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
(2023-06-20 16:25:31)分类: 课堂改革 |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最好的景、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
在教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进而创造出一种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然后再加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对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进一步再现,形象逼真,意境深长,知、情、意、行融为一体是情境教学法的重要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必须遵守情境教学的原则和尺度,即首先情境教学的任务需要具有明确的目的;其次是情境教学的任务应该具有实际的意义,应该是接近现实生活当中的各种活动;再次就是现在教学任务应该涉及信息的接收、处理以及传递等过程;最后就是在情境教学中,完成学习任务后需要有一个具体的成果。
二、情境教学法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法营造了一种生动、逼真的教学氛围,这种教学环境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性格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与此同时,情境教学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学习和巩固课堂所学基础知识,同时感受到所学学科的魅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作为新一代教育者,教师更应该充分认识到以学生为本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和价值,将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之中。倡导独立思考,肯定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和感悟世界的能力。
(二)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情境教学促使学生在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循环渐进的过程中达到知行统一。以学生动手操作、直观感受、模拟真实等活动方式,获取感性材料作为思维活动的基础去认识抽象的概念,通过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众所周知,情境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就是运用各种能够刺激感官的设备和道具,给学生们营造一种真实、恰当的学习环境,从而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进而开阔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最大的优势在于,情境教学法通过营造真实的环境,能够让学生感同身受,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场景当中,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情感体验。
(三)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组织学生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同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只有大家劲往一处使,才能够出色、顺利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一定避免不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交流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及时借鉴他人的思想和方法,以此来完善自身的漏洞。在合作交流的环节当中,学生也能够有足够的空间、机会实现自我展示过程,这时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会充分得到发挥,自主学习意识极大程度得到激发。
(四)提升教师个人素养
素质教育就是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其内容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能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教师素养高低的一个标准。教学中设置情境,以“情”感染学生,以“境”激发学生,让学生乐在学中,学在乐中。那么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来让学生自信、自立、自强,这就是由教师自身的素养决定的。
为有效地进行情境教学,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但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具备对教育事业高度热爱和高度负责的敬业奉献精神。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构建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以“美”为境界,以
“忠”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学生活动”为途径,以“周围活动”为源泉,是促进情境教学法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和价值,尊重学生人格,重视学生,欣赏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征引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
前一篇:中外教育家名言
后一篇:情境创设的要求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