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观念、理念、信念
(2022-12-08 09:58:53)分类: 学习园地 |
概念、观念、理念、信念
人们认识事物先有“概念”,“概念”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基本思维形式。从概念之间的关系推导出新的结论,在逻辑学上被称为“判断”。有倾向性的判断叫做“观点”。在思维上习惯化、一贯化的观点被人们称为“观念”。上升到理性高度的观念叫“理念”。系统、完整的理念体系被人们称为“理论”。人们还将内心深处深信不移的观念、理念、理论称为“信念”。
概念是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是本我认知意识的一种表达, 形成概念式思维惯性。在人类所认知的思维体系中最基本的构筑单位。概念可以大众公认的,也可以是个人认知特有的一部分。 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
观念是一个人的看法。观念是将信息贴上好与坏、利与弊、有用与无用等相互矛盾的标签之后,长期地在大脑中作用而形成的思维习惯,即观念是极化后的在大脑中形成记忆的信息。
理念是一个人做某件事情的方式方法,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跟信念不同的是有科学根椐的概论.但也需要去完成.
数学理解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和关键,也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供进阶与策略。指向核心素养的数学理解是帮助学生建立新表征、完善新结构、发展新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包括五层进阶:表象层理解、解释层理解、联系层理解、思想层理解、创新层理解。教学策略包括:多元表征丰富学生数学概念图式、加强勾连发展学生数学释别能力、自主建构发展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经历过程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设置挑战助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