入肠腔,每条绒毛的表面是一层柱状上皮细胞,柱状上皮细胞顶端的细胞膜又形成许多细小的突起,称微绒毛。小肠黏膜上的环状皱襞、小肠绒毛和每个小肠绒毛细胞游离面上的多根微绒毛,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达到200平方米左右。小肠上绒毛类似于树根上的根须。小肠的巨大吸收面积有利于提高吸收效率。小肠绒毛是依靠上皮细胞来富集肠道食物中的氨基酸、葡萄糖、无机盐等营养成分。绒毛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从而使营养物质能够充分的被吸收,若绒毛受损影响吸收,在粪便中可检测到可溶性糖等营养物质。这也是老年人小肠绒毛退化其粪便“嗅”的主要原因。老年人由于小肠绒毛的退化吸收能力差,没有补吸收的营养物质易结块,所以老年人更需松软的纤维多的食物。

总之,人体的小肠具有强大的富集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的能力,小肠一经摄入这些营养物质通过血液送往人体的各个器管。小肠从流经肠道中的食物中“开采”出的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供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据此人的小肠对人的生命至关重要。从生死观看,人体的小肠强则身体强,小肠弱则人体弱,小肠死则人体死。结论是“人老肠先老”。

从上可看出,小肠的绒毛强大的功能,对应着树根须的强大功能,从生物学角度得出的科学结论。

这种解释“人老肠先老”并没有抛弃“人老腿先老”的外观现象,而是对“人老腿先老”的提法得到了更科学的解释。

3. 从防衰老的方法看成

防树根老的方法,是施肥和浇水,当然日光照射也很重要。

从中医角度看成,防治脾胃疾病的方法很多,实际防治脾胃(包括了防治小肠疾病)方法。古人云:“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中药理论家,“国医大师”陆广莘指出,老年人长期服的药多为性味苦寒,久服易伤脾胃,主张老年人常服补中益气丸,以固护脾胃,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余编辑的《国医大师奇巧验方锦》第四篇“国医大师防治脾胃病临床千金验方集锦”,收录了20多位国医的防治脾胃病经验方,另有八位大师治疗肠道疾病效验方荟萃;《国医大师养生妙方辑》收录了六十多位“国医大师”药酒、药茶、药膳养生,都是通过调理脾胃肠,使人体处于健康状态。相对而言,中医治脚的方法比治脾胃的方法少得多。腿先老无非是肌肉或骨筋的问题,治疗方法也少。

一家之言,希指正!

西北政法大学教授,陕西西京中医研究院特邀研究员王登霄 202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1年11月18日
后一篇:2023年02月25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