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疫后逐影(五)沉迷在祭坛上

(2020-09-01 08:08:08)
标签:

风景

摄影

写景

游记

杂谈

分类: 京华掠影

疫后逐影(五)沉迷在祭坛上



       天坛公园与其他公园相比,更靠近居民小区,游客较多,尤其是老年游客最多。有的老人没有智能手机,有的老人有智能手机但不会使用,有的老人会使用手机但没有微信,有的老人手机没有微信,还有不少老人嫌查询健康码麻烦而不愿配合,门外等待入园的游客很多。公园大门是防疫的第一道屏障,根据北京市疫情防控三级响应的要求,对入园的每一位游客,仍要进行健康码查询。

 

 

疫后逐影(五)沉迷在祭坛上

疫后逐影(五)沉迷在祭坛上

疫后逐影(五)沉迷在祭坛上

疫后逐影(五)沉迷在祭坛上

 

       走进天坛公园,一股花草的清香扑鼻而来,古松柏树肃穆地并立在光滑的地砖铺就的大道两侧,粗壮苍幽,树冠如盖,向远处延伸,直到目光尽头,苍绿碧绿嫩绿淡绿融为一体。林间芳草萋萋,润绿如茵,晨光从松柏树之间的缝隙中投在地面上,撒下一地斑驳,让人有点流年碎影的感觉。皇家的红墙在古松柏掩映中透出凝重色彩,更加增添了历史的影影绰绰,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行走在林荫道上,纵观南北,雄奇的建筑群在晨光熹微下是那样的多姿和优雅。即使它带有几分飘渺与虚无,仍留给人们宏伟壮阔之感,一种多时未有的舒心让我不知不觉融入了神秘的诱惑中。

 

 

疫后逐影(五)沉迷在祭坛上

疫后逐影(五)沉迷在祭坛上

疫后逐影(五)沉迷在祭坛上

 

       天坛的早晨,浮云自开,深遂而凝重的云霞,沉甸甸地,低低地压着蓝瓦红墙,富丽堂皇的建筑。时光剥蚀了大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记了一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唯这空灵的树影横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见证着历史巨变,诉说着岁月沧桑,成为记忆的永恒。穿过祈年门,广阔的庭院正中耸立着祈谷坛,三层汉白玉圆坛,墁嵌清水澄浆方砖,台面四周围护以雕刻精致的汉白玉石栏及螭头。上层石座的栏杆柱头和出水口刻的都是龙,其余两层则分别刻凤和云。祈谷坛的四周围着方形壝墙,东南西北四面各有一座券门。站在祈谷坛眺望四方,云气缭绕,淡淡的光雾中,仿佛登上神坛,拉近了人与天的距离。


 

 

疫后逐影(五)沉迷在祭坛上

疫后逐影(五)沉迷在祭坛上

疫后逐影(五)沉迷在祭坛上

 

       踏着青砖,经过三层汉白玉的台阶,登上了祈年殿的台基,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雄伟壮观的圆形大殿,它巍峨耸立,呈圆锥形,在广阔的广场上显得格外壮观。祈年殿给人一种庄重、典雅的气氛,很是气派,汉白玉高台上,高柱枋桷,蓝瓦金顶、浑圆基座,稳扎天地。三重屋檐层层收进,鎏金宝顶直触蓝天,带着一股皇家贵气、一种天庭威仪,高傲地俯视苍生,总给人一种拔地而起的气势。皇族祈祷祭祀,我不大懂那些,但我很崇拜那个神殿,似乎一切都可以从那儿起步,得已天助。

 

疫后逐影(五)沉迷在祭坛上

疫后逐影(五)沉迷在祭坛上

疫后逐影(五)沉迷在祭坛上

疫后逐影(五)沉迷在祭坛上

 

