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的午后,站在阳台上,望着窗外明亮的阳光,突然想到去北海公园静心斋走走,沐浴一下这可爱的冬阳。戴着口罩,坐在公交车上,看什刹海河面融化的冰层,才知道已是开河的时节了。穿过空旷的街头,进入北海公园,耸立在琼华岛上的白塔金顶在午后的阳光中闪闪发光,沿着太液池东岸一路北行,不远即到了静心斋。踏入朱红色的门厅,顿觉小园林深池的安静和亲切,疫情防控下的北海公园少了往日的喧嚣,多了几分沉静,静心斋里更是人少,正是摄影的好时机。



走进红墙碧瓦、回廊环绕的静心斋,门外宏阔壮美,门内幽深婉约,抑去了外界的纷扰,都市的喧嚣与烦躁的心情立刻沉静下来。穿过一道月亮门,一条由方砖铺成的小路,两旁长着挺拔茂盛的翠竹,竹枝与竹叶在高处相交,搭起一道绿色的天棚。自然造形的湖石假山,把园内的建筑分隔成几个大小不同的院落,环环相套,层层进深,宁静又幽雅,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美妙完整的风景。漫步在园中小道上,一缕明亮的阳光从树丛中映照在脸庞,我情不自禁朝着阳光的方向走去,闭上双眼,感到冬日里的阳光的美丽与慈祥。




迎面的镜清斋面阔五间,临水轩堂,前有观景廊,后接卷棚歇,山顶抱厦,轩顶为卷棚歇山灰瓦顶,从外观看,既大方庄重,又略带灵动活泼之气。四周用抄手廊将建筑相连,形成庭院,院中横隔一方池,清澈明净的池内结着冰,中央置有人工雕凿的山石,洁白玲珑,亭亭而立。斋前临池楯栏为白石罗汉板,方首望柱,雕饰古朴典雅,两侧接转角游廊与前方的门厅相连,形成以水为庭的精美院落。置身其中,实在是园中有景,景色怡人。镜清斋内摆放有桌、椅、几、案等皇家物件,墙上挂着名家字画,古色古香的条案、几架上陈列着一盆盆与皇家园林有着同样沧桑美感的盆景,遒劲的松柏、古朴的榆树、繁茂的荆条,盛载在方寸盆器之间,却孕育出无限广阔天地。




绕过镜清斋是太湖石精巧建筑围着的一弯水系,曲水背阳处结着薄冰,亭台楼阁假山小桥,高低错落,有致有序,玲挑剔透,廊道把各个景点串连起来,与隐现在翠竹中的亭、轩、桥相互辉映,景色幽雅。玉带小桥横跨在曲水上,连接曲水两岸,把水系一分为二,小桥与水系组成一个大大的十字,构成园中的核心景观。站在玉带桥上西眺,镜清斋、沁泉廊、枕峦亭鼎足而三,错落有致。柔暖的阳光透过翠竹,斑驳地洒在身上,也将周边的景色在阳光中弥漫,幻化成一幅静美的画卷,我徜徉在这美丽优雅的画卷里,沐浴着冬日的暖阳。



走进西侧院,沿步廊向北是一片宁静的小院,越过步廊,枕峦亭近在眼前,亭下的太湖巨石堆叠。向右望去,豁然开朗,一片山光水色,纷呈涌现在面前。过了假山上的步廊,再向西行,便来到了三开间的沁泉廊,沁泉廊院落山池婉转,横峰侧岭,空间穿透,南北另有一番风景,为整个静心斋增添了无穷的美观。由沁泉廊东端西眺,镜清斋、画峰室、步廊一路西去,消失于枕峦亭假山之后。沁泉廊背后的假山,苍莽之气跃然而出,景色幽深莫测。建于北墙半壁的爬山廊,采用了整排假窗的形式,给人造成窗外还有不尽之景的错觉,从而起到延伸园林空间的作用。沿廊行至镜清斋西墙,满眼山池风光扑面而来,静静地坐在空无一人的皇家园林中,寒气依旧的腊月,幽静的园中显得更加清瘦,目光穿越时空,在流逝的岁月中寻找历史的痕迹。


向东穿过廊道,进入一个小门,是一处非常幽静,水池环抱的小院落,主体建筑叫做抱素书屋。小院质朴无华,清幽朴素,与整座静心斋的精彩绝伦形成很大反差。从抱素书屋原道退出,水池对面,就是座落在堆叠得高高的太湖石上的罨画轩。罨画轩是一明两暗的小屋,门前叠石绵阔,有深山野谷之雄。走到这里,也就到了这座园中园的东尽头,站在这尽头的廊道上,向西望去,整个园子的美色尽收眼底。由罨画轩沿小道向西走,过了罨画轩,有一个向北通上假山上叠翠楼的半壁爬山廊,朱红的廊柱,靓丽而不妖冶,内敛而不张扬。最北边缘的爬山廊与院墙结合布置成半壁廊,遮挡了园外的闹市景象。


叠翠楼位于爬山廊西北假山最高处,为两层阁楼,造型齐整,上下面阔五开间,带有回廊,顶部檐角飞翘。楼旁置有假山石,参差错落,加上低矮的灌木、倾斜的古树,衬托得叠翠楼更为整齐、庄严。置身于楼上凭栏观望,不但可以欣赏静心斋全园景致,还可以远眺琼岛胜景、景山风光,是一个观景的绝妙之处。小坐于叠翠楼,尘世的嘈杂和纷乱,瞬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体肤只感到迎面吹来的带着山泽气息的微风,冬天温暖的阳光使人慵懒,或许是庭院营造出来的意境起到了静心的功效。


静心斋院落不大,园中殿堂华美,亭榭精巧,怪石争奇,小溪跌玉,亭台楼阁,假山小桥,高低错落,有致有序。灰色的假山,红色的柱子,相呼相应,皇家小园林的贵气在耀眼色彩中彰显,却有着低调的奢华。漫步静心斋,一步一景,恬静幽雅,令人忘却凡尘喧囂,世事纷扰。静心是一种美好的境界,身处喧嚣的尘世,面对物欲横流的诱惑,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正做到波澜不惊、心平如镜,这才是应该达致的思想境界。
2021年1月于京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