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隶篆获奖作品全接触
| 分类: 展赛信息 |
http://s2/mw690/006a4xLyzy6ZBXQiKEVb1&690
提名评委:曹宝麟
说来或许会得罪人,近年来的隶书时风被几家评委面目所塑造,经过培训而克隆,几乎千篇一律。处于古文字最下端的隶书,毕竟还是需要以追求古意为尚。唐人八分已严重程式,迹近版刻。古意之难得,只能从学古中潜移默化。然而,走捷径的美术化制作趋向已使古意日渐浇漓,令人惘然。
高岩的巨幅隶书气息醇古,一看即知是经过长期的汉碑临习酝酿得之。它有摩崖的雄浑气势,兼得汉碑中如《张迁》、《郙阁》一路平正大气的精神。它的雄浑避免了粗浊,正大又不流于呆滞,达到如此境界,难能可贵。
我本属行草组评委,评奖阶段尽管打破书体界限,但推荐一个隶书作者是否越俎代庖?我年轻时曾学过汉隶,个中精窳自能分辨。但愿此举使一个优秀的隶书作者不致埋没,更使踏踏实实则古的学风得到弘扬。
乔延坤(河南)隶书节录《孝经》中堂230cm×109cm
http://s7/mw690/006a4xLyzy6ZBY4iVKe06&690
提名评委:鲍贤伦
数十万计的竹木简牍和帛书的出土是二十世纪考古事业的伟大成就,也给当代书法创作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最近二三十年来,参用简牍法进行隶书创作已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其中一些人学古不深,或作奇怪之形状,或堕油滑之弊端;又有一些人学古不可谓不深,却亦步亦趋在仿竹简纸上书写,自套枷锁将创作降格为摹古制作。乔延坤这件作品学古而能自运,从众多学简作品中脱颖而出,令人眼前一亮。
从技术上分析,作者对秦汉简牍帛书下过一番扎实功夫。字形多有所本,修短方圆又根据创作需要协调处置;用笔徐疾得当,轻重适宜;墨色枯润相间,虽然刻意却不突兀;章法上大量的横平竖直笔划处理具有很好的稳定感,少部分斜线长划加上段落圆点以及三条暖色隔线,恰到好处地丰富了节奏变化,行距字距疏朗透气,600余字竟无促迫之感。整件作品透露出古雅温润的气息。
当然作者也需警惕作品中露出的那一点点扁笔端倪,秦简本身有此种笔法,但放大到纸面上还须谨慎才好。
许全业(福建)隶书君子贤者联240cm×50cm×2
http://s13/mw690/006a4xLyzy6ZBYamTP66c&690
提名评委:张继
隶书在东汉时期达到鼎盛,且“每碑一奇,莫有同者”,可谓众美纷呈,格调高古、气息醇厚是其共同的审美特征。此件大字隶书对联作品,即较为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了这一要点。此作明显师法汉《石门颂》,用笔厚重苍劲,亦不失灵变。结字以法为基,稳中求动,收放适度。总体看来气象浑穆,笔墨沉雄,不失为一件佳作。尤其以大字表现,更是难能可贵。作大字不易,其用笔、结字及墨法均难以驾驭。相对于来稿中大批量密密麻麻的小字作品,大字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不仅让观众为之神情振奋,其审美价值更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从发展眼光看,此作若能在诸艺的融汇及个性的表现上再有所拓展,其艺术质量将会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张志鸿(山东)隶书《澄玄堂乙未诗稿》中堂239cm×116cm
http://s4/mw690/006a4xLyzy6ZBYhAnh9b3&690
提名评委:何应辉
张志鸿隶书中堂用笔凝炼简劲、从容自然,结字端雅而富含生动变化,并无矫揉造作之弊,可以见得其在汉隶碑刻中多方化取、纳于己用的积淀与功力。通篇呼应协调,意连势全,气象丰丽、博洽、朗练。此作堪当本展隶书中之优秀者,若用笔再加沉厚,结字损巧益拙,或可更进一境。
王玺(上海)篆书《石涛论画》中堂240cm×117cm
http://s8/mw690/006a4xLyzy6ZBYnRWK317&690
提名评委:翟万益
小篆经清代发展,风格多样,当代大有超越之势。王玺此幅本于撝叔而结体爽朗,气度昂然,运笔酣畅,率意而为,书写中赋予了抒情性,在风格追求上不固守一家,多方取法,具有朴茂恣肆之气象。上下两段文字,上用行书,下用隶书,可以看出作者较宽的书法路子,但比起主体略有逊色,尚须强化。小篆内容为《苦瓜和尚画语录》四时章中前大段,文字多处有误,但瑕不掩瑜。
http://s4/mw690/006a4xLyzy6ZBYtSYaTf3&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