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看报观影笔记 |
原著、84电影版、2014剧集版《人生》三者结局中,比较喜欢的是电视剧《人生》的结局,很大程度上,改编播映时接近我“饮羽去弦”时代,所以,认同感比较强。
加之,它又是开放式结局,而我又对此类结局比较感兴趣,所以是为喜欢。
加林选择了巧珍,还是黄亚萍,电视剧结尾并没有给出答案,观众心中自有各自的抉择。
而在原著和电影《人生》,加林没有如此多以及更为好似“棘手”的选择。
因为巧珍嫁作了人妇,不像电视剧里,毛驴迎亲途中,巧珍反悔表歉意而决然去找加林哥。黄亚萍在加林表明一切后没有跟来归乡途中,不像电视剧里,黄亚萍与父亲对话后,愤然决定,跟来归乡途中,到农村和加林生活。
记得我第一次看完原著《人生》后,信手在纸上写了八个短句,可惜在四年前的夏天,跟随我那几本日记一同化为灰烬了,如今依稀记得零散的两三句“加林一变求功名”“丢了……丢了金”“重整人生莫慌慌”。
是啊,原著、电影《人生》最后,加林与巧珍还互相惦念着,可不能回头了(在当时,特别是农村来说),而黄亚萍将往南京方向去了,孑然一身的加林,迈着脚步,徒步一步步地回到家乡。
“事非经过不知难”,为数不多的日子里,几多变故,生枝节外,无疑会给加林带来心理上的冲击。
而在生活的不知何时来的冲击面前,加林会迅速的思考人生,因为加林在当时来说,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能够在事物变化的过程中,反身自省,知晓自己走过的路,哪几步,走的不稳妥。
至于以后加林,是像孙少安一样,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大有所为”呢?还是像孙少平一样出外谋生呢?无论如何,加林都在寻找着自己的人生。
而电视剧《人生》的结局是开放式的,给了高加林选择,是选择巧珍呢?还是选择黄亚萍?
如果,巧珍像原著、电影《人生》里一样,嫁作人妇了,而黄亚萍赶来高加林回乡途中,那么,就不难选择了,两个选择,选择黄亚萍,不选黄亚萍。
或者说,黄亚萍像原著、电影《人生》里一样,没有赶来高加林回乡途中,而巧珍没有嫁作人妇,那么,更不难选择了。
一段时间后,两人“摒弃前嫌”,重归于好,高加林选择巧珍,虽然,仍会有不选择巧珍的可能性,但相对来说,比较小。
难就难在,巧珍与黄亚萍都来寻找高加林了,诚然,高加林选择巧珍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劝说黄亚萍也会是一场感人的对话,且不说,黄亚萍能不能适应农村生活,就说,黄亚萍在她当时那个青春热烈的时候,对高加林的感情是比较深的。
如果,选择了黄亚萍,以后婚姻生活会充满阳光吗?巧珍还没嫁作人妇,那她鼓起的勇气也就付之东流,三人怎样在村子里,迎来早晨送走晚霞,免不了低头不见抬头见。
如果,选择了巧珍,以后婚姻生活会甜蜜蜜吗?黄亚萍赶来了高加林回乡途中,也许是她一时的冲动,真切但短暂,也许抱定了决心……
少平“失去”了晓霞,一人独赴古塔山杜梨树下之约,没有接受金秀的告白,《平凡的世界》最后也没有明确地写,少平选择了师母惠英,也许的确是没有,至于以后在煤矿如何过光景,很大程度上会如少平说的那样,去进修学习,增广见闻。
而高加林在今后的光景中,就是选择了巧珍,也会继续的在平凡的世界里走自己平凡的人生,但不可否认的是,加林的光景不会差起孙少安。
原著的改编,往往带有时代的映照,原著与电影《人生》都产生于八十年代,距离电视剧《人生》的出现有不少年头,而在这时光流转里,世情思潮涌动,不一而足,在时代的变化里,提出新的人生思考,是为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