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影评天地 |
之前看过电影版的《活着》特别震撼,最近又发现了《活着》改编版的《福贵》,一看便不能自拔。
经过几个夜晚的疯狂追剧,我已经看了一大半,一路看来,有喜有悲,好几次我都不自觉的落泪,有过感动,有过心疼,不过昨晚有那么一会,我的心一直都是揪住的,就是陈掌柜离开,这个可能不太起眼的角色,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我又情不自禁的伤感起来。
后来女儿有了小外孙女,他也没有去过徐家,时不时让下人给小外孙女送些好吃的,五年过去了,他依旧不愿意去徐家,还是无法接受女儿的这桩婚事。
结婚后的徐少爷越发顽劣,不但不务正业,还学会了赌博,对妻儿不管不问,三天两头的去城里和一个叫龙二的鬼混,还天天让胖姐背着他去岳父陈掌柜哪里请安,故意讽刺老丈人,挑起老丈人的怒火,每次陈掌柜都不招待他,总是让下人把他轰走。
后来,徐少爷败光了家里的所有财产,徐家沦陷,陈家珍正怀着第二胎,陈掌柜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来了徐家,亲自来接女儿回家,尽管女儿万般不愿意,他还是强迫着带走了女儿。
本来他就对这门婚事就不满意,现在女儿要在徐家受这么大的委屈,作为父亲于心不忍,也想趁此让女儿回头。
春生是陈掌柜最看中的下人,在陈家掌着大小事,他本想把陈家珍许配给春生,可是陈家珍不仅不愿意,还再次回到了徐家,就在这时,国民党来找陈家米行要粮,陈掌柜被迫把粮食交给了国民党。
他在给粮食的当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把那么多粮食运到前线去,城里还不闹饥荒!可想他心里还是记挂着城里的老百姓的。
当别人质疑他时,他说“我陈某人不会发这种国难财。”这是一个有良心的商人,所谓“慈不掌兵,义不行贾”,而陈掌柜作为“县里数一数二的大老板”,能做到这种地步,确实不容易。
但是没办法,枪杆子才是硬道理,形势大过人,不给不行。于是陈掌柜想尽办法筹集到了粮食给了国民党,为的是自己和家人的平安,无可厚非。但是换来的结果是:劳动改造,而且一去便是"十年"。
十年的改造,陈掌柜已满头白发,脸上爬满了皱纹,走路已是颤颤巍巍,显然,已经老了很多很多,此时的陈掌柜判若两人,言语间都是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一个字。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有生之年还能见到女儿,外孙,这对于他来说应该是余生最幸福的事。
陈掌柜一生为女儿付出太多,到最后还为了省下那点口粮给外孙女和外孙子,就在救济粮到来的前一晚硬是没熬过去,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残忍,说要带走谁就带走谁,从不给你商量的余地。
他一生为人善良,忠厚,可惜,还是没有逃过命运的安排,陈掌柜用生命捍卫了“孩 子要长身体,饿着怎么行”这条朴实的定理。
当听到父亲的离逝,家珍脸色大变,却没有哭出来,她把手里正拿着喝水的碗狠狠地砸向了墙角,摔得粉碎,常言道:最怕“子欲孝而亲不待”家珍一生都在亏欠父亲,还没来得及好好孝敬年迈的老父亲,然而他老人家就这样凄惨的离开了,而且还是因为自己的孩子而活活饿死的,那一声沉重的碗碎声,不正是家珍心碎的声音吗?
二,当女儿在婆家过得不好,当女儿受到委屈时,第一个站出来的是父亲,尽管女儿婚后他从不迈进徐家,尽管他埋怨女儿的不听话,可是为了女儿,他还是不顾一切的踏进了徐家,硬是把女儿从深渊里带出来,没有人比他更爱女儿。
三,陈掌柜那么大年纪了还在坚守岗位,当他每天蹬在地上用颤抖的双手一粒一粒的拾起地上遗落的米粒,不知道攒了多久,不知道捡了多少天,才有一小袋粮食,一听到闹饥荒,连夜把他辛辛苦苦攒的这点粮食送给了女儿,自己明明可以解决温饱,可是为了外孙们饿死了自己,多么令人痛心的事。
陈掌柜是一个善良、可怜、让人心疼、而伟大的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