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年级历史作业设计多样化、科学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2018-12-18 22:47:26)

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高效课堂”和《初中历史新课标》的相关理论,设计了关于七年级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的调查问卷。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我对历史课后作业的布置及完成情况有了基本了解,通过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我对历史课后作业的布置的有了更多、更深刻地认识。

作业是检测教学效果很重要的环节。 由于实施新课改后,历史学科中考分值比重小,在很多家长和学生眼里,历史是副科、不重要的学科,历史是一个边缘化学科。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大多数学生、家长、老师甚至包括历史教师本人,都认为初中历史作业可有可无。 其实这种做法极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素养,不利于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历史作业的有效布置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关键。

一、初中历史作业布置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历史作业布置内容、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多样性和多元性。 就本校而言,平时作业布置,除了课后练习外,还配套完成学校定制的《历史填充图册》或《历史绩优学案》较少布置探究性的作业。 这些配套练习有相当多题目超纲、习题形式陈旧,仍以选择和问答为主,问题设计形式单一 ,较难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同时作业布置缺乏层次,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布置不同的作业, 这样的作业一方面不能充分考虑学生意愿与个体需要, 另一方面不适合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的发展,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基于以上问题的存在,我经过半年时间的调查与实践得出布置作业时应以以下作业为主:任务型作业。 这种作业是以任务为导向,以活动任务为载体的学习

 体验型作业。 该类型作业是以课堂教学为本,以学生实践活动为载体而设置的作业,具有体验性、反思性、提升性的特点。

探究型作业。 该种作业是以深化、提高、发散为重要特征,以学生的探究互动为平台而设置的作业,具有互动性、个性化、创新性的特点。

    构建高效课堂,有效作业的设置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但是,传统的理念和狭隘的作业观也确实让高效课堂的构建产生了误区。因此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考验,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有要充分的了解自己的学生,才能有针对性的布置科学有效的作业,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