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开临江屯后,沿着边防公路继续向北,这是一条沙石路,越野车颠簸在像大海翻腾的绿波间,在茂盛的草木后面,就是那条只能远观,不可触摸的额尔古纳河。后面的路更不好走,更加颠簸不平。大兴安岭的初夏,不是用颜料画出来的,白杨树绿了,但你走近看,却没那么夸张,它的嫩芽只是刚刚探出头,眯瞪着眼睛,连嫩绿都谈不上只能算是浅浅的芽黄。



太平村是大兴安岭深处,林海与草原交界地带的古村落,很多人到过呼伦贝尔,莫尔道嘎,或许并不知道这里,也或许匆匆走过这里,而并没关注过这里。太平村是一个有着近二百年的历史,却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小村落。这是个太平而又不平凡的地方,村中的百年老木屋,透着岁月的沧桑,每根木头都刻印着天下“太平”的故事。村子一条街,几十户人家,莫尔道嘎河从村前缓缓流过,河面象洁白的哈达,自东向西蜿蜒飘去。村后就是大片的牧场和山林,小小的太平村在百余年前就已有村民居住,后来有了太平林场,这里也成了林业工人在森林深处的一个伐木点和居住点。



这里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小镇,原先这里没有街道,没有商业,分为上太平和下太平两大场区,上太平是林场场部所在地,这里有管理部门和派出所,甚至当年还有幼儿园与学校,鼎盛时期有两千多人口。但近期几年,当地政府不让采伐,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本在那火红的年代里的国有大型林场早已开始了萎缩,太平伐木场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完成了它的使命。如今,人员逐渐外流,很多人走出大山,远走他乡,很多人回归原籍另谋它就,也有一些人搬到了莫尔道嘎,这里已经是人去屋空,许多房舍被荒废,只剩下三十几户不愿离去的村民和抹不去的林工回忆,不久的将来将会消逝,成为历史的活化石。



太平村是个原始氛围的村庄,保留着当地民居的风格,每家都有自己的木板杖园子,院子是木栅栏围起来的,贴着栅栏种着扫帚梅,院内种着各种蔬菜,码得整整齐齐的木材,用独特的方式诉说着百年的沧桑,那些艰难岁月的印痕,那些异乡成故乡的往事,那些从未淡退的记忆,早已长长久久地留在了这额尔古纳河上,与河水一样亘古长流。这里民风淳朴,生活安逸、恬静,隔离了城市的喧嚣和车流的干扰,似乎走进了与人间隔绝的世外桃源。



走进太平村,村民住房几乎全部是木刻楞,房屋内外墙抹以黄泥,从外面可以明显看出内部木头形状,每户都有一个门斗,门斗是过渡空间。门窗缝填塞毛毡,原木之间的固定连接,外饰是两层木板,内横以挡风,外纵以顺水,内饰是两层板条交错抹灰,房顶是手工劈成的鱼鳞板。据当地老人说,过去没有火锯破出来的标准板材,而是用上好的樟子松树,按年轮剥下的簿板坯子,块块叠压而成。从屋里向外看,可以清楚看到露天的缝隙,但却不漏雨。还有就是茅草苫的房顶,层层叠压,看上去十分厚实。房屋内部以火墙为壁墙,火墙是取暖的主要工具,由两层立砖垒砌而成,中间有过火间隔。火墙一头下面与火炉连通,另一头与烟囱相连,火墙分开的两个屋搭有土炕。



太平镇依然还是那么的安静,景色依然那么美丽。晚上住在这里静的出奇,因为村中太阳能供电蓄电池的老化,每晚九点钟就统一停电了,除了所住酒店用发电机自行发电,剩下的村民不是睡下了,就是点起复古的残烛。夜里手机信号也不复存在,随手推开窗户,松花香随风阵阵吹来,当代电子产品的辐射全被拒之山外。第二天一早,我去爬山,不记得那个小山叫什么名字了,不高也不陡,山上很多白桦树,地面很多不知名的野花,露水很重,那些小花顶着晨露,映着从树梢透进来的霞光,晶莹剔透。在这里你只要让自己的心静静的沉下来,去体验风云的变幻,去观察奇幻的光影,你总会有所收获。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写出动人的诗句。如果你是文学作者,你会写出精彩的散文。如果你是画家,你会画出温馨的田园景色。如果你是摄影爱好者,你会找到令自己满意的瞬间。



在村里逛逛,随着旅游业和摄影热的兴起,这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人都做起了家庭农庄的生意,路边的人家也开起了商店,卖山里的特产。路边没有房子的就把摊位摆在路边,售卖一些山货,东西很杂有便宜的山菇,也有昂贵的灵芝鹿茸。我觉得最物美价廉的是他们自制的蓝莓酱,矿泉水瓶那么大的玻璃瓶子,一瓶只要十五块钱,而且还是先尝后买。现在村子里几乎全部是新开的家庭游旅馆,与室韦和恩和相比更加淳朴自然,没有太多的商业气息。沉醉于太平村的原始生态,也发现了开放的怀抱。



来到森林腹地,慢慢走进,依旧能发现国有林场转型蜕变的新风新貌。村民在抚育和管护森林之外,靠山吃山,种植实用菌,养殖森林猪、山鸡;以厚重的历史和原始的生态,吸引着各地旅游者的视线。在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业之外,还养殖了生态鸡、松鼠;种植了黑木耳、灵芝、五味子、赤芍等中草药。当我坐在饭桌前,面对一道道自产的生态美食时,很难忽略他们那激昂的语调,发光的眼神和那对未来的期许。




村东面的山坡上,依地势化为一处小山谷的秘境,站在山上可以俯瞰整片林地,布谷鸟的叫声从河畔传过来,空谷回声而幽静高远。傍晚,雨后的阳光洒在成片的松柏新叶上,绿意盎然,配之以蔚蓝苍穹,格外赏心悦目。从室韦到临江屯再到太平村,从市场化到原生态,不知道太平村的原生态会不会改变。我无法做出好与坏的评价,只希望在发展的同时保留一些不能改变的乡愁为好。
2020年7月脱稿于太平村老知青客栈,图片、文字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改编使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