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江源随笔(十五)约古宗列曲寻根溯源

(2019-09-18 06:18:18)
标签:

风景

摄影

写景

游记

分类: 旅行影迹

三江源随笔(十五)约古宗列曲寻根溯源

       

         曲麻莱县是长江上游的第一个县,也是黄河源头所在县的县城,政府住地约改镇、曾是不同时期各进藏大道上的著名驿站。因为三江源与这座高原小城有了交情,应该说以后再来的机会少了,所有的过往都将与追寻三江源的情怀一起转化为人生的记忆。

 

 

 

三江源随笔(十五)约古宗列曲寻根溯源

三江源随笔(十五)约古宗列曲寻根溯源

三江源随笔(十五)约古宗列曲寻根溯源

 

        汽车驶出曲麻莱县城约改镇,沿着308公路朝曲麻河方向行驶,经秋智乡色吾沟村向右拐上一条县道,车往麻多乡约古宗列黄河源方向行驶,翻过巴颜喀拉山脉卡里恩卡着玛垭口,卡日曲舒缓东流。巴颜喀拉山是长江与黄河两大河流河源地区的分水岭,山的南边为长江水系,包括我刚刚经过的色吾曲,而山的北面则属于黄河水系了。曲麻莱县辖区内既有长江源流过,又是黄河源流出,是中国两大河流的发祥地。从麻多乡驱车大约一百多公里,驶入了约古宗列盆地,进入郭洋村向西到黄河源头还有40多公里,这一段没有公路,需要通过一段沼泽地,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刚刚进入沼泽地边缘,便遭遇了一次大陷车。走到这段沼泽地前,我没把这点烂泥路当回事儿,挂上四驱往前冲了过去,才走了几米,车就慢慢感到失去力量,再挂上低四努力,彻底沦陷在烂泥里了。挖泥、轮胎下放石头,挂脱困板,一次不行,再继续来,车一次前进一点,经过二个多小时努力,终于开了过去。远远望见了佛塔和经幡,约古宗列曲就在不远的前方等候着我的到来。

 

 

 

三江源随笔(十五)约古宗列曲寻根溯源

三江源随笔(十五)约古宗列曲寻根溯源

三江源随笔(十五)约古宗列曲寻根溯源

 

       从四周地貌来看,这里三面环,泉水从高处往下流淌,约古宗列湿地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水塔自然景观。下车后我顾不得在4600米高海拔,小跑有任何不适,快步冲向黄河源头。通往黄河源头的道路,看起来一马平川,但是走起来却凸凹不平,这是由草甸和马蹄坑组成的湿地,如果不仔细看脚下的路,很容易一不小心踏进马蹄坑。我低头走了好一阵,朝着黄河源头的方向依稀能看到一些白塔、佛像、玛尼堆。草地上矗立着十世班禅石刻画像的纪念碑,19519月,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进藏途径这里,亲笔题词“赞叹黄河源头、赞叹黄河携手、赞叹人畜兴旺”,国家地理中心标志也设置在草甸中,1999年水利部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在约古宗列树立了“黄河源碑”,这两座碑具有河源标志性和纪念性意义为一体,已科学认定、文化认同、权威发布、既成事实。

 

 

 

三江源随笔(十五)约古宗列曲寻根溯源

三江源随笔(十五)约古宗列曲寻根溯源

三江源随笔(十五)约古宗列曲寻根溯源

 

       走到约古宗列曲,没想到源头竟只有两个那么小的泉眼,竟然不是滔滔洪水,而是一股股细微的清泉和一片有许多野草的荒滩,她和我家乡草原上的小河一样,弯弯曲曲流向远方。我轻柔的抚摸着约古宗列曲源头那股泉眼缓慢涌出的细微清泉,没有一点声息,仿佛是依然不存在的幻觉,我人生第一次被这样的静谧的、清澈泉水所震撼,泉水不停地喷涌翻滚,汩汩无声。喷涌而出的泉水汇合了盆地内浸渗出来的无数涓涓细流,逐渐形成了一条宽约几米,深约半米的潺潺溪流。黄河正源虽然平淡微小,但丝毫没有消减了我对母亲河的敬仰和来到源头的兴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让源头的这份平淡微小愈发地神奇。

 

 

 

三江源随笔(十五)约古宗列曲寻根溯源

三江源随笔(十五)约古宗列曲寻根溯源

三江源随笔(十五)约古宗列曲寻根溯源

三江源随笔(十五)约古宗列曲寻根溯源

 

 

       环顾四野,这里并没有明显的水流,雪山的融水只是在苔原上渗透,在缓坡下汇聚成一汪碧水,而远处还有些星罗棋布积雪的小水泊在阳光下闪烁,似繁星点点,又似粒粒晶莹的珍珠。这一带是个视野开阔的较大盆地,周围山岭环绕,除了玛曲在其东北角切割的芒尕峡谷外,它的四面均被缓缓的丘陵包围。站在高端放眼望去,这里的景色尽收眼底。我静静地坐在历经沧桑约古宗列,这泉水还在不停的流淌,并没有因为人在它身边而显得羞涩,溪流泛着磷磷的天光,那一圈圈的波纹我并不觉得有多么的美好,反而无时不显露着它的苍老。站起来沿着溪流而下,阵阵的春风抚弄着我的头发,没有想到站起来的风会是这样的大。我一直走却发现这溪流渐渐变阔了,向东流淌着,静静的不带一丝怒气。看着不远处的荒草,盎然雄立,平复的心中恍然激荡,寒冷而清新的空气,幽蓝的天空,所有的感觉都不存在,一切就像在梦里。母亲河的正源就这样融入我的心,作为一个民族的象征,涛涛黄河从这里哺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

 

 

 

三江源随笔(十五)约古宗列曲寻根溯源

三江源随笔(十五)约古宗列曲寻根溯源

三江源随笔(十五)约古宗列曲寻根溯源

三江源随笔(十五)约古宗列曲寻根溯源

 

 

       我沿着河源往上走去,原本远远的小岭,走到眼前却一片平坦之地,远处看有丘塬,走到眼前却是一道脊。我在想,传说中的约古宗列曲高原湿地,如果不是亲自来走一走,看一看,所有的源于想象的内容都那么的不真实。这一段河道,河宽水浅,流速缓慢,因而形成大片沼泽草滩和众多的水泊。登高远眺,只见数不清的水泊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犹如孔雀开屏一般。站在黄河源头,就像投入母亲河的怀抱里,那种自豪感永生难忘。黄河在流淌,它像一块银亮的玻璃往前移动。它静得像悠远的地质年代,微风拂动着草地上的小花,蜂唱蝶舞,天上有几朵浮云,阳光给它镶了一圈金边。广阔的黄河源头,水泊四周,是绿草如茵的天然牧场;水丰草美,藏族同胞放牧的牛羊点缀着原野,山坡上经幡飘扬。夕阳下,高原的红云将约古宗列的溪流装扮的神奇瑰丽,黄河由这里出发,化作一条巨龙奔向海洋。皑皑雪山叠映,滔滔河水见证,退牧还草、食物链维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三江源,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三江源;曲麻莱人民为三江源生态保护付出的点滴努力都让人心生慨叹,正因为此,这里的一草一木显得格外珍贵,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2017428日脱稿于玉树州格萨尔王大酒店

       未经授权,严禁改编、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