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地孤旅(五十四)樟木沟,悬于峭壁之上的画廊

(2021-08-06 08:08:08)
标签:

风景

摄影

写景

游记

杂谈

分类: 旅行影迹

圣地孤旅(五十四)樟木沟,悬于峭壁之上的画廊


       离开聂拉木县城,车子一头扎进幽深的樟木峡谷,公路好似峭壁上抠出的一道凹槽盘绕而下,两边的山峰如斧劈刀削,几乎夹在了一起,深谷中河流奔腾,318国道软软地悬挂在险峻的山腰间,细若一条蜿蜒的白色飘带。山涧林泉密布,到处是流泉及悬垂崖头的飞瀑,车子恍若钻进水帘洞,有的瀑布直接悬挂在公路上方,车子在水帘下反复穿行,尽情享受这大自然赐予的洗涤,而弥漫的水雾,衬着路边万丈深崖,又让行驶变得十分惊险。70道班以南至樟木镇西侧山口15公里段,是整个樟木沟最窄且坡度最陡的一段,公里两侧翠峰直插云霄,森林茂密苍郁,周边深沟大壑,空气纤尘不染,在奇峻无比的悬崖峭壁映衬之下,奇花异葩繁多,风景美如画卷。



圣地孤旅(五十四)樟木沟,悬于峭壁之上的画廊

圣地孤旅(五十四)樟木沟,悬于峭壁之上的画廊

圣地孤旅(五十四)樟木沟,悬于峭壁之上的画廊


       沿公路顺着弯曲的河谷,穿入深邃的峡谷,绕过葱绿的林涧,偶尔出现高远而隐蔽的石窟和山间小寺。途中经过一段水漫路,公路的一侧是险峰危崖,另一侧是谷地深处的河流飞涧,浓重的雾气影响视线,唯有自求多福了。公路沿着一个又一个大斜坡,呈反复的字形下降,如同过山车一般,在弯道间盘旋而下。这段道路是雪峰连绵的喜玛拉雅山脉极致风光的自然延伸,雪峰林立的高原画面犹在心中。穿过一座隧道,就像两扇巨门中间留下的一条门缝,喜马拉雅山峡谷豁开一道口子,西南方向的印度洋暖湿气流由南向北逶迤而来,受北方高山阻隔凝结于此,形成充沛的降雨环境,湿润空气扑面而来。从聂拉木县到樟木镇的短短30公里,地势从海拔4200米一路陡降至2300米,这种垂直高度的迅猛变化带来的气候及景观变化,让我应接不暇。



圣地孤旅(五十四)樟木沟,悬于峭壁之上的画廊

圣地孤旅(五十四)樟木沟,悬于峭壁之上的画廊

圣地孤旅(五十四)樟木沟,悬于峭壁之上的画廊

圣地孤旅(五十四)樟木沟,悬于峭壁之上的画廊


       车随路转,云雾缭绕中,一座挂在半山腰上小镇出现在眼前,我抵达了国道318线最后一个行政区域樟木镇。樟木镇东、南、西三面与尼泊尔接壤,海拔2300米,距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90公里,自古就是茶马古道一条重要的分支延长线。是中国和尼泊尔之间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也是中国通向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开放口岸。整个小镇建在陡峭的山坡上,如壁画般悬垂在山腰,现代化建筑和一些木结构房屋散落在公路两侧,上下重叠,高低错落。远远望去,就像著名的山城重庆的微缩版。周围翠峰直插云霄,森林茂密苍郁,奇花异草繁多娇艳,碧澄清澈的波曲河穿流于山麓密林之中。完整的亚热带常绿、半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山间植被葱郁、森林繁茂,路边甚至出现了棕榈树和芭蕉树等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树种,空气清净湿润,绿色之中的樟木小镇就像悬在崖壁上的一幅水彩画,是旅行摄影必去之地。



