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8@365惠州对句辑录(含剖析)

(2019-07-27 06:40:06)
标签:

365


惠州对句辑录(含剖析)

208@365惠州对句辑录(含剖析) 

日前,应恵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黄昶武(木溪)之邀,为恵州诗词楹联群出对句,让联友作对,以活跃联坛气氛。余据恵州西湖之历史文化,出句为:“西湖水泛东坡韵”。 恵州及各地联友积极参与应对,计有共394人,得对句609比。联坛学习气氛之浓厚,令人十分高兴!出句既以惠州西湖之历史文化为题,对句当与此主题相关联为上。但出句不设限,故以其它题材作对亦可。600余比对句中不乏好句,然而要对好此句亦非易事。故钟应球、李阳才两位联家作分析,指导创作,甚好。为引导欣赏,特请罗辉联家从对句中推荐59比,供联友赏读。此同题应对创作活动,希望能为联友们提供一个交流学习之平台。

半尘居主

208@365惠州对句辑录(含剖析)


(一)出句剖析

剖析一:高州  钟应球(广东联坛十老)

         

    邹继海先生出句“西湖水泛東坡韵”,语言通俗,内涵隽永,妙不可言。此出句看似简单,实则难度甚高,机关重重:

1. “西湖”与“東坡”自对,且有互为依存关系:西湖佳境触发了東坡灵感;東坡杰作提高了西湖声誉。

2. 東坡为人名。

3. 顶节与头节之间也关系密切:无水不成湖。

    現搜索枯肠,仅得两句以抛砖引玉。

    出句:西湖水泛東坡韵

对句一:大学风行小戴篇。

        注:大学原为小戴礼记中的一篇。

对句二:三径风飘五斗情。

        注:唐王绩善饮,自号五斗先生。晋陶潜亦善饮,也因五斗扬名。

看了化州市颜运林老师的对句:“北海山飘南岭音”。我以为句中“山”字拟改为“浪”(波亦可)为好。北海除海洋之义外,还可以是地名,市名。但与山都没有逻辑关系。即使其中有山,也是局部,能飘出南音机率甚少,故不成立。而浪()飘出船舶中的南音,实属正常。至于北海市,原属广东钦州,讲粤语且滨海,浪飘南音就更好理解了。这样,此句虽未能全部破解机关,但作为完整工对角度看,似可列作成品。

 

剖析二:韶关  李阳才(韶关市楹联与诗词学会副会长)

      最近,广东省楹联学会邹继海会长为惠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出句:西湖水泛东坡韵。这出句该如何应对谈点个人看法:

一、审题。

     凡应对别人的出句,一定要先审题,只有把出句充分理解透了下笔才不会离题。审题需要注意哪几个环节呢?

      一审句式结构。每个句子组成都会通过一个结构方式表达出来,

西湖水//东坡/韵;这个句子可以这样断句,这是一个散句。也可以断成律句:西湖/水泛/东坡/韵;这两种断句都成立。

      二审词性结构。每个句式结构都要用不同的词性组合起来组成句子,如果要对得工整,必须审清词性结构,词性位置,甚至小类词都要尽量考虑到。

西湖水泛东坡韵。这里无论是西湖水还是西湖/水,都属名词性;泛,动词;东坡韵,东坡/韵,都属名词性。

      三审平仄格律。每个句子,无论是律句还是散句,都有平仄格律的合律安排。要注意律句和散句的不同平仄位置,还要注意句子是以古音还是用今音出的,便于对句时用相同的音进行应对。

      四审机关巧设。为了增加对句难度和巧趣,出句者往往会在句子加入一处甚至多处“机关”。西湖水泛东坡韵:这个句子中,要注意西湖水与东坡韵不仅是是地名加人名,西湖水与东坡还有密切的关联性。并且最好还得兼顾到“西”与“东”的关系,这个比较微妙。

二、应对。

      审清题后,在应对时依出句的句式结构、词性结构、平仄格律、机关设置等要求进行创作。

     应对环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句一定要与出句取得某种关联,也就是常说的“对联对联,既对又联”,对句不要与出句八杆子打不着或没有半毛钱关系。

     西湖水泛东坡韵,这个句子是在广东惠州出的,对句要尽量与惠州有关系,或宽一点起码也要与广东有关系,尽量不要天南地北胡对一通。

      大家一定要明白一点的是,机巧联当作一种练习就好,不是人人都一定能对得完美的。对好机巧联有时得有个机缘巧合,这也就是古人留下很多所谓“难联绝对”,自今无人能对好的原因。

     

(二)推荐赏析59比对句。

推荐者:罗辉(广东省楹联学会副秘书长

说明:近期,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广东楹联学会会长邹继海先生的出句“西湖水泛东坡韵”在微信群上发出,一时间引起各地联友的热烈响应,并积极对句,共收到394人的609比对句。要对好这个出句,实属弗易。正如广东联坛十老钟应球先生、韶关市楹联与诗词学会副会长李阳才先生已作阐述分析,让后学受益良多。在此,首先由衷的敬佩两位楹联大家的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具有扎实而深厚的文学功底,乃后学们学习的榜样!为便于学习与交流,应邹继海会长的要求,余从辑录的对句中推荐了对句59比供广大联友赏读,也可聊以交流共勉吧。如有遗珠或其它不妥之处,各位方家、联友敬请指教和海涵!

