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悟徽州文化(十四)冬来乡居唐模

(2017-01-27 06:18:18)
标签:

徽州

旅游

摄影

分类: 旅行影迹

感悟徽州文化(十四)冬来乡居唐模

       走进徽州的唐模古村,扑面而来的是古朴典雅、安详宁谧的徽派水口园林。村中流出的小溪穿过一座座小石桥,翻越一道道拦水坝,形成一道道人工瀑布流往下游,岸边那株决定汪氏家族命运的银杏,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的风风雨,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感悟徽州文化(十四)冬来乡居唐模

       唐模水街,清澈的溪流终年不竭,沿溪两岸相对建造近百幢白墙青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有民居、祠堂、店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酷似一幅清新明丽的乡居山水图。凭栏临水或漫步古朴的街巷,仿佛置身于遥远的宋,明时代。水街是唐模的一大特色,清澈的溪流穿村而过,形成了夹溪对望的街道,溪流上的高阳桥颇有名气,这是古徽州独具特色的廊桥,建于明代,石质双孔,桥面上建有五开间殿堂。沿街建有一座好几十米长的避雨长廊,廊下临河设有"美人靠",只见三三两两的游人在此歇息聊天,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感悟徽州文化(十四)冬来乡居唐模

       唐模的水街,细水蜿蜒,静默地流过村上人家的窗沿,形成天然的水巷,映衬着座座灰白民居,远近的石驳、古桥、青瓦、美人靠,就像是画境一般, 漫步于水街旁,细细体会唐模水街的韵味。兴之所起时,手轻轻拂过水面,沁人的凉意,舒爽的感觉从指间传递。如果说水街是唐模的灵魂,那么小桥无疑是唐模的筋骨。唐模水多,桥多,古朴秀丽的小桥,不仅点缀了风景,而且本身就是一处极好的景点。唐模,桥之密度为徽州水乡罕见,造型多样,风格俊逸,不仅是唐模人脚下通行的工具,也成为唐模村不可缺少的文化元素,增添了唐模美的意境。它们建造的年代都很久远,但无论是哪种桥都是那么清朗秀气,玲珑别致,任历代行人跨越,风风雨雨数百年,如今风情依然,令我产生无限的遐思。


感悟徽州文化(十四)冬来乡居唐模

感悟徽州文化(十四)冬来乡居唐模

感悟徽州文化(十四)冬来乡居唐模

感悟徽州文化(十四)冬来乡居唐模

    唐模的古建筑也别有特色,许承尧的翰林院等豪门巨宅,以及象征族权的祠堂更是宏伟壮观,村中还有条石铺成的古戏台,跳钟馗、跳财神、蚌壳舞、傩舞等地方戏和民俗表演为古村披上了一层古朴和神秘的面纱,每每令游观者赞叹不已。


感悟徽州文化(十四)冬来乡居唐模

感悟徽州文化(十四)冬来乡居唐模

感悟徽州文化(十四)冬来乡居唐模

       檀干园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正门匾额上书檀干园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门前古檀两株,过道全用青一色的鹅孵石铺砌,拾级而上是园内主体建筑鹤皋精舍。规模宏阔,亭台楼阁,水榭拱桥点缀其间,湖堤檀木茂密,湖面波光水影,远眺山色空蒙,近赏美不胜收,恍惚间仿佛漫步于江南园林,竟然忘却了这是位于徽州山村。那曾经砍伐檀木的"坎坎"之声虽已飘然远去,但眼前极具古典风韵的园林却处处诗意盎然。上下对厅,中有天井,正堂有程天放题写的鹤皋精舍横匾,桌、椅、床、家具陈设古色古香,花卉盆景,清新淡雅。厅客室悬联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辉,一水通烟留月,四时扫石看花,或写景、或抒情,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昔日檀干园的胜景。


感悟徽州文化(十四)冬来乡居唐模

感悟徽州文化(十四)冬来乡居唐模

感悟徽州文化(十四)冬来乡居唐模

        缘溪而行,渐入佳景,进门向左长廊正中,有水榭伸向荷塘,名花香洞里天,由黄宾虹先生以篆体题写。向北湖堤上玉带桥,桥为六块大青石砌成,石抱扶栏,左为外湖,右为里湖,直达镜亭。镜亭四面环水,结构雅致精巧,它是檀干园的中心。四周湖水清漪,湖中残荷田田,清香扑鼻,游人至此,览此山光水色,莫不情意盎然。最为珍贵的是镜亭里间四壁镶有十八块书法碑刻,是宋、明、清历代大书法家蔡襄、苏轼、黄庭坚、朱熹、文征明、祝允明、董其昌、查土标八大山人等名流的手迹,镌刻精致,气势恢宏。篆,隶,行,草一应俱全,银钩铁线如龙蛇隐壁,不愧为书法绝作、文物精品,也充分反映了徽商经济繁荣及由此带来的文化昌盛。


感悟徽州文化(十四)冬来乡居唐模

       镜亭以东是内湖,亭前有同胞翰林坊巍然屹立,据史料载:同胞翰林牌坊是康熙皇帝旌表许氏兄弟所赐予的恩荣,它既是许氏家庭学而优则仕的历史丰碑,又是徽商贾而好儒的真实写照。同胞翰林指的是许承宣、许承家兄弟于清康熙年间先后考取进士并被钦点翰林的科举佳话。


感悟徽州文化(十四)冬来乡居唐模

        唐模村口除了树林溪流,还矗立着一座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的"沙堤亭"。位置选建在村口是为迎接外出经商的男子回家,也是村中外出人们对家的思恋及寄托。逢年过节,家人会在村里的青石板道上铺上一层厚厚的黄沙,寓意“黄沙铺道”欢迎归家。又因这个亭子是建在旁边小溪的堤坝上,故称之为沙堤亭。站在亭子里,脚下还能看见用青石板拼成的汉字“回”。亭子上下三层,中间空,上有回廊,飞檐翘角。从不同角度看,每个平面均为八角,又名八角亭,微风吹过,悬挂在亭角的铁马飞铃叮当作响,亭子的旁边屹立着一棵老树,树龄据称已有400多年,只见老树上有人们祈愿系上的许多随风飘动的红幡条,显然这株饱经风霜的古树在当地已被视为神灵,令远道而来的我们对它肃然起敬。


感悟徽州文化(十四)冬来乡居唐模

       行走在唐模,依稀穿行在时空的记忆中,有种陶醉其中迷离恍惚的感觉,仿佛悠然游荡在远离尘世的仙境里。唐模如诗,浪漫却如此真切,唐模如梦,茫然却并不遥远。唐模如画,绚丽却又置身其中,离别之时,终于豁然开朗醒悟过来,原来那种对唐模一见如故的倾心,是源自记忆深处熟读成诵的经典诗文,是脑海之中时常回放的熟悉画面,是珍藏心底深切向往的精神家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