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联脑破界思维

(2023-07-06 10:01:08)
标签:

教育

分类: 课堂改革
今天我们聊 联脑破界思维模型 ,即介绍一个 破界方法 的思维模型——查理·芒格100个思维模型中的第84个,一个告诉我们可 通过联脑学习,打破独立大脑带来边界 的思维模型。

本文依然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何谓联脑破界思维模型,联脑破界思维模型生活中的案例,启发 ,供参考。

新知达人, 学习| 思维模型—84联脑破界思维模型
01

何 

联脑破界思维 模型

一、何谓联脑破界思维

所谓 联脑破界思维 ,指的是一个人突破认知边界很难,但是一群人通过联脑学习来突破边界则会相对来说容易一些。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为了避免或者减少掉入以上各种陷阱中,芒格给的策略是, 努力养成参考、采纳外部意见的决策习惯。

而联脑学习就是一种参考、采纳外部意见的方法。

所谓联机学习者, 指的是用 “答案换答案” , “调用”和“整合”他人答案 的学习方法,如下图所示:

新知达人, 学习| 思维模型—84联脑破界思维模型
联机学习的具体步骤为:

首先, 我自己通过学习,打磨了第一个知识模块;

其次, 把自己的知识模块抛出去,换回别人的知识模块;

再次, 重复前两步,积累足够的知识模块;

最后, 整合出自己的体系,实现知识跃迁。

在组织发展上; 一个组织中,随着组织变大,它的智慧如果只来自于一个人或几个人,就会陷入局限之中。久而久之,组织的适应能力会变弱,生存环境也会越来越恶化。

然而,如果将组织看做一个由无数大脑连接的集合体,能够一同构建认知体系,则会更加高效,对外的适应能力也会更强,继而企业发展得更好。

综上, 联脑破界思维 是一种 效率高、效果好 的破界方法。

二、何谓联脑破界思维模型

所谓 联脑破界思维模型 ,就是将 联脑破界思维 应用到生活实际中。

在解决问题,做决策时,记得使用 联脑破界思维 ,即借用“外脑”,联脑互学,继而突破自己大脑的边界,看清问题的本质,获得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正所谓: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02

联脑破界思维 模型

案 

一、头脑风暴,激发创意

所谓 头脑风暴 ,指的是让一群人聚在一起,围绕特定的话题,自由的思考,大胆的提出各种想法,然后 在他们观点的基础上建立新观点。

由以上概念,可知 头脑风暴 就是一种联脑破界思维的应用。

头脑风暴又称智力激励法,或集思法,是由美国 创造学家A.F.奥斯本 发明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工具。

它的基本理念是: 要获得很好的点子,首先要获得很多的点子;要获得很多的点子,就要靠点子来激发点子。

松下公司是头脑风暴的忠实信徒,他们仅在1979年,就获得了179万条设想,每个员工平均提出三条。

日本著名的创造工程学家志村文彦,用这个方法帮助日本电气公司获得了58项专利,降低成本210亿元。

为什么头脑风暴有辣么大的威力呢?

每个人的大脑里面的知识,就像一堆堆在条条框框里面的 知识集合,他们坐在一起,并不会产生新的创意。

但是当遵循头脑风暴的流程的时候,通过连接,就产生了点子,通过点子的相互激发,联想、热情、竞争、张扬各种情绪下,点子就被无限制的延伸。

如此,个体头脑之间发生风暴式的化学反应,继而带来“1+1远远大于2”的可能性。

二、联脑思辨学习,信息时代学习加速器

联脑思辨学习 就是和不同学科的人进行讨论和思辨,是一种新时代的学习方式。

《零边际成本社会》的作者 杰里米·里夫金 认为:

当人们在一起讨论的时候,把他们的经历结合起来得到的结果要比一个人思考的结果更理想。特别是现在互联网拉近了你我的距离,当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虚拟世界里实时地加入同一个学术任务或项目时,学习就成为一种延伸至全球的横向体验。这种体验可以超越地理的限制,成为跨界创新的基石。

而且, 联脑思辨学习法让学习更高效 。

因为个体学习在资料搜集和书籍选择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难免出现认知偏差,并且容易陷入自我的认知遮蔽,而联脑思辨学习法,可以用别人的光照亮自己,弥补自我的知识盲点,让自己离真理更近一步或者说更快接近真理。

03

启 

以上, 我们知道 联脑破界 思维模型 是 一个给我们带来创意、创新观点,快速高效打破边际,提升认知的思维模型。

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运用该模型呢?以下谈谈我的几点启发。

一、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知道真实的自己,是破界的前提。

著名心理学家与社会学家 弗洛姆 曾提出 “伪自我” 的概念,即 我们的很多决定都不是来自于我们自己,而是外部的建议或者环境的影响。

实际上,我们就将这样的决定都当作是自己的决定,于是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个“伪自我”,将“真实的自我”取而代之。

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己呢?

