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悟徽州文化(十二)徽韵水墨西递

(2017-01-23 06:18:18)
标签:

徽州

旅游

摄影

分类: 旅行影迹

感悟徽州文化(十二)徽韵水墨西递

        西递古村落相距宏村二十多公里,因两处景点各具特色,也让我们倾慕已久。车抵西递,一个静卧于青山绿水之间的古村落展现在我的眼前,她像是一缕淡淡的清风,黑白色调,云遮雾罩,叫人恍然以为自己走入了画里。屹立于村口的胡文光刺史坊,它是西递村的标志性建筑,好似一位四百多岁的饱经沧桑的老学究,向我们娓娓诉说着西递村古老的世俗故事,诉说着西递村曾经的富贵荣耀与显赫地位。


感悟徽州文化(十二)徽韵水墨西递

        顺着湖畔,穿过门道,一条清幽的小巷顺势而来,斑驳的青砖旧墙,已腐朽的木窗阁,曾经艳丽耀眼的描金线条淹没在岁月的尘埃里。不由觉得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容颜改,爬上砖墙的蔓藤恐有小轩窗,正梳妆的意思。生命不曾延长,却是不断繁衍,旧的东西兴许要亡,但总有些回忆,难以抹去。这样的思想来得强烈,隐隐竟然还能听见过去那嘈杂的声音,从风中来,从远处来,从一砖一瓦来,断断续续,掺夹着古老徽州的苍凉与兴衰。


感悟徽州文化(十二)徽韵水墨西递

感悟徽州文化(十二)徽韵水墨西递

  漫步在西递的小巷,只见这里高墙深巷,狭长的青石板路,纵横交错,使我们如置身迷宫。这里无一不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晃如进入了一座楹联大展园,家家庭堂楹联扑面,看着看着就记不清究竟看了多少幅,有些看上去类似于大白话式的楹联,却给人们深刻的印象。西递人崇尚儒学,熟读经书,博通古今,但他们中的一部分审时度势,告别家乡,外出经商,经商成功后,在仕途上也一帆风顺。这种由儒而商,由商而官,官商结合的经营模式创造积累了巨大财富。他们就用挣来的钱来建造精美豪华的房子,这些楼房,有的造型别致,有的用料考究,有的园林秀美,有的装饰高雅。用奇特的建筑来显示主人雄厚的财产和显赫的身份。


感悟徽州文化(十二)徽韵水墨西递

感悟徽州文化(十二)徽韵水墨西递

  行走在西递村中,你会迷失在略带潮湿的空气里,与北方建筑的质朴和京都建筑的宏大不同,这里高高耸起的马头墙,灰白相间的建筑色彩,青石铺就的石板路,镂空雕花的窗棂门楣,每一个细节里都渗透进了徽州文化的因子。凌云阁,瑞玉亭,桃李园,大夫第,一样的砖石结构民居,却在匠人的别出心裁下,变幻出截然不同的风格来。可以温婉,可以灵秀,可以书卷气也可以气势俨然。再加上江南建筑小中见大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建筑特色。行走在西递的巷陌街道中,遇到的古宅都曾经留下过浓墨重彩的印记。


感悟徽州文化(十二)徽韵水墨西递

感悟徽州文化(十二)徽韵水墨西递

       西递的民居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多为两层或三层楼房,村落空间变化参差不齐、错落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房屋防火、防风、防盗,灰白色的墙、青黑色的瓦、飞翘的檐角、富有韵律的马头墙,就像一匹匹骏马的头,昂首嘶鸣、威武雄壮。各家各户的宅院富丽雅致,精巧的花园,石雕、砖雕、木雕“三雕”工艺的娴熟逼真、惟妙惟肖——奇花异卉、飞禽走兽、亭台楼阁、人物戏文等都体现着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大门也颇有讲究,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门楣上刻有各式砖雕,这种装饰不仅起到美化大门的作用,而且也显示屋主的身份和地位。


感悟徽州文化(十二)徽韵水墨西递

感悟徽州文化(十二)徽韵水墨西递

        踏上厚重斑驳的青石板路,曾经铭记过多少人的脚步,那些沧桑的建筑,记载着多少的传奇。走出去的年少轻狂,带回来却是功成名就,这一方水土养育了无数的天之骄子,造就了传诵不绝的风流韵事。小小的村落阡陌纵横,浓浓的文化迎面而来。那方歙砚被赋予了太多的期望,婉约清秀的店家仿佛来自于久远的朝代,脱俗的风姿、优雅的谈吐, 心情也开始变得闲淡。


感悟徽州文化(十二)徽韵水墨西递

       我们踩着用古老青石铺就的巷间小路,续前行,到了西递,才知道不同的牌坊可以如此高大的耸立。到了西递,才知道徽州古民居的厅堂摆设可以那般相似,走近厅堂,一路观望着那样古老的遗训与教导,仿佛传统的,世袭的,家族的威严,礼教的尊荣,又摆在了人们的面前,使人禁不住在心底下闪过一丝恐慌的暗流。到了西递,才知道那些三眼井口还刻画和流传着商妇思夫的痕迹,才知道旧时妇嫂的生活是多么的悲凉,或许先辈的妇儒们也只有在井边洗刷时,才能享受阳光的滋润与温暖。到了西递,才知道这里的人们自古就是读书的料子,有多少百年的遗训成为一副副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把读书奉为立身创业之根本的道理发挥的淋漓尽致。到了西递才知道,诗画之作是那般昌盛,真是富商亦儒。


感悟徽州文化(十二)徽韵水墨西递

感悟徽州文化(十二)徽韵水墨西递

       我喜欢在西递的小巷里游荡,一条条曲折幽深的小巷是西递的脉络。窄巷里你似乎能闻得到村子里弥漫着的古旧温雅的气息。黟县青石板有了徽墨的光泽,古朴而凝重,该有多少代人走过,青石板才会被摩挲得如此光滑细腻如歙砚,仿佛是来自遥远的历史深处,悠悠地向我们述说着什么。西递最古老的应该是这些石板路,村里明代以前的建筑遗存已经不多了,也许只有这些黝黑的青石板陪着西递走过了千年。巷子里曾回荡过多少徽商回家的匆匆脚步声,也曾有数不清的达官贵人很喧闹地走过。曾经的粉墙经岁月风雨的洗刷,在那种特有的灰白淡黄的色调中,透着曾经辉煌与显赫的痕迹,只有瓦片和屋顶依旧黛青,尽显洗尽铅华之后的淡定。


感悟徽州文化(十二)徽韵水墨西递

感悟徽州文化(十二)徽韵水墨西递

感悟徽州文化(十二)徽韵水墨西递

       暮色渐临,炊烟已起,人家烟火的味道便开始弥漫在整个深巷陋弄,游客似乎散去无几,剩下我与友人还在迈着步子。农家的女主人端着饭碗站在自家的大门处,一边瞧着我们,一边吃着饭菜,这是一种享受,也是城里头没有的景象。我喜欢这样的平淡,真实,之所以喜欢走走停停,也正是因为真实,这是如今已难得的一种奢侈。只是夜色来得太快,总是来不及将这村落收藏眼底,就已经匆匆收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