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核四层四翼”

(2020-05-24 09:33:20)
分类: 高考研究
“一核”
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解读:   1. 高考再怎么重要,也是教育的一环,都必须服从于我国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   2.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为了给高等学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挑选合适人才,试题必须有难度,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不能认为高考要改革了、上大学容易了,命题难度就会下降。   3. "导向教学”其实就是说“高考=教学的指挥棒”,不论是高中教学还是初中、小学教学,都要紧盯这根指挥棒。    
“四层”
 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   
第一层:必备知识   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   解读:高考尽管是选拔性考试,但也至少有60%的基础题。这些知识绝大部分都在教材上有明确体现,检验的方法,就是教材上的例题、练习题要都能熟练解答。   
第二层:关键能力   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  
第三层:学科素养   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   解读:“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要把握两个字“思”、“广”:思,就是对每一道试题,要多想:考查知识是什么?解答思路有几个?同类试题见过没?答案组织顺畅吗?广,就是广泛涉猎学科相关内容:除了教材、各种优质试题,还有相关读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   
第四层:核心价值   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    

“四翼”
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   
1、“基础性”   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备适应大学学习或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康健全的人格素养。 
 2.“综合性”   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3、“应用性”   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能够善于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  
   4.“创新性”   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
 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已明确指出了为何考?考什么?怎么考?但2020新高考的省份都进行了多次模拟测试,目的是为了摸清学生学情,调控试题难度;同时也让学生能适应新高考的出题模式和特点。研究高考模考试题,与试题命制者“直接对话”,是高考复习的重要环节。如何研究模考试题,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1 加法,研究试题涵盖的知识
   把几次模考试题合在一起,认真分析每道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把知识点进行分类汇总,模考试卷涵盖的全部知识点就一目了然了。这些知识点是命题人非常关注的话题。在备考复习中,要让学生把这些内容掌握牢固,运用熟练。
2 减法,研究试题呈现的情境
  新高考要求合理创设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善于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知识+情境=试题,命制高考试题,必然要把考查的知识放在新情境之中,从试题中减掉知识就是情境。研究试题要充分挖掘试题承载知识的情境,认真推测创设情境的目的,积极探索情境与知识的联系,大胆预测情境的其他创设可能。
3 除法,研究试题所占的比例
   将各知识点汇总后,根据每个知识点的赋分,计算出该知识点在这几次模考卷中所占的比例,比例高的自然就是命题的热点。对这些内容要强化理解,反复训练,确保学生烂熟于心,运用自如,不出差错。
4 极限法,研究试题难易的层次
  认真研究模考试题,筛选出重复出现的内容,把涉及这些内容的试题放在一起,研究分析考查的方式、题目的难易。最易怎么考,最难怎么考,使学生心中有个上线和底线。确保学生在运用该类知识解题时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高考时能从容应对,不慌不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