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江源随笔(二)一个藏语意义叫“遗址”的地方

(2019-08-16 06:18:18)
标签:

风景

摄影

写景

游记

杂谈

分类: 旅行影迹

三江源随笔(二)一个藏语意义叫“遗址”的地方

 

      

       飞机穿过厚厚的云层,穿过千年风雪的唐蕃古道,穿过壮美的康藏上空,将我送过巴颜喀拉山,送过通天河,送进玉树结古镇。俯瞰皑皑的雪山,根本无心打盹,待我还未回过神来,一个多小时后飞机已稳稳的降落在被雪山拥抱的玉树巴塘机场。一出机舱门,雪山、白云和温暖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几列浑圆青碧的山脉逶迤着走向辽远,这就是高旷辽远的青藏。在机场出口,更多比我肤色还深的当地同胞手捧哈达迎了上来,我站在迎客的酒碗面前,姑娘们高亢的敬酒歌陡直而起。小银碗中青稞酒晶莹剔透,微微动荡,酒液下的银子,折射光线,如那歌声与情意,纯净、明亮;我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平静,端起酒碗的手止不住轻轻颤抖,情景让人惊喜不已。无论踏上高原的任何一处,无论曾多少次涉足,还是从未到过,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如果放任自己,可能会有泪水湿润眼眶。我并不比任何人更多情,只缘这片大地于我就有这种神奇的力量。就这样,我来到了玉树,巴塘机场离玉树州府结古镇仅有十九公里,半小时的车程,踏入格萨尔王府主题文化酒店、纯藏式风格,并不炫目浮华而是让我觉得很温暖。

 

 

 

三江源随笔(二)一个藏语意义叫“遗址”的地方

三江源随笔(二)一个藏语意义叫“遗址”的地方

三江源随笔(二)一个藏语意义叫“遗址”的地方

三江源随笔(二)一个藏语意义叫“遗址”的地方

 

       

       坐落在青藏高原腹地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因为一场惨烈的地震让世界听闻了它的名字,我也是第一次到达。漫步在熙熙攘攘的街市上就象走进一段藏城古镇的经典影象中,流动的风情叫人目不应暇。结古镇,横纵的马路和几个小广场,把城区稍加切分,除了有鸣笛呼啸的汽车,还能看到帅气的藏族小伙骑着摩托车扬长而过。青葱的河畔,靓丽的新居,林立的商铺,美丽的校园,崭新的医院…如同内地城镇一样的繁华。进入玉树,就进入了佛国世界,是的,我进入了佛国世界,结古镇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色彩缤纷,无论是建筑色彩,还是人的色彩;无论是寺院、商店、民居;还是穿梭在马路上的各种车辆或行走在街道上的藏民们,这个高原小镇用色彩阐释着自己独特的生活。 

 

 

 

三江源随笔(二)一个藏语意义叫“遗址”的地方

三江源随笔(二)一个藏语意义叫“遗址”的地方

三江源随笔(二)一个藏语意义叫“遗址”的地方

三江源随笔(二)一个藏语意义叫“遗址”的地方

三江源随笔(二)一个藏语意义叫“遗址”的地方

 

      

       结古镇南入口处格萨尔王宾馆遗址旁边,是进出玉树的必经之路;这是玉树4.14地震灾后的援建项目,对于身处藏地的玉树人来说,信仰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已经深刻的融入到“仪式化”的生活方式中。或许也试图从这唤起观者内心的精神共鸣,把沉重的灾难记忆转化为对生命的祈福,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哲学。我边走边看,宽阔的格萨尔广场包容着五行八业的人,胜利路景观大道南端地标性建筑玉树州行政办公楼,是玉树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协为主体的行政办公中心。格萨尔王文化展示中心、玉树州城市规划展览馆以及格萨尔王雕塑群围绕广场周边;格萨尔广场是玉树州重要的融集会、节庆和纪念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广场。宽广而整洁的广场中央屹立着格萨尔王骑驹驰骋的铜铸巨像,背后,是深远的蓝空和洁白的流云。那黝黑的金属铸成的人与马,与兵器与盔甲如此浑然一体,威武庄严。那么猛烈的地震,没有对这座塑像有丝毫的动摇与损伤,我献上一条哈达,和我内心一些沉默的祝祷。在去往勒巴沟道路北文成公主庙东侧,建有文成公主纪念馆;民族特色的牦牛广场,色彩艳丽的玉树州博物馆,新寨嘛呢石经城申遗核心区等不可移动文物;扎西科河南的康巴艺术中心,图书馆,玉树州文化馆、州剧团、州影院、州剧院等组成了庞大的群体建筑。

 

 

 

三江源随笔(二)一个藏语意义叫“遗址”的地方

三江源随笔(二)一个藏语意义叫“遗址”的地方

三江源随笔(二)一个藏语意义叫“遗址”的地方

三江源随笔(二)一个藏语意义叫“遗址”的地方

三江源随笔(二)一个藏语意义叫“遗址”的地方

 

       

       结古镇是一个氧气稀薄的地方,既有鲜明的藏族风格,又富有现代气息,庄严又大方。街上一股酥油茶的味儿扑面而来,川菜馆、陕菜馆、清真餐馆,集市上商贾云集,除了民族饰品外,到处是操着不同方言的摊主在招揽着生意,卖菜的山东人;卖水果的河南人;烤羊肉窜的宁夏人;卖冬虫夏草的西藏人,在这些片段连接起来的背景里,有满脸沧桑摇着转经筒不紧不慢地行走的藏族老人,有身着袈裟的喇嘛,还有头带红缨帽表情安祥的康巴人;绱徉其中,我不禁想到,当今世界上许多地方民族服饰正在现代生活的冲击下日渐消遁,而玉树则不同,它的一切都保留在日常生活中,它的色彩厚重而恒定。

 

 

 

三江源随笔(二)一个藏语意义叫“遗址”的地方

三江源随笔(二)一个藏语意义叫“遗址”的地方

三江源随笔(二)一个藏语意义叫“遗址”的地方

三江源随笔(二)一个藏语意义叫“遗址”的地方

三江源随笔(二)一个藏语意义叫“遗址”的地方

 

      

       行走在结古镇,街道两旁的各种建筑都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商场和商店里面有琳琅满目的各种旅游纪念品,如唐卡、藏传佛教神面具等工艺品。结古镇还是藏区最大的冬虫夏草和藏獒交易市场,居民绝大多数是康巴藏族,在衣食住行以及语言、生活习惯方面有着与其它藏区不同的较大特点。驰名中外的康巴歌舞,多姿多彩的神秘、博大的藏传佛教文化构成了康巴藏文化的神奇景观,前来结古寺和禅古寺拜谒的远近善男信女们更是让玉树声名远扬。玉树州是黄河长江的发源地,管辖着可可西里这样大片的净土。玉树是一个轻灵的名字,就似山尖和草场深处舞动的裙襟,而层层叠叠的峰峦,把这方土地的明媚、质朴和神奇一直守护至今,更令她平添厚重。玉树是一个太让人留恋的地方,那里的雪山太圣洁,只因为江源的水太清纯,人们的信仰如空气般透明,只因为辽阔的草原太平静;他们用歌声唱颂吉祥, 用舞蹈祈求如意;宛若星光的酥油灯点燃了一腔赤诚,同样也将我从这块土地上领受的深厚教益。能有机会在这样一块土地上,沉潜于族群文化之中,不断收获新知识新感受,是上天对我的厚爱。 

       20175月脱稿于玉树州格萨尔王府酒店

       未经授权,严禁改编、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