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徽州文化(一) 引言

标签:
徽州旅游摄影杂谈 |
分类: 旅行影迹 |
我自为蒙古人,对徽州文化知之甚少。面对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诸多名人和程朱理学以及新安画派的滥觞之地,一个能够产生最具代表中国文化形象的湖笔、徽墨、宣纸、歙砚文房四宝的文化沉淀地,我有一种面高山而敬畏、临深渊不可以泅渡的陌生。只能走近,而不能够深入,我们在游览中感悟徽州的蓝天白云、绿树瓦舍、青山碧水,我们能够读懂那些繁复精美的雕花门楼和粉墙黛瓦之中深藏的中国文化的底蕴么?
徽州有天下第一奇山黄山,还有称为五大道家名山之一的齐云山,群山环绕中,秀美的新安江穿流而下,峰峦叠翠、村落绵延,如诗如画。由于数百年较少战火和兵燹,这里遗留着相当完好的自然景观和民俗景观,青山绿水之中点缀着粉墙、黛瓦、马头墙,更显清幽静谧。徽州曾有“海内十分宝,徽商藏三分”的说法。正因为相对发达的经济背景,徽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文状态,形成了自己在建筑、文化、艺术、哲学、数学、医药等方面的辉煌,从而拥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的美誉称。走进徽州,如同走进一幅幅中国画。青山绿水间,群鸭戏水,渔舟唱晚,土坡田野上,桑林滴翠,牧人归迟,炊烟袅袅处,隐现着小桥流水人家。徽州是异常奇特的,也是鬼斧神工的,那种美丽,宁静,神秘,自然和天籁,的确是这个世界上不可多得的。

走进古徽州民居的小巷里,印证的是无数文人笔下描绘的意境。沿着青石小路蜿蜒向前,小巷曲折幽深,深宅大院间白墙黑瓦上的斑驳和瓦菲,任世人读出岁月的沧桑与世事的悲凉。遥想当年徽商少小离别家乡,鸡鸣早行,晓风残月,而怨妇倚楼远望远去的背影,年复一年,说不完道不尽许多离愁和相思。而这些相思,年复一年,随着岁月流淌,月盈月亏,都化作了矗立在徽州古道上那许多高大的牌坊,华美而寂静,无声地向世人述说着那并未远去的故事。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的徽州文化,更难能可贵的是千百年来对文化的一代一代地传承和坚守,无论是天灾还是兵燹。才有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徽州文化的美丽,更能体会到中国几千年灿烂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以为徽州文化不失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千年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