圣地孤旅(五十四)樟木沟,悬于峭壁之上的画廊

圣地孤旅(五十四)樟木沟,悬于峭壁之上的画廊

圣地孤旅(五十四)樟木沟,悬于峭壁之上的画廊

圣地孤旅(五十四)樟木沟,悬于峭壁之上的画廊


       樟木镇常住人口3000多人,西藏境内的1000多夏尔巴人主要聚居于此,至今仍属中国的未识别民族之一。在我印象中,他们总是和攀登珠峰等极高峰的山地向导联系在一起,在这里,夏尔巴人几乎都从事经商活动,很多人能讲多种语言。他们长年累月生活在边境,英语、尼泊尔语和印度语都有机会接触到。我们出去随便走走,樟木小镇里车水马龙,各种肤色的游客、商人熙来攘往。狭窄的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盖满了各种漂亮的建筑:酒店、外贸大楼、邮电大楼和机关办公楼等。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一座座别墅似的小楼,这些西洋式的建筑,外墙色彩鲜艳,在周围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更加醒目。楼下开着大小不一的店铺,约有几百家,商店,咖啡店、酒吧和餐馆等应有尽有,商品有来自印度、尼泊尔的香水、化妆盒、茶叶,各种线织品。更多的则是内地的家电和服装、鞋类、儿童玩具等百货,这些店铺的店招除了汉藏两种文字,有些还有英语,尼泊尔文字,带着一些奇特的异国风情。樟木口岸为国家一类通商口岸,也是西藏最大的边贸中心口岸,年商品交易额达数亿元,大量尼泊尔人来到中国购买物资,也有许多尼泊尔商人直接把生意做到了樟木镇上来。通过做转口贸易,据说小镇上的千万富翁已不鲜见,他们是藏区最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到拉萨甚至成都购房置地成为流行趋势。



圣地孤旅(五十四)樟木沟,悬于峭壁之上的画廊

圣地孤旅(五十四)樟木沟,悬于峭壁之上的画廊

圣地孤旅(五十四)樟木沟,悬于峭壁之上的画廊

圣地孤旅(五十四)樟木沟,悬于峭壁之上的画廊


       我前往樟木口岸,一条道路直达,这也是国道318线的最后几公里。很快就来到口岸区,每天上午是樟木口岸最为活跃的时候,等待过境签证中外游客很多,除了过往的商旅和货物,这里也为许多大多数游客,旅游团队和攀登喜马拉雅诸峰的登山队进出中国的主要通道。樟木口岸还是印度和尼泊尔的信众前往西藏阿里朝圣的重要通道,位于阿里的玛旁雍措与冈仁波齐峰,是在印度教,耆那教和藏传佛教教徒的信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神圣地位,他们视之为宇宙的中心。中尼两国在此以波曲河为界,河上是中尼友谊桥,于1964年建成。是一座横贯东西的钢筋混凝土大桥,连接西藏至尼泊尔加德满都的中尼公路。



圣地孤旅(五十四)樟木沟,悬于峭壁之上的画廊

圣地孤旅(五十四)樟木沟,悬于峭壁之上的画廊

圣地孤旅(五十四)樟木沟,悬于峭壁之上的画廊

圣地孤旅(五十四)樟木沟,悬于峭壁之上的画廊

圣地孤旅(五十四)樟木沟,悬于峭壁之上的画廊


       从友谊桥过境,向南不到90公里,就可到达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友谊桥作为中尼边境交界的象征,桥上站岗的边防战士也是两国各占一半,通过口岸的边防检查,走过友谊桥,就进入了尼泊尔境内。友谊桥的中国界,聚成一堆的或者三三两两的尼泊尔挑夫,他们在等待尼泊尔货车的到来,赚取微薄的装卸,搬运费,他们中间很多是妇女。对面的尼泊尔口岸一带,楼房沿山脚下而建,停有很多的货车,中尼边境一带的边贸生意,尼泊尔出口到中国的商品有大米、面粉、辣椒和香水,中国出口到尼泊尔的是茶叶、盐、藏药和各种日用品。盘山公路上,尼泊尔司机开着五颜六色的"TATA"货车来回穿行。TATA货车是樟木口岸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它是尼泊尔与中国的货物贸易的主要交通工具。这种产自于印度塔塔汽车公司的货车,被喜欢鲜艳色彩的南亚人,绘上各种色彩斑斓的图案,有的是人物,有的是动物、植物或神话故事,在我看来极富异国情调。

20217月脱稿于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