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地孤旅(二十三)澜沧江源头第一寺

(2021-05-21 08:08:08)
标签:

风景

摄影

写景

游记

杂谈

分类: 旅行影迹

圣地孤旅(二十三)澜沧江源头第一寺


       清晨的阳光刚刚照在达玛拉山前坡,拉开酒店房间的窗帘,半山腰的强巴林寺清晰可见,蓝天白云,雾气腾腾,神秘倍增。沿昌都西路的昂曲河,跨过茶马桥,远远的就看到熠熠生辉的金幢和双鹿听经造像。穿过老城区,一直走到河上游的城北,顺着斜坡上山,十几分钟车程便到了强巴林寺。强巴林寺雄踞在澜沧江源头,矗立在达玛拉山腰际,前有江河滋养,后有青山依靠,自有固若金汤的气场,虽处闹市却不失从容淡定。站在寺外的观景平台上远眺,昂曲与扎曲两条水系如同展翅欲飞的雄鹰双翼,在两侧舒展开来,而中间昌都市区的全貌尽收眼底,不由感叹高僧大德们对于寺庙选址的精妙和独到。



圣地孤旅(二十三)澜沧江源头第一寺

圣地孤旅(二十三)澜沧江源头第一寺

圣地孤旅(二十三)澜沧江源头第一寺


       这是一座免费开放寺院,红色的寺门十分显眼,太阳下很多善男信女们摇着转经筒坐在寺外,黧黑的皮肤如同浸满黑夜的深沉,风刀雪剑将印迹毫不留情地刻在他们的脸上,个个眯缝着眼睑,虽然毫无表情,目光却清凉明澈,似乎有洗净沧桑的平和。对于眼前偏安一隅,时间和周遭的事物仿佛俱已不在,只剩下圆满空灵。穿过寺门豁然开朗,一座由金黄、猩红、乳白三色为主色调的寺庙挺立在眼前。寺庙以大经堂和帕巴拉等四大活佛的官邸为主,周围建有护法殿、辩经场、印经院、度母殿以及九大扎仓的佛殿等建筑。整个建筑以藏式风格为主,主殿顶部借鉴内地歇山式金顶,院落重叠,殿堂林立,金碧辉煌,规模宏伟,堪称藏东寺庙的经典之作。1962年,被列为首批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圣地孤旅(二十三)澜沧江源头第一寺

圣地孤旅(二十三)澜沧江源头第一寺

圣地孤旅(二十三)澜沧江源头第一寺


        强巴林寺主殿建于寺庙中心,外墙墙壁四周刻有成组的八宝图案,殿前石台级上为门廊,门廊内是大经堂,走进这个香飘七百多年的大经堂,台阶边则堆满了僧人们的藏靴,僧人都是赤脚进入大殿。大经堂两旁有佛龛,供奉宗喀巴等格鲁派著名历史人物的泥塑像,周围摆放各种法器,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酥油香味。大经堂内绘有上千平方米的壁画以及众多的唐卡,五彩缤纷,气象万千,画作多为本地噶玛一带擅长工笔的民间艺人绘制,可以说汇集了昌都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代表了昌都一带最高水平,堪称康区文化艺术宝库。



圣地孤旅(二十三)澜沧江源头第一寺

圣地孤旅(二十三)澜沧江源头第一寺

圣地孤旅(二十三)澜沧江源头第一寺


       大殿中间是铜镀金的释迦牟尼像,体态庄重自然,面色和蔼慈祥。左胁侍为文殊菩萨,顶结五髻,手持宝剑,骑一头青狮;右胁侍普贤菩萨,骑一白象,象征功德圆满,合称为华严三圣。端坐神坛的释迦牟尼佛主,一如既往地以慈悲眼俯视芸芸众生,左右二菩萨雍容地披着华丽的锦缎;再右再左分别是泥塑度母和银制菩提塔,门两边各有两尊护法神像。佛殿外有转经廊,转一次经筒,里面有多少经书,便是念了多少遍经。



