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承彬浅谈北京颐和园奇观(鲁网新闻)
邱承彬浅谈北京颐和园奇观(鲁网新闻)
本文作者:邱承彬(天珠学者、佛学者、传统文化学者,藏名-扎西多吉,网名-神奇的天珠,号-六不居士,办公地点-六不精舍)
鲁网7月8日讯 北京的颐和园与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江苏苏州的拙政园、江苏苏州的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据相关记载,金、元、明时期,北京西北郊有山名曰“瓮山”,为燕山余脉。山下有湖,叫七里澧(lǐ),又叫大泊湖、瓮山泊、西湖等。金朝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金朝第四位皇帝完颜亮在此设置金山行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接济漕运用水的需要,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开辟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势增大,成为保障宫廷用水和接济漕运(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它是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方式)的蓄水库。明朝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明孝宗朱祐樘的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前建“圆静寺”,后荒废。此后瓮山周围的园林逐渐增多。明武宗朱厚照在湖滨修建行宫,称“好山园”,为皇室园林。相传明武宗朱厚照、明神宗朱翊钧都曾在此泛舟游乐。明熹宗朱由校时,魏忠贤曾将好山园据为己有。
清朝乾隆初年,北京西郊海淀一带的园林增多,大量的园林用水使得耗水量与日俱增,当时园林用水除了流量较小的万泉河水系外,多来自玉泉山发源、流入西湖之水,而这也是明代以来通惠河的水源。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为了筹备其母崇德皇太后(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熹贵妃,镶黄旗满洲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下皇四子爱新觉罗·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的60大寿,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为由下令拓挖西湖,拦截西山、玉泉山、寿安山来水,并在西湖的西边开挖高水湖和养水湖,以此三湖作为蓄水库,保证宫廷园林用水,并为周围农田提供灌溉用水。乾隆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为依据,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从昆明湖挖出的土石方堆筑于湖北的瓮山上,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乾隆总计花费
颐和园最初的设计师是当时的宫廷画师、建筑设计师郎世宁。其设计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将颐和园建成了一座大型山水园林。颐和园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之地。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
仁寿殿、乐寿堂、万寿山、昆明湖、佛香阁、排云殿、智慧海、长廊、文昌阁、苏州街、十七孔桥等是颐和园的主要景点。
颐和园仁寿殿(清漪园时名勤政殿),在乾隆与光绪两个历史时期均为皇帝临朝理政之所,其陈设主体布局大致相同,均为皇家宫殿特定的陈设形式。但陈设的物品各异,颐和园时期较清漪园时期陈设豪华很多。现殿内陈设中心部分沿续了光绪时期的原样,其余陈设略有变化,原殿内的文物、图书、家具,除在殿内展出外,大部分收入文物库房保存。
颐和园乐寿堂是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原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被毁,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重建。乐寿堂面朝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乐寿堂庭院内陈列着铜鹿、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院内花卉植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花满院,寓“玉堂富贵”之意。
