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承彬浅谈《山海经》之《鹊山 招摇山》(1)
(2016-07-29 07:00:47)
邱承彬浅谈《山海经》之《鹊山 招摇山》(1)
山海经 南山第一经
《鹊山招摇山》原文:
南山经之首,曰鹊(què)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jiǔ)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ɡòu)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gǔ),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pèi),佩之无瘕(jiǎ)疾。
部分注释:
1.经:经典或某些专门性的著作。一说指经历;一说为衍文。
2.鹊山:山系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即南岭山脉;一说可能是今广西漓江上游的猫儿山。
3.招摇之山:即招摇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即今广东连县北湘粤界上的方山;一说可能是今广西的十万大山。
4.西海:水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今广西桂林附近古时的水泽;一说指北部湾。
5.桂:桂花树,又叫木犀,花有特殊香气。
6.华:同“花”。
7.祝余:植物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山韭菜,一说指天门冬。
8.榖(gǔ):树名,即构树,落叶乔木,叶子卵形,开淡绿色花。
9.理:纹理。
10.迷榖:传说中的一种植物。一说即榖树;一说特指雌性榖树。
11.禺:兽名,猴属,似猕猴而较大,赤目,长尾。
12.狌狌(xīnɡ
xīnɡ):即猩猩,哺乳动物,比猴子大,两臂长,全身有赤褐色长毛。
13.丽(jǐ)之水:即丽水,水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今广东的连江;一说14.指漓江;一说指位于今广西的钦江。
15.海:一说指西海;一说指南海,位于中国南部的某一海域。
16.育沛:所指待考。一说指琥珀或琥珀类的东西;一说指玳瑁(dài
mào),一种外形像龟的爬行动物,生活在海洋中。
17.瘕(jiǎ):病名,指由寄生虫引起的腹内结块。
白话译文:
南山经中的首列山系叫做鹊山。鹊山的首座山叫做招摇山,它濒临西海上端。山上生长的树种多为桂树,并且蕴涵有大量的金矿和玉石。山中生长有一种草,形状很像韭菜,开着一种青色的小花。这种草名叫祝余,人吃了这种草就没有饥饿感了。山上生长着一种树木,形状很像构树一样,木纹是黑色的,它开出的花叶光芒四照。这种树林名叫迷榖。人将这种花叶佩带在身上就不会迷路。山上还有一种野兽,长相很像猕猴,但长着一双白色的耳朵。它时而爬行,时而像人一样站立行走,这种野兽名叫狌狌,人若吃了这种野兽就会变得非常健走。山下的一条丽水向西流入大海。丽水盛产一种名叫育沛的东西,若将这种贝壳佩带在身上可以防止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参照《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