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江源随笔(十二)沿通天河走进三江源深处

(2019-09-09 06:18:18)
标签:

风景

摄影

写景

游记

分类: 旅行影迹

三江源随笔(十二)沿通天河走进三江源深处


       车驶出玉树州结古镇,沿着G214国道向巴塘方向行驶,沿途看不到车,也不见人,虽然阳光已经普照,但还是不见牛羊,唯一让人感觉到生机的就是公路两侧的电线杆,行驶到有经幡飘扬的地方,司机停下车进村问路,然后沿着巴塘河向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驶去。

 

 

三江源随笔(十二)沿通天河走进三江源深处

三江源随笔(十二)沿通天河走进三江源深处

三江源随笔(十二)沿通天河走进三江源深处

三江源随笔(十二)沿通天河走进三江源深处

 

       激越的通天河,两岸陡峭的山峰间咆哮奔腾向前,水面不是很宽,看似极深,一个个漩涡,划出一条条弧线,急速地拥挤着向下流泻而去,使人顿生敬畏之心。一块巨大的岩石名“晒经石”,石旁古柏群上挂满经幡,传为当年唐僧师徒取经归来,渡通天河时,因负老龟嘱托,被掀翻落水。唐僧师徒上岸后,在此石上晾晒被水浸湿的经卷,虽是神话传说,然石上字痕犹存,清晰可辨。当地藏民还在晒经台周围挂起经幡,垒起煨桑台,经常在这里敬佛祭河,成为玉树州一靓丽的旅游景观。通天河渡口是“唐蕃古道”上的一个重要渡口,河中乱石穿空,水流湍急,惊涛拍岸,涛声震耳。站在通天河的大桥上,一眼望去河道比较顺直,河槽逐渐稳定,水流比降增大,水势汹涌,两岸山势增高,谷底海拔由上游的4000多米下降到3000多米,成为典型的峡谷河流。素来怕水的我几乎不敢看脚下的河水,那河水以不可阻挡之势向东奔流,颇有地动山摇之感,令人头晕目眩,两腿酸软。

 

 

三江源随笔(十二)沿通天河走进三江源深处

三江源随笔(十二)沿通天河走进三江源深处

三江源随笔(十二)沿通天河走进三江源深处

三江源随笔(十二)沿通天河走进三江源深处

 

      举世瞩目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耸立于通天河渡口房山丘之上,进入铁栅围起的院门,是一方开阔的场地,一排高茂的杨树洒下一地绿荫。造型是两只巨大的手掌,呈合拢捧起状,然后伸向蓝天白云,伸向空幽的苍穹,似乎在向苍天诉说、象征人类保护“三江源”乞求和保证,将永远把这自然视作生命保护。台阶两旁的草坡下,从左到右分置着象征澜沧江、长江、黄河红字石雕,旁边立有一块石碑刻着简单的介绍。纪念碑由花岗石雕成,纪念碑基体高6.621米,象征长江正源地格拉丹冬雪峰6621米的高度;纪念碑基座面积316平方米,象征着三江源保护区31.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基座高4.2米,象征三江源4200米的平均海拔;碑体由56块花岗岩堆砌而成,象征中国56个民族,整个纪念碑寓意深远,气势宏伟。立碑无可厚非,我喜欢实实在在做事,不习惯做一些象征意义的事情。

 

 

三江源随笔(十二)沿通天河走进三江源深处

三江源随笔(十二)沿通天河走进三江源深处

三江源随笔(十二)沿通天河走进三江源深处

三江源随笔(十二)沿通天河走进三江源深处

 

       我心驰神往已久的三江源,并不是集中在这一片高原上,最近距离在150公里的范围内,真正的源头实际上是草甸,草甸上有湖,有泊、有牛羊、有毡房、草甸周围有雪山,没有充分的准备和充裕的时间,也难以探寻得到,它们都深藏在高山峡谷中。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于2000年8月19日落成揭碑,它标志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正式成立。而三江源也默默无闻地走进了教科书,走进了荧屏。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保护好江河源头生态系统,保护好高原湿地,为高原特有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保持青藏高原原始地貌和世界‘第三极’自然景观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江源随笔(十二)沿通天河走进三江源深处

三江源随笔(十二)沿通天河走进三江源深处

三江源随笔(十二)沿通天河走进三江源深处

三江源随笔(十二)沿通天河走进三江源深处

 

       高原的阳光总是从一片蔚蓝而来,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透过林叶之间晃动着身影,车轮卷起的尘烟在这光影之间流动,明和暗就这样交替着。风从山谷里来,我能听见叶子摆动身姿时的簌簌轻音,山泉小溪的潺潺叮咚,也能听见这来自山谷峭壁之上的飘渺梵音。头上的蓝天近在咫尺,身旁的白云飘在眼前,用不着你多思,也用不着你多想,闭着眼就能凭空涂抹出三江源的幻想,你就是想淡定也淡定不了。一路驱车蜿蜒前行领略观赏康巴藏区的优美自然风光,一路感慨万千感叹不已,犹如行走在优美的油画之中,使人神情爽朗,心胸开阔。茫茫人生路,每个人会带来不同的思考和感想感悟。

 

 

 

三江源随笔(十二)沿通天河走进三江源深处

三江源随笔(十二)沿通天河走进三江源深处

三江源随笔(十二)沿通天河走进三江源深处

三江源随笔(十二)沿通天河走进三江源深处

 

       进入X308县道巴小公路,映入眼帘的就是峭如刀削嶙峋陡势、延绵高耸的大山和夹在大山中间辽阔丰美的大草原,给人以伸手可触天,白云绕身边的感觉,在草原上牛羊自由地徜徉,悠闲地享受着大自然的养份,偶而看见几只雄鹰盘旋在上空,搜寻着草原上的猎物,牧民们骑着马儿或开着摩托车自由狂奔在草原上,享受着大草原的狂野和丰美。瞭望四周的群山,雄壮而又连绵,陡峭而又平缓,错落有致,起伏不平,构成了高原独有的地势山脉。五月的三江源国家公园,还是一片没有完全解冻的荒原。但所到之处时而可见的野生动物,为这片高原厚土增添了灵动。湿地觅食的水鸟,阳光下漫步的岩羊,让我感觉到这是它们的乐园。随便拍一张图片,就是电脑的桌面。湛蓝天空、低矮的浮云、冰冻的湖水,在这里构成了一幅幅壮丽的画卷。


 

 

三江源随笔(十二)沿通天河走进三江源深处

三江源随笔(十二)沿通天河走进三江源深处

三江源随笔(十二)沿通天河走进三江源深处

三江源随笔(十二)沿通天河走进三江源深处

 

       这里冰川雪山纵横,溪水汇成江河,这里湖泊湿地遍布,高寒草地孕育出了高原兽类。面对这片天地,身入其中,抬头是湛蓝的天空,轻浮的白云,放眼是润洁的雪山,草原上只有自由自在的野生动物,脚下绒绒的湿地,是各种鸟类的天堂。此时,人才是真正的“入侵者”,人来自自然界,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就会得到自然的反哺,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抗拒,只有改变人的行为,才能还天地一片洁净。守护三江源国家公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人人树立生态环保理念。如果不设立国家公园保护管理,这个洁净而富有生机的天地,还能存在多久。
      2017年5月22日夜脱稿于果洛州黄河源大酒店
      未经授权,严禁改编、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