万寿山属燕山余脉,高58.59米。建筑群依山而筑,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后山有藏传佛教建筑和屹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山上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组体量大而形象丰富的中央建筑群。后山的景观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环境。除中部的佛寺“须弥灵境”外,建筑物大都集中为若干处自成一体,与周围环境组成精致的小园林。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长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湖区建筑主要集中在三个岛上。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桥是有意识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
排云殿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排云”二字取自郭璞诗“神仙排云山,但见金银台”,比喻似在云雾缭绕的仙山琼阁中,神仙即将露面。
智慧海是万寿山顶最高处一座佛教建筑,是一座完全由砖石砌成的无梁佛殿,由拱券结构组成。建筑外层全部精美的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上部用少量紫色、蓝色的琉璃瓦盖顶,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智慧海”一词为佛教用语,本意是赞扬佛的智慧如大海,佛法无边。该建筑虽极像木结构,但实际上没有一根木料,全部用石砖发券(fā xuàn)砌成的,没有枋檩承重,所以称为“无梁殿”。又因殿内供奉了无量寿佛,所以也称它为“无量殿”。
长廊面向昆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
苏州街又称“买卖街”,是后湖两岸仿江南水乡——苏州而建的买卖街。清漪园时期岸上有各式店铺,如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金银首饰楼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皇帝游幸时开始“营业”。后湖岸边的数十处店铺1860年被列强焚毁。1986年重建。
http://s4/mw690/0069PdEvzy735mbEi6n43&690
北京地铁北宫门站下车,不远就是颐和园北宫门。
http://s13/mw690/0069PdEvzy735mcTs16bc&690
北京颐和园北宫门(邱荆義摄影)
http://s11/mw690/0069PdEvzy735mequLw0a&690
颐和园苏州街局部(赵颜摄影)
http://s12/mw690/0069PdEvzy735mfMN5N9b&690
北京颐和园苏州街局部(赵颜摄影)
http://s4/mw690/0069PdEvzy735mi0VX553&690
颐和园苏州街局部(田加腾摄影)
北京颐和园苏州街局部(田加腾摄影)
北京颐和园苏州街局部
颐和园苏州街局部(田梦摄影)
颐和园万寿山后山狮子与佛塔
颐和园后山吉祥旋石雕(田梦摄影)
颐和园万寿山后山琉璃瓦(田梦摄影)
颐和园万寿山后山代表四大部洲的建筑之一
颐和园万寿山后山代表四大部洲的建筑之一
颐和园万寿山后山仿布达拉宫建筑
颐和园万寿山后山琉璃瓦当螭吻
颐和园万寿山后山琉璃瓦当螭吻神兽
颐和园万寿山后山多宝阁(邱荆義摄影)
颐和园万寿山后山佛塔(邱荆義摄影)
颐和园万寿山山顶智慧海-无梁殿-无量殿
颐和园万寿山山顶智慧海万佛琉璃墙
颐和园万寿山山顶智慧海万佛琉璃墙
颐和园智慧海供奉的佛像(荆玉英摄影)
颐和园众香界牌坊(荆玉英摄影)
颐和园万寿山前山佛香阁(邱荆義摄影)
颐和园从万寿山看山前的建筑及昆明湖(张鹏摄影)
万寿山前山的建筑局部(张鹏摄影)
佛香阁简介
春和元气门额(韩文鹏摄影)
颐和园佛香阁(韩文鹏摄影)
颐和园金刚座
颐和园金刚座
颐和园芳辉殿(庄克铠摄影)
芳辉殿简介(庄克铠摄影)
万寿无疆门额(荆玉英摄影)
排云门门额
排云门前牌坊“云辉玉宇”
颐和园长廊(邱荆義摄影)
颐和园乐寿堂(吴桂荣摄影)
颐和园仁寿殿
颐和园仁寿门
颐和园文昌阁
雾中的佛香阁智慧海仙境
雾中的十七孔桥仙境
颐和园十七孔桥狮子(吴桂荣摄影)
颐和园八角亭
颐和园穿过十七孔桥岛上凌霄牌坊(刘志霞摄影)
颐和园穿过十七孔桥岛上映日牌坊
颐和园穿过十七孔桥岛上彩虹牌坊
雾中颐和园昆明湖上的落日仙境
岛上的莲花柱头
北京颐和园古迹众多,风景秀丽,建筑精美,是世界园林史上的奇迹,也是一处理想的旅游胜。
-
http://sports.sdnews.com.cn/txzq/201607/W020160708303010695016.jpg
欧洲杯-法国2-0德国杀进决赛
-
http://news.sdnews.com.cn/gn/201607/W020160707413695513424.jpg
洪水中,有我在!
-
http://news.sdnews.com.cn/gn/201607/W020160707401059646476.jpg
超强台风“尼伯特”逼近
-
http://sd.sdnews.com.cn/yw/201607/W020160707384280105911.jpg
今日小暑:“上蒸下煮”迎“三伏”
-
http://news.sdnews.com.cn/gn/201607/W020160706537018227556.jpg
李克强冒雨赴武汉长江干堤管涌现场指挥救灾
-
http://news.sdnews.com.cn/st/201607/W020160706533509158041.jpg
安徽“诀别猪”死里逃生现场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