圣地孤旅(二十三)澜沧江源头第一寺

圣地孤旅(二十三)澜沧江源头第一寺

圣地孤旅(二十三)澜沧江源头第一寺


       大殿内泥塑镀金强巴佛,面部端庄,披佛衣袈裟,体态饱满宝贵,呈盘腿打坐之姿,端坐于上,佛眼眉低垂,如强巴林寺俯瞰昌都城一样俯视着整座大殿,细看眼眸,却是一切皆无,超然脱俗;强巴佛铸造精细,装饰华丽,具有浓厚的曼荼罗艺术遗风。殿内格鲁派祖宗喀巴大师,头戴黄色尖顶帽,双手结印于胸,左边为贾曹杰,右边为克珠杰。神殿正面供俸有手持法器,威严庄重的主神塑像,两面有协助镇服妖魔的众护法相助,个个怒目圆睁神态逼真,象征着胜利降服妖魔。神像两侧供有各种护法宝典,护估护法常胜。殿内还珍藏有历代朝廷颁赐的诏书、匾额、铜印等文物,甚为珍贵。



圣地孤旅(二十三)澜沧江源头第一寺

圣地孤旅(二十三)澜沧江源头第一寺

圣地孤旅(二十三)澜沧江源头第一寺


        大殿由一百根柱子组建,可容纳三千名僧人同时诵经,是整个昌都格鲁派寺院中最大的一个大殿。大殿是平日僧人集体念经的场所,藏语中称为“措钦多康”,这里不同于内地寺庙的风格,殿堂很深,有经幡飞扬,酥油灯搖曳,光线较暗,但安静庄重,铺满了座垫,充满了酥油、藏香等藏寺特有的浓浓味道,里面也有不少僧众在忙碌着,进入后心生敬畏,不敢高声语了。空旷的佛堂内端坐着无数僧人闭目念经,诵经声时而清远喃喃,时而抑扬顿挫,宛如天音缭绕在大殿内,甚是壮观。我喜欢寺院这种别样的安静,闭目聆听,此处即是菩提净地,一切尘世之声都戛然消失了。诵经结束的僧人纷纷走出措钦大殿,急速穿戴规整,成群地涌向辩经场。



圣地孤旅(二十三)澜沧江源头第一寺

圣地孤旅(二十三)澜沧江源头第一寺

圣地孤旅(二十三)澜沧江源头第一寺


       喇嘛辩经的地方叫法苑,一般是不允许其他人进去的,主要是怕影响了喇嘛们的思路。为了尊重他们的习惯,我没有进法苑,而是和藏族人一起站在门外看,没想到一个喇嘛替我打开门并招呼我可以进去随便照相。这是一座柳树成荫的小院落,地上铺着鹅卵石,大家分组开始辩经。一群群的僧人团团围坐,每圈围坐的人群中间则有一位僧人,立在当地,忽而抬腿跨步,两手相击,手上还有串珠飞舞;忽而俯身探头,向坐中一人咄咄逼问,大有不问倒对方不罢休的态势。不知是我有佛缘还是他们心善,他们的辩经我从头听到尾,虽然不懂藏语,但也能看出他们的认真。我觉得在藏传佛教里面最热闹的就是辩经了,不仅喇嘛的语调高亢,而且巴掌拍得山响,那法苑里辩经的声音从很远都听得到。



圣地孤旅(二十三)澜沧江源头第一寺

圣地孤旅(二十三)澜沧江源头第一寺

圣地孤旅(二十三)澜沧江源头第一寺

圣地孤旅(二十三)澜沧江源头第一寺


       印经院位于整个寺院的西北角,古朴沧桑,似乎已经不印经了,主要功能应该是存放寺院浩繁的经书。强巴林寺门外,有几堆长数十米、高一两米的玛尼堆,玛尼堆上是大大小小刻着佛像、六字真言的石片,还有大量由江河中拾来的彩色鹅卵石,玛尼堆上面经蟠招展,蔚为壮观。夕阳下的强巴林寺金碧辉煌,奉佛者神采各异,气度不凡。夜幕降临,灯光给予了强巴林寺另一种庄重神圣的耀眼,五彩斑斓的灯光下仍有信众围着寺庙磕长头,这也许就是信仰的力量吧。

20215月脱稿于昌都通泰大酒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