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郭亮村壁挂公路观景台上向下俯视,那一辆辆像甲壳虫似的汽车在如丝带般的公路上爬动,忽而躲进深山,忽而出现在我的视野里。向对面望去,如刀砍斧剁的红崖绝壁映入眼帘,我一阵眩晕,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几乎让我喘不过气来,一股巨大力量向我涌来,我的内心感到了强烈的震撼。在这里,人是如此的渺小,眼前的绝壁有1000多米,最深处有200余米。就是这处绝壁,承载着郭亮人太多的情结和记忆。在过去几千年的岁月里,郭亮村极其贫穷闭塞,没有通往外界的路,要想走出大山,获取生活所需,只有冒着生命危险,走接近九十度的天梯。天梯位于200米深的悬崖之上,有720级台阶,最窄处仅能容一个人穿过,为此,不知有多少人命丧绝壁。大山外面的小伙不愿娶郭亮村的姑娘,更没有姑娘愿意嫁到郭亮。



时光翻到1972年,村支书申明信发誓要走出天梯,向绝壁要生路,他以十三名青壮劳力为主力,男女老幼齐上阵,在没有机械、电力的情况下,靠人工耗时五年,用土办法一钎一锤在坚硬的绝壁上硬是开凿了一条长1250米,宽6米,高4米的隧道。据说光是钢钎就打凸了10多吨,打烂铁锤上千个。当地有民谣:“十三壮士出郭亮,抡锤执钎凿太行。打通天崭破石壁,横断千仞穿一廊”。
十三壮士每天只有0.12元的伙食费,一日三餐是玉米粥、玉米饼和窝头野菜。郭亮村人卖光了牲畜和成材的林木,全村的老老少少,无论男女都利用农闲外出打工,用所挣到的全部收入购买雷管、炸药等材料。十三壮士腰系大绳凌空作业,钢钎凿赤岩、铁锤破岩壁、抡锤打钎放炮,炸出的岩渣全村人都来清理,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8岁的娃娃,人人上工地,大岩块用力搬、挪、抬、翻、推至到崖下,小块装进筐、篓、篮子里,倾倒到崖下,人人肩头成茧,手上十指出血,郭亮洞于1977年5月1日通车。为此
,王怀堂等村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条绝壁长廊,被日本裕田影视公司惊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可以说,没有老支书带头开凿的这条绝壁隧道,就没有如今的郭亮村。




从观景台下来,我的思绪一直停留在那个如火如荼的年代,穿过红石桥,我迫不及待的赶到“绝壁长廊”隧道。
这条绝壁长廊,是走进郭亮村的必经之路,整条长廊蜿蜒盘旋、忽明忽暗、上下不一,洞壁有的整齐平坦,有的参差不齐,形状各异。走在廊内,用手触摸冰凉的石壁,还能触碰到一道道打凿的石痕,这是属于历史的痕迹。从平整光滑的洞顶洞侧的采光口外望,或是一朵山花飘摇在风中,或是万丈奇石屹立于眼前。 从介绍得知,在未打通郭亮洞之前,抵达郭亮村必须要穿行太行大峡谷走“天梯”,天梯是由一块块不整齐的岩石垒成的,也有或直接在90度角的岩壁上凿出来的石坑,十分险要和崎岖,但在当时这是出山唯一的道路。这简直就是一处人间奇迹。隧道位于距地面100多米高的悬崖,留有24个孔洞。原本是开凿隧道时向外运送石料之用,现已成为绝佳的观光窗口。透过孔洞,百米悬崖近在咫尺,如一位顶天立地的天神降临人间。置身于长廊,轻抚着钢钎凿出的突兀印痕,我的耳边仿佛响起了“叮叮当当”凿石开山的铿锵声,这是时代最壮美的主旋律,这是感天动地的太行魂。此刻的我,不觉肃然起敬,在这里人的伟大得到了完美地诠释。




我的思绪混乱搅和,走走停停,停停歇歇,积累了更多的胡思乱想,变得非常沉重,停一次,就汹涌而来更多想法,歇一次,就让思绪变得更加拥挤。在万丈绝壁中靠山民的人力凿出一条1200多米长的齐整公路,听起来几乎是个愚公移山的故事,每个亲身去过太行山郭亮村的游人,都会为此敬佩和惊叹。从公路上35个凿开的山体“天窗”向外望去,南太行山的红岩绝壁,如此磅礴大气,苍莽巍峨,又气吞山河,现代版愚公移山的真实故事。




郭亮洞吸引无数背包客、骑行爱好者、摄影爱好者、攀岩爱好者、美术学者等现代游客的前来,从凿洞村民为处理碎裂的山石而开挖出的天窗中,捕捉到的无数太行美景,每一个“窗户”移步望去,太行山恢宏气势因为光线、日照角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感觉。大自然是伟大的,但敢于面对大自然、适应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人更伟大。站在郭亮洞前,我看到太行魂在我眼前瞬间凝固。
郭亮村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便是除了路还是路,世界上的道路很多,条条道路都可以通罗马。然而,在郭亮洞没有打通之前,通往郭亮的路只有一条。而这,具体地说不是路,是天梯,是凿在垂直绝壁之上的,以“之”字拐的形式不断向上攀延的石梯,人们姑且地叫它天梯。
络绎不绝的游人眼看着万丈深渊冷汗飕飕,感叹如此长廊怎样造就,我们站在长廊的崖边洞口,望向峡谷对面的绝壁,一样峭立笔直,一样直入云端,不说攀登,就是看着也令人望而生畏,头晕目眩,可想当年那些开凿者是如何艰难完成。站在天梯上,极目远眺,山下田畴阡陌纵横,绿色的田野正蓬勃生长,稀疏的民居点缀在一排排高大的白杨中,极具北方田园特色。侧望,冷硬的山岚重重叠叠,光秃秃的山顶上只有裸露的岩石,大概是缺水的缘故,这里的生命显得尤其艰难与苍白。现实与诗意,形成强烈的对比,我久久徘徊的目光,总找不到落脚的地方。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