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武隆出发,沿G65包茂高速公路,经彭水到龚滩古镇,当看到乌江彭水电站和沿江的水线痕迹,残垣断壁,方知今天的龚滩却是能工巧匠们的一次再造。古镇于2008年10月在原址下游一公里处的小银滩复建。来到龚滩古镇,第一眼被它的山水美景所震撼,乌江边的龚滩,青山碧水,隐于山水之间。河岸上,悬崖边,一座座古朴雅致的土家吊脚楼肩并肩,腰撞腰,鳞次栉比依势而建,布满岁月痕迹的青石板流转绵长。整个古镇古朴安详,处处充满了浓浓生活气息。一条长长的青石板路,伸向窄窄的石板街两侧,吊脚楼飞檐上挂着各种幌子、牌匾和大红灯笼随风摆动,似招手河道中的游人上崖观光休憩。吊脚楼的形状也不尽相同,风格各异。有的似大家闺秀,端庄大方;有的似小家碧玉,秀气妩媚;有的似女王威武,雌霸一角。每一栋吊脚楼有自己独特的风采,绝不苟同。





行走在饱经风霜的古街巷子里,如同迷宫,层层叠叠,依河而上,一层又一层,绕行之时,原以为此去无路,谁知夹在吊脚楼之间的缝隙之间滋生出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四通八达,户户相连,家家相牵。依山傍水,悬空临江的吊脚楼相依相连,沉静安详中显得苍老古朴。两公里长的青石板小街,江上看着窄,走起来还是有好宽。土家楼院,连体商铺,各种炸的煮的蒸的小吃香着,各种穿的戴的拿的玩艺儿晃着,各种看的念的读的古碑古字古画立着,把个距今1800多年历史的小小古镇支撑着,充实着,滋润着,风光着,挺鲜明地凸现在你的面前。古镇是多部影视作品的取景地,还有不计其数的采风者和画家、摄影家前来进行艺术创作活动,被学者称之为乌江画廊上最理想的艺术创作基地。走在石板街上我的脑海里不时浮现出这种电影场景。





我们到龚滩时适逢天上下着小雨,踏着曲折幽深的石板路,看着细雨溅在石板上,感觉仿佛是在阅读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观赏一幅典雅清淡的国画。走在深巷中你随意推开哪一座吊脚楼的门,就能从门轴发出的充满苍凉悠远的吱吱嘎嘎声中体会到生活的安详和知足。难怪国画大师吴冠中会把古镇作为他的名画《老街》的创作原型。在这群吊脚楼中有一座大门紧锁的深宅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透过门缝,我们看到寂静无声的庭院中萋草丝丝荒芜杂乱,门上雕刻的楹联图案早已剥蚀模糊。于是心底那不安分的悠悠之思绪又跳出来,或许就在这个院子里曾经走出个意气风发,精品文档的男儿携着他的新娘下乌江,进长江从此他的命运与广阔的世界联系在了一起。在旁边的一座房子里,一位耄耋老人颤颤巍巍地扶着门框站着,浑浊失神的双眼,宽松的大脚裤和土家族布衣显得神秘而遥远。当我们向老人考证这座深宅大院的情况时,可能是年代已久老人只能断断续续地讲出一星半点,不免让人遗憾之余感慨顿生:老街悠悠,岁月悠悠,无论是大宅院内还是吊脚楼上,肯定上演过无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而就在日出日落、月圆月缺的轮回交替中多少岁月悄悄流过,唯留下这座老宅和亘古不变的青石板老街。





走在古镇上,除了这条一千多米长的青石板铺就在老街古巷以外,最能让我心动的就是那群吊脚楼。吊脚楼全系木料建成,只是离地面最近的部分有数十公分不等的石砌墙。吊脚楼都是临江或是依山势而建,大都有数根直径约二、三十公分的圆木支撑,都有二至三层。站在楼上凭栏眺望,江面,峭立的山壁、各色船只尽收眼底,可以自由放飞你的想像,把你置身到小镇千余年间的任何一个年代。走上桥重桥,桥重桥是桥中名桥,有“不知桥重桥,不是龚滩人”之说。我们看到,桥重桥是由两座桥重叠成的一座小拱桥,从下面的桥走到上面的桥只有几步石梯,桥上叠桥,鲜为人见,两桥错落有致,弧形优美,气韵流畅,颇具浪漫情调。这种桥上叠桥的桥,惟龚滩独有。镇上有个西秦会馆,据说,是清朝某年间陕西商人张朋久开辟的。当时四川盐务总局在此设了一个贸易处,这使得龚滩成为该地区当时的一个商贸集散地。因为当时的龚滩乃至附近贵州、湘西地带,盐务是生活的命脉。食盐可以作为钱币使用,可以换来任何东西。比如在饭馆吃饭,结帐时掰下一小块食盐给饭馆老板就行,可见食盐在当时的确是硬通货。龚滩还有一个看像是冉家院子,大院以前是袍哥住的地方。现在这个院落也是国家电影拍摄基地之一了。在电影里人们还可以去体验龚滩过去那一段辉煌的历史。信步走进院子,进得屋内,一圈粗约4公分的纤夫拉船用的绳索静静地躺在那儿。好象是竹丝做的,浸过桐油,由于年久或纤夫的汗水浸泡已变得乌黑。站在这圈粗重的绳索前,我仿佛听到了乌江号子,看到了纤夫们黑的发亮的肌肤及眼眸中透露出的坚韧,那是厚重历史的沧桑,是悠悠岁月的豪迈。





龚滩是一个神秘的土家族苗族聚居之地,是一个能够凝固历史的与世隔绝的古村落,只要到过龚滩的人们只要一提起龚滩,脑海中会常常浮现出纤夫、乌江、乌色、傩戏这样的字眼,一种探古寻幽之情就会与日俱增。这个我想就是龚滩的真实魅力吧!这是一个土家族人聚居的古镇,土家人的吊角楼建筑,特别是保存得较好的古民居,是古镇最亮丽的风景,它们中最年轻的,也有百多年的历史。走出古镇我们发现它依然旧,依然老,就像一块多年尘封的玉,没有一丝一毫的修饰和雕琢,无论是陈旧的木门,残缺的窗棂还是光滑的石板街,甚至质朴的古镇人,都真真切切地延续着龚滩的历史,让人触摸着古镇的久远。
2018年9月脱稿于重庆武隆巷口镇芙蓉西路16号武隆瑜珠花园酒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