一是向内的自我觉知——不断地追问自己

如,稻盛和夫说过一句话:要做一件事完全的利他,要丢掉小我。

京瓷做成功了以后,他要二次创业,问了自己100多天,最后下定决心:做这件事真正重要的是没有自我的需求、自我的欲望、自我的虚荣,就是为了把这件事做成,让日本老百姓得到更便宜的通讯方式。

他说自从他想通了这件事以后,他做KDDI的时候就心无旁鹜了,放弃了任何的私利和个人的欲望,就是为了做成这件事,所以才战无不胜。

二是向外的不断尝试与探索

通过一次次向外的尝试与探索,从不同维度去进行自我觉知,逐步画出“我”的模样,了解到真实且多面的自己。

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空杯心态、要极度开放,接受和客观地感受这件事。

以上两种方法绝非孤立存在,相反,它们必须合二为一。

二、看见别人

看见别人,看到别人的长处、优势,继而主动的与其联脑,借其力,助力自己破界。

如, 当自己要学某个新领域时,要找到两类人:

一是 找到这个领域的头部人员,向其学习,即向高手、最牛的人学习;

二是 找这个领域持不同意见的人,研究该领域两个对立专家的观点——重要的不是掌握谁说的是真理,而是知道这个真理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角度。

继而可以帮助自己理解得更透,提高自己看事情的 分辨率,助力自己破界。

三、学会提问

爱因斯坦曾说: “如果我必须用一小时解决一个重要问题,我会花55分钟考虑我是否问对了问题。”

提问即创造! 提问会倒逼我们更新知识、深入思考,继而带着问题去联脑,助力自己破界。

犹太人是非常有创造力的民族,他们特别理解提问能力对创新的重要意义。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一段话:

有一次我听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一位教授讲,中国人的孩子幼儿园放学了,家长会问:你今天学了什么知识?可是,犹太人父母却会问孩子:你今天你提了什么问题?

比起确定的知识,犹太人更看重提问的能力。甚至犹太教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四子之问”:即根据提问能力,把孩子分成四类——

第一类是智子 ,就是聪明的孩子。智子提的问题是“为什么上帝要规定这样的规约?”这样的问题是在 追问本源 ,犹太人认为这是很聪明的孩子;

排名第二的叫恶子, 就是恶劣的孩子。恶子的问题是:“上帝的规约跟我何干?我为什么要听上帝的。”虽然这个问题冒犯了宗教,但由于恶子问的还是 属于本源 的问题,所以犹太人仍然把问出这种大逆不道问题的孩子排名放在了第二位;

排名第三的是普通的庸才 。他们会问:“上帝规定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样的孩子看起来对教义很虔诚,毫无叛逆的心态,但犹太人反而认为他们提出的是非常普通的问题,只能排第三;

排名最后的第四类孩子, 不是不会答题的孩子,可能他回答问题很快。但是他从不质疑,你讲什么,他就记什么,认真学习,从来不提问题。

所以,我们要学会提问,特别是要提出那些真正能推动你也组阻碍着你的问题。

04

写在最后

联脑破界思维模型, 一个告诉我们可通过联脑学习,打破独立大脑带来边界的思维模型。

认识自己、看见别人、学会提问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运用该模型。

什么是"元认知"?