       祈年殿是一座宏伟而又极富中国风格的独特建筑,是皇帝向天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鎏金宝顶三层出檐的圆形攒尖式屋顶,呈放射状,逐次向上收缩,屋面覆盖象征“天”的蓝色琉璃瓦。檐下的木结构则饰以和玺彩绘,给人拔地而起、高耸入云之感。洁白的台基象征白云,深蓝色的殿顶象征苍穹,柱子、彩画、鎏金宝顶象征着彩霞,蓝天玉宇,直似天上宫阙。远远望去,色彩对比强烈而又不失和谐,上下形状统一而又富于变化。祈年殿外部如三层高阁,内部则是层层相叠的穹顶式,初看仿佛砖砌的券殿,檀香木极柱透发出阵阵芬芳。祈年殿的建筑极富艺术性,却又中规中矩,用空间的形式演绎天在时间上的延伸。祈年殿是古都北京象征性的建筑,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神殿。它的卓越不仅在于其精巧的建筑设计,更在于其建筑结构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天文知识,殿内的内容丰富多彩。

 

 

疫后逐影(五)沉迷在祭坛上

疫后逐影(五)沉迷在祭坛上

疫后逐影(五)沉迷在祭坛上

疫后逐影(五)沉迷在祭坛上

 

       云霞异彩,祈年殿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一束刺眼的光线,斜射下来,仿佛将天地间连接起来。跨出祈年殿的大门,顺着笔直的甬道往南望去,门廊重重,近大远小,天地渺然,极目无尽,有一种从天上下来的感觉。我踩着青色的石板路慢慢走着,看着那已经很有年代感的红墙以及丛丛茂盛的松树。红墙布满斑驳树影,青灰色的砖上已经长满苔藓,砖缝中发出绿色的小草,生机勃勃,也布满时光的味道。我喜欢这里,久久在此停留,这里的空气稍稍远离了些嘈杂,一切显得庄重而严肃。我暗自庆幸着是此时来到这里,一切显得空旷寂静,在低矮的红墙边坐下,禁不住用相机拍下天坛美好的瞬间。

 

 

疫后逐影(五)沉迷在祭坛上

疫后逐影(五)沉迷在祭坛上

疫后逐影(五)沉迷在祭坛上

疫后逐影(五)沉迷在祭坛上

 

        沿着当年皇帝祭祀时通行的舆路继续往南,进昭亨门到圜丘坛。四周绕两层蓝色琉璃瓦矮墙,第一层墙为方形叫外,第二层墙为圆形叫内,象徵天圆地方。中间就是祭天台,即圜丘台。圜丘坛是皇帝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又称祭天坛。圜丘坛四座天门遥相对望,再现了数百年前古人的宇宙观,礼乐文化核心价值。站在三层雕砌的露天圆台上,就能感受到当年帝王率领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祭上帝、拜日月、祈丰年、舞升平的情景,想想就激动。圜丘坛北边的皇穹宇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存放祭祀神牌的处所。殿檐覆盖蓝色琉璃瓦,檐顶有镏金宝顶,殿墙是正圆形磨砖对缝的砖墙,远远望去,就像一把金顶的蓝宝石巨伞。我站在圜丘坛上,犹如落在巨人肩上的一粒尘埃,顿然触及了我的所思所想,脉搏随历史与现实一起跳动,它激起了我的追寻、眺望、聆听、触摸和对历史又一次更新的感受。脚下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洪流滚滚而去,时至今日,古人留下的智慧仍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疫后逐影(五)沉迷在祭坛上

疫后逐影(五)沉迷在祭坛上

疫后逐影(五)沉迷在祭坛上

疫后逐影(五)沉迷在祭坛上

 

       天坛,皇帝祭天之地,以它独具民族特色的建筑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东方古老文明的象征。可以说天坛集明、清建筑技艺之大成,是中华民族聪颖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建筑的珍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这座古老的建筑依然默默地承载着凝固的历史。晨光中的天坛穿越世纪长空,依然焕发着绚烂夺目的神韵。我喜欢天坛,对旭日临窗的祈年殿更是情有独钟,晨光绚丽,金光万道,祈年殿显得深邃而神秘,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思绪飞扬。站在祭坛上,无论是远处遥望,还是近处仰视,祈年殿的雄伟高大,庄严肃穆,都给内心以强烈震撼。

2020年9月于京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