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二《桃花源记》三组对比阅读

(2019-03-07 15:56:39)

初二《桃花源记》三组对比阅读            

  第一组         

  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 (10)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piáo屡空,晏yàn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颖:才华出众。晏如:安定、快乐的样子。结:收束,完了。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畜:同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翻译】

陶潜,字元亮,年轻的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以真性情而高兴被乡邻所看重。曾写《五柳先生传》,在里面说: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阳挡风,旧衣衫穿破了,盛饭的容器屡次空着,依然是安然自若的样子。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认为写的是事实,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渊明一点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非常满足,非常快乐,如果没酒,也可以不停地吟诵,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弦也不调音。每当朋友们来喝酒,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为什么非要有琴的声音呢!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渔人甚之(             阡陌交通        

  颖脱不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          

  2.请从[]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3.[]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文:                              

 答案:

1.对……感到惊异 交错相通  束缚,约束  停止(2)

  2.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

  3.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

  4.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只要领会琴中的乐趣,为什么非要有琴的声音呢!

第二组

  六、阅读文言文(13)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奏:府库甲兵,远胜隋世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阅:查看上:指唐太宗炀帝:指隋炀帝(ì):安定。卒:终究,终于,完毕。

翻译

房玄龄上奏说:(我)看过朝廷仓库的盔甲兵器,远远超过隋朝。太宗说:铠甲兵械等武器装备,确实不可缺少;然而隋炀帝的盔甲兵器难道不够吗?他终究丢掉了江山。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百姓平安,这就是朕最好的兵械。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译文:                                                                        

  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答:

 

 答案.

1.桃花源中人说自从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就再没有从这里出去  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

  2.(1)同,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

  3.(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4.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第三组

  十五、文言文阅读(15)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式:同,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壹:真是,实在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译文: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

  阡陌交通         便还家:     之哭也:         政猛于虎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今吾子又死焉           译文: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    

答案

1.(4)交错相通  ,邀请    苛刻残暴(各1分)

  2.4分)(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分)

  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2分)

  3.3分)记叙(描写)虚构(想象)  反衬(对比)(各1分)

  4.4)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意思对即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