元认知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社会认知心理学创始人,同时也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约翰·弗拉维尔提出的。

早在1976年,他便在《认知发展》这本书中首次提出了"元认知"。他将其解释为"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或其它相关事情的知识"以及"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

概括来说,元认知实际上就是对自己认知的认知。是当一个人的认知在加工的过程中的自我察觉、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

将其放到学习上,就是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感知、记忆、逻辑、联想等各种认知活动的再认识和在思考的过程。

元认知就好比在人在自己的脑子内装的监控器,它的作用就是从更深的层面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从而根本上提升学习效果。


|元认知的作用

即使现在经常说人生而平等,但实际上人们先天运用元认知的能力确实大不相同,如果想要真正掌握其中的技巧,实际还需要后天的努力,不断进行思维训练。

实际上当我们平时在脑海里回忆当天所学或者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反思时,其实都是在使用元认知,这也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能力之一。

影响反馈回路
反馈回路就是保障我们各项身体机能和任何系统能够完成运行的基础条件,人的大脑便是通过反馈回路来指挥身体的运行的。

比如就像倒杯温水这样看似简单的事情,我们每天都在不假思索地重复着,这也跟反馈回路有关,如果没有反馈回路,即使是这样不需要看似不需要动脑的简单工作也无法完成。

不信的话你可以尝试蒙眼倒水。其实在这个例子中,反馈回路的关键在于它通过你的大脑和眼睛发挥作用,你在想杯子里倒水的过程中,你通过观察杯中的水位而获取信息,当你看到水杯上升时,反馈回路通过大脑,使你在杯满前停止倒水。


发现认知歪曲
在认知心理学中,认知歪曲是指一些被夸大的或是不符合常理的想法,而批驳这些想法的过程便称为"认知重建"。如果拥有强大的元认知能力,通过提问和自我验证,便能发现自己的认知歪曲,进行认知重建。

促进神经化学变化
认知神经学认为,神经元的轴突与其他神经元的轴突进行选择性的联结,形成神经回路,不同的神经回路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元认知可以帮我们建立良性的神经回路系统。

|元认知能力如何培养?

元认知能力如此强大,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元认知能力呢?

掌握元认知知识
首先,孩子需要掌握好学习的策略,这包括时间管理策略、遗忘曲线、思维导图、批判性思维等。

其次,要知道知识的分类和学习的方法。


自我提问法
自我提问法是在元认知训练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检测的问题清单,通过不断对自己提问的方式,进行自我反馈,理清思路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梳理知识脉络,更可以优化学习的过程,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元认知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比如:

"我学到的这个知识点和其他知识点有什么关系?""这个知识点的各个时间段有什么关联?""能不能用一个概念把自己的方法论总结出来?"……

孩子在不断地进行自我提问的过程中,等于重新将知识串联起来复习,将知识连成体系,这也是一个自我评价的过程。

联脑学习讨论 
一个人学习往往会没有动力,甚至会因为自制力不够而效率低下,这个时候就显出了与同学互动的重要性了。

四年级的豆豆就很喜欢这种方法,活泼的他总是喜欢找同学一起串联知识点,通过互相提问的方法增添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在欢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


善于反思和总结 
对于孩子来说,虽记忆力好,但若是没能每日复习和总结,那么当日以为记下的知识,过了几天也会记不得。

孔子讲:吾日三省吾身。对于一个学习者来说,不断地反省和调整自己更是重要,在总结自己经验的过程中,也可以借鉴一下别人在这一方面的经验,不断学习从而养成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方法一:记日记:

小孩子从小培养其写日记的习惯有助于养成善于思考的能力。在孩子写日记的过程中,会将自己内心的声音通过纸笔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其中更多是自己的感悟和反思。

在孩子不断地将自己的想法输出的时候,脑子里也顺势过了一遍当日的学习内容和所思所想,而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是有益的。


方法二:放空冥想:

这样的方法一开始被许多父母诟病,认为孩子是在发呆,浪费时间,而没有真正投入到该做的事情上。

但是实际上,人在放空的过程大脑并没有停止运转,孩子并不是在分散注意力,反而是更集中了注意力在想事情,在思考和感悟。

放空的时候周围安静的环境可以给予孩子更集中的注意力,可以使其真正深入到自己的思考里。

所以,当你觉得孩子在学习上十分努力成绩却并不十分理想,试试提高一下他的元认知能力吧,努力重要,但学会如何高效努力才更重要。

使其养成不断反省、思考、感悟和评价自己,不仅在孩子的学习上能产生好的效果,对其以后的成长道路也有所裨益,所以,试试让你的孩子掌握元认知技能吧,孩子会给你惊喜。

我是小D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