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国学经典培养儿童人文素养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2016.2—2016.7)
(2016-09-20 21:25:0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科研 |
《运用国学经典培养儿童人文素养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2016.2—2016.7)
本阶段,课题组将在学校领导下,以运用国学经典提升儿童的人文素养为工作目标,立足国学课堂,通过多方面、多维度的实验研究,寻求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策略,探求如何把学习国学经典和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为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同时也以校本教研为主要阵地,努力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力求全面提高课题组成员乃至我校的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现就本课题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制定如下计划:
(一)深化教师的自身学习,以深厚的专业素养确保课题的顺利开展
1、加强教师的自我学习,提升教师本人的国学素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乃至人文素养要从教师自身做起。因此我们将以年级组为单位,一方面组织教师加强对执教年级的国学教材的深入研读,鼓励教师展开对国学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也要切实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发动教研组的力量,认真组织好每月一次的业务学习活动。积极发动课题组成员学习各类专业期刊或杂志,特别是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内容,让老师们广泛了解国学教育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方向,及时了解先进地区的先进做法和先进理念,在不断的学习和讨论中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特色。以教师们深厚的国学素养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作为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的强劲支撑。
2、有计划地邀请专家,通过系列化的专题讲座,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上学期,我们邀请了安庆大学文学系的叶当前院长对学校的语文老师进行了专业讲座。老师们普遍反应受益匪浅。本学期,课题组将继续和安庆大学合作,邀请在国学领域内深有研究的教授来学校进行系列化、主题式的专业讲座。组织实验教师认真聆听,及时反思,撰写总结,鼓励老师们和专业领域的大师们展开对话,提高专业讲座的效率。以这种系列化、专业化、主题式、对话式的讲座,最大程度地提升课题组教师的专业素养。
3.分层次地组织教师外出学习。随着近几年国学大热,以国学教育为主题的研讨会也日渐增多,我们将尽可能地组织一线的课题实验教师参加这一领域的研讨活动,了解先进理念,学习优秀做法,并发挥外出学习的辐射作用,认真组织外出学习的汇报交流活动,以提升全体课题组老师、全体国学老师的专业素养,确实提高我校的教科研水平。
二、立足课堂,努力探索适合儿童的国学课教学模式
本阶段的课题研究的重点工作是组织实验老师进行不同年段国学课程体系的探索与架构,强化国学教育的目标意识、课程意识。因此,我们将立足国学课堂,通过不同层次的专题研究,探索出适合学生年段特点的国学课程的教学新思路,促进学生国学素养、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1.“读好十分钟,上好一节课”,规范国学课的教学工作。学期初,以年级为单位,依据最新的国学教材,制定国学课的教学计划。并严格督教师按计划落实国学课的教学工作。课题组统一收集教学计划,后期通过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国学课的进展情况。
同时,各实验教师应充分利用晨诵时间,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国学诵读,在日不间断的国学诵读中,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
2、开展“预约式教研月”活动。以“不同年段的国学课模式探索”为主题开展“预约式教研月”活动。学期初在课题组的统一组织下,申报教师的授课时间及授课内容,由课题组确定主评人。汇总好后上传至学校网站。
每一位执教教师都应该认真准备授课内容。执教结束后,及时组织课题实验教师围绕“不同年段的国学课教学模式”集中进行讨论、评价和经验总结。在交流讨论结束后,每一位执教教师则根据交流讨论意见,撰写教学反思,修改教学设计,总结教学经验。课题组注意收集所有资料,并及时上传到学校网站。
3、开展校级研讨活动。课题组每学期分中高学段分别开展两节国学研讨课活动。学期初由课题组共同拟定执教人和执教内容、执教时间。校级研讨课要求全体课题实验教师提前准备、准时参加、积极研讨。利用教研日,定中心发言人和主题内容。所有参与活动的课题实验教师都要做好发言准备。课题组注意收集所有资料,并及时是上传至学校网站。
4、定时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汇总阶段性的研究情况,进行研讨分析,并提出下阶段的研究建议。
三.展开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国学活动中提升人文素养
每学年11月份的第一周,组织全体学生开展大型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感受集体诵读的魅力所在。课题组提前计划,认真组织,发动孩子们创新诵读形式,用丰富多彩的诵读形式触摸经典文化的精髓。
每学年4月份的校园文化周活动,以“学国学,用国学“为主题开展形式活泼的外延活动。如果说经典诵读比赛是感受国学的韵律美,那么以国学为主题开展的活动则是引领孩子们更亲近地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魅力。本学期,学校展开的第三届校园文化周中,我们将组织中低端学生举办“国学小剧场”活动,组织高段学生开展“国学经典知识竞赛”。课题组应该及早谋划,尽早安排,广泛发动学生参与活动中来,并及时进行活动总结,做好资料归档。以活动为载体,深化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注意提炼典型经验,加强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收集
1、全体课题组成员应乐于思考、勤于动笔,发现问题及时记录,有所收获善于总结,在不断的笔耕思索中,提炼研究经验。每学期应完成一篇国学课教学案例分析、一篇经验总结或研究论文,积极投稿,争取发表或获奖。
2、课题组长做好宣传交流工作,无论是国学课堂中的研究动向还是国学活动中的收获成果,所有研究过程中的资料和成果都应及时收集整理,并上传学校网站。一方面实现从课题组老师到全体国学老师的辐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也敞开与同行交流的途径,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五、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定课题组阶段研究计划。
2、组织教师认真研读国学教材。
三月份:
1、
2、
3、依托学校的“预约式教研月”活动,走进教师的日常国学课堂,不断提高国学课堂的教学实效。
4、组织教师开展业务学习活动,并邀请专家进行国学专题讲座。
四月份:
1、充实“个人研究”经验,做好记录。
2、依托第三届“校园文化周”活动,以“学国学,用国学”为主题,展开低段“国学小剧场”活动和高段“国学经典知识竞赛”。
3、以“适合儿童的国学课”为主题展开语文组的校级研讨课活动。收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4、继续组织教师展开业务学习活动,邀请专家进行国学专题讲座。
五月份:
1、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收获,提出问题,明确方向。
2、及时总结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收集反馈意见。
3、撰写阶段性研究材料,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相互交流。
4、继续开展教师的业务学习活动,邀请专家进行国学专题讲座。
六月份:
1、组织课题实验教师提出问题,相互探讨,交流收获,共同进步。
2、组织全体课题实验教师进行个人阶段性总结。
3、课题组进行课题阶段小结总结,撰写研究论文。
七月份:
拟定下阶段的研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