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口杯产业:全球最大保温杯生产基地是如何炼成的?

(2016-09-29 09:25:57)
标签:

保温杯

说起保温杯生产基地,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词恐怕就是永康。作为“中国口杯之都”,这里现有不锈钢保温杯生产企业300多家,相关配套企业200多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年产量4.5亿只,产值超过120亿元,出口创汇近10亿美元,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保温杯生产基地。
   导报记者留意到,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的20多年时间里,永康保温杯产业经历过“举杯同庆”的繁荣,遭遇过“浪潮经济”的洗礼,再到如今的提升壮大,过程可谓跌宕起伏。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历练中,包括保温杯在内的整个杯业得以成为永康五金八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来自永康市经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杯业的产值为9.62亿元,同比增速5.23%。

突围“浪潮经济”
   永康保温杯产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作为“浪潮经济”的产物,它的发展堪称迅速。
   1996年,永康全市的保温杯生产企业超过1000家,呈现有厂皆杯的火爆一幕。然而,同类生产线的大量上马,产量的急剧增加,给永康企业带来的并不是如期的效益,事实上,凡后来加入这一行业的企业,基本上处于赔本状况。
   1999年,经过一轮洗牌之后,坚守在保温杯行业的企业仅有百来家,永康保温杯行业也由此陷入了低谷。
   不过,也正是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批企业认识到,没有质量就没有保温杯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于是,它们率先在质量上下起了工夫——哈尔斯走上了专业化生产道路,不断研究口杯市场,有针对性地细化产品线。先行集团则选择避开国内价格大战转专攻国际,并成功进入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市场。
   企业自我救赎的同时,口杯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
   2005年开始,在浙江省和永康市质监部门积极实施的 “千家企业名牌培育工程”中,保温杯被列为重点行业。政府指导成立了行业协会,引导企业走质量提升创名牌的道路,市里还积极争取在当地设立了浙江省不锈钢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家门口为企业有效的提供质量技术支撑。
   2007年和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经过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后,永康不锈钢保温杯的销售单价两年里上升了接近80%。同时在外贸市场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产品畅销包括日本、欧盟、美国、加拿大在内的全球169个国家和地区。
   2010年11月6日,经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的考核验收,永康正式获得“中国口杯之都”荣誉,这也是继“中国门都”称号后,永康获得的又一块金字招牌。
   彼时,经过多年发展的永康保温杯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产品开发设计到加工制造以及市场销售,从保温杯原材料的拉管到塑料开关、橡胶密封圈、杯盖、杯底、电解、喷砂,各个经营环节、各个生产工序、配件厂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而眼下,除了保温杯,永康口杯行业还有玻璃杯、塑料杯、金属塑料复合材料杯、陶瓷杯、搪瓷杯、金属紫砂复合杯、艺术杯等多个系列上千个花色品种。可以说,市场上销售的形形色色口杯产品中,90%以上的产品都可以在永康找到生产厂家。

新常态下谋变
   “中国口杯之都”的称号,不啻为永康口杯行业的发展确立了一个新的起点。这以后,众多生产企业在品质、技术和品牌等各个方面不断发力,让产业的发展更为健康稳健。
   最早做口杯的先行集团,如今已是行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其致力于开发“健康水杯”,抗菌杯这一健康理念也使得它从行业中迅速脱颖而出。
   据悉,企业已经建立了一套“先行系统化ANTI-BAC抗菌技术体系”,这是由先行集团联合国际领先抗菌原料供应企业,结合企业严格的抗菌质量管控标准以及先进生产制造工业,专业针对杯壶产品市场构筑所研发的系统化抗菌技术体系。
   不仅如此,针对保温杯杯体中拉伸件、异形件的制造、加工难题,先行则通过不断研发新技术予以了攻克。
   事实上,也正由于对产品负责,专注、专一、专业的精神,让先行的产品远销海外,甚至获得了对质量要求近乎苛刻的日本客商的认可。目前,先行的水杯、水壶已牢牢占据日本30%的市场份额。
   大企业如此,小企业也不例外。
   “中小企业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想发展壮大,就要源源不断地研发新产品。”永康紫金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康华说,如今公司在保证生产的同时,每个月都会研发新产品。“新产品是企业的生命力,只有不断创新,才会争取到更大的市场。”
   他表示,在研发过程中,会把时下年轻人喜欢的东西或者一些流行元素融入到新产品中,以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上述之外,为减少劳动力成本﹐加快“机器换人”与“两化融合”同样成为杯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
   近年来,永康市新多杯业有限公司已投入360多万元﹐从生产技术难的岗位入手﹐新增了激光打标机﹑焊接设备等加工设备。
   据公司总经理楼新多介绍﹐实施“机器换人”后﹐公司生产效率提高了30%﹐人员减少了16%﹐劳动强度降低了30%以上﹐员工的安全系数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公司应用物联网﹑视频监控系统﹑自动化设备﹑短信群发等技术将各种设备联网﹐建立了一个工厂物联网系统中心﹐在视频上就可以直观地显示每条生产线﹑人员﹑设备等信息。”他说,接下来,企业将继续把人工设备提升为全自动化生产线﹐并引进全自动机械手等设备﹐逐步实现由劳动密集型的高能耗生产方式向技术型的低能耗发展模式转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