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面对不喜欢的书籍怎么办?
读书很重要,尤其是在当代这个浮躁的社会中,而选择一本好书也非常重要。虽然网上每年都会总结人生必看或是人气最高的十本书是哪些,但你看不进去的话人气高也没用。
就像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我看了三遍,没一次完整的看完过,每次都是看到前十回就看不下去了。我能说这本书不好看吗?肯定不行,不然它也不会如此经久不衰。只能说是我的兴趣爱好不在这一块。
所以对于看不下去的书,我建议就是先让它搁在那,当做案头文学也行,以后想看的话就再看也不迟。
2.那怎么选择书籍?拿起一本书怎么看?
面对一本书,究竟该如何看?在这一点上,我走过很多弯路。
01.
刚开始的时候,我是拿起一本书就直接阅读,不看作者简介、不看前言后记。那时我给自己的借口就是,我要抱着纯粹的想法去看,如果我对一个作家了解的太多,会影响我的阅读感,会导致我的价值判断失衡。
但可结果就是——“囫囵吞枣”,看完之后我就感觉他到底写的啥玩意?
就像是余华的前期先锋代表作《现实一种》,这本书是余华前期的作品,有很强的先锋色彩,里面的人物、情节设置很奇怪,如果我不是后来查了一下他的写作背景,以及这本书的前言后记,我大概是永远也体会不到他所想表达的意思。
02.
后来,我阅读主要是根据名人的推荐。只要是我喜欢的明星推荐了某本书,我就一定会去看。
后来想想,这真的是很盲目的一种行为。因为看了很多书名人推荐的书目后,我才发现,原来那位名人自己可能都没看过那本书,而且这些书大部分都是畅销书,几乎都是鸡汤文。我每看完一本就感觉自己要成仙了,觉得人生中的这点破事都不是什么,反正阻碍终将摆平,你我终将相遇,然后就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
03.
现在我所采用的阅读就是,先看自己最需要、最想看的书。如一些上课须看的书,这是必看书目,不看不行的;
其次就是一些干货型的书,这是最需要看的一类,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
最后就是空闲时间看的一些书籍,它可以提升自己文化修养,增强文化底蕴的书,比如《红楼梦》等。
3.选择自己适合的阅读方式
相比电子书,我更喜欢纸质书。我一般看纸质书看的比较快,看得也更加深入。因为看电子书我会眼睛痛,看的也比较慢,属于那种看到前面就忘记后面的那种。所以在阅读方式上,我更倾向于纸质书籍。
我很喜欢纸质书那种翻页的声音,闻纸质书淡淡的油墨味。但纸质书的弊端就是携带不太方便,有时在公众场合拿起一本纸质书看,会有人觉得你在装深沉。所以出门在外,我还是更倾向于电子书。
怎么选择,看个人的偏好,哪本书更让自己沉下心来阅读就用哪种方式,不要随波逐流。
就像韩少功之前说过的一句话“文学是一种修养,别把它当职业。”那我还想加一句话就是“如果这种修养可以帮你的职业,那更加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