 

001、广州  康斯馨(广东楹联名家)

南粤人温北宋情。

 

002、广州  左万青

南国香融北宋风。

 

003、阳江  刘瑞孙

南国风含北宋情。

 

004、黄清平

南海人追北宋风。

 

005、惠州  黄昶武(木溪)

东土风传西子情。

 

006、惠州  黄石禄

东麓亭怀西子情。

:东麓亭即六如亭,位于孤山东麓。

 

007、惠州  邱志忠

北宋词添南国香。

 

008、新会 林劲芳

北宋风熏南国园。

 

009、惠州  罗胜前

白鹤峰传赤子情。

 

010、惠州  李锡钦

南粤词扬北宋风。

 

011、广州  左万青

南粤花迎北国宾。

 

012、云浮  严世洪

南国文韬北宋光。

 

013、惠州  杨成东

南国文存北宋魂。

 

014、惠州  李硕洪

南海潮歌北岛诗。

:北岛,现代著名诗人。

 

015、广州  孙幼明(广东楹联名家)

南岭花迎北国风。

 

016、惠州  李硕洪

赤岭村铭白石词。

:博罗泰美镇有赤岭村。姜白石即姜夔,南宋大词人。

 

017、汕尾  卓临江

点翠洲连丰渚园。

 

018、汕尾  桐影

荔浦园藏太保居。

 

019、花都  龙文英

中国风行大宋词。

 

020、高州  钟应球(广东联坛十老)

大学风行小戴篇。

注:大学原为小戴礼记中的一篇。

 

021、惠州  任改云

南岭风含北国情。

 

022、惠州  朱俊龙

鹅岭云传仙女情。

 

023、惠州 草木人

南海风传北岛诗。

 

024、高州  张景明

北宋诗融南越风。

(南越,既是地名,也指南越国后代)

 

025、惠阳  乐章

客属情融游子心。

 

26、汕尾  吴桂荣

南海礁怀北国春。

 

027、惠州  吴伟强

南嶺云开北斗光。

 

028、韶关  叶丹

南岭梅醇北海樽。

 

029、花都  梁庆

北岭山吹南粤风。

 

030、紫金  郑锦平

东越风传西子情。

 

031、花都  陈明辉

南国风行北岛诗。

北岛:当代著名诗人,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032、高州  钟应球(广东联坛十老)

三径风飘五斗情。

注:唐王绩善饮,自号五斗先生。晋陶潜亦善饮,也因五斗扬名。

 

033 阳江 灿灿

南岭诗描北国春。

 

034、阳春  韦其东

南海波连北鹿情。

(北鹿是浙江温州美女诗人,擅长写情诗)

 

035、阳江  梁国均

南海风温北粤情。

 

036、阳春  杨丽梅

南国人吟北宋诗。

 

037、阳江 关则栋

南岭风吟北岛诗。

 

038、茂名  倪福卿

北斗星辉南海潮。

 

039、汕尾  庄泽洪

北斗星辉南岭村。

 

040、立永

南海潮生中国风。

 

041、花都  廖金有

女侠琴弹子美词。

 

042、怀集  梁祝秦

南岳花催北国春。

 

043、惠州  史明

南海情开北国诗。

注:南海指康南海康有为。

 

044、怀集  文集

北国风梳南海潮。

 

045、紫金  陈少浓

北固楼题南宋诗。

 

046、紫金  李锡球

南岭峰沾北斗光。

 

047、紫金  郑锦平

南国春滋北客心。

 

048、肇庆四会  欧鸿

南岭天辉北斗星。

 

049、云浮  邓思雄

北斗星辉南国天。

 

050、陳惠生

两岸风和一统心。

 

051、惠州  冯伟强

点翠洲开并蒂花。

 

052、紫金  钟宏钊

九曲桥飘五妙仙。

 

053、惠州  王国光

北覌梅开南士魂。

:西湖北畔元妙观曾是宋元丰进士梅蟠的宅园。

 

054、惠州  饶野.

南国人瞻北斗星。

 

055 惠州  黄昶武(木溪)

明月湾藏孝子诗。

 

056、龙门  江柏友

南麓溪流北翠园。

 

057、汕尾  庄泽洪

翠柳丝联明月情。

 

058、惠州  王国光

禅寺兰熏建伯诗。

:棲禅寺原在惠州西湖孤山,明心学丶军事丶教育丶书法大家王阳明曾冒雨登临题诗。

 

059、惠州  周文兴

南岭人和北宋词。

 208@365惠州对句辑录(含剖析)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