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读写结合”的训练

(2016-08-01 22:23:28)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读写结合”的训练

                                                              科创路小学课题组                     秦卫华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懂得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怎样确定中心,怎样准确的选择词语,写出通顺的句子,怎样连段成文,并注意前后的内在联系。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叶圣陶先生也说过:“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都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读”属于理解系统,而“写”则属于表达系统,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在阅读基础上的必然发展。这一切均说明小学作文教学要做到“读”和“写”的紧密结合。两者怎样结合呢?我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体会到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过好字、词、句关,积累语言材料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学生阅读课文,是通过字、词、句来理解内容,同时又学习了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从阅读讲,抓字、词、句的语言基本功训练,是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作文讲,阅读课中抓字、词、句教学,又是在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因为字、词、句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基本材料,没有一定的字、词、句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教师要有意识地、经常的重现这种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字、词、句时要联系到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字、词、句毛病,及时地加以点明。在教学中,对字的音、形、义;词的引申义、比喻义、近义词、多义词;句子的深刻涵义、中心句、过渡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以及句子的主从关系(因果、递进、并列、选择、假设……不一定要给学生这样的专业术语,但具体的运用是要掌握的)都要让学生理解。在理解的同时,抓运用,多进行模仿练习。另外,还要通过摘录优词、佳句、成语、谚语和古诗词来积累一定数量的语言。

       二、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

        作文过程中,总是先有思维而后有文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文字不可不讲究,但形成文字前的思维训练也不可不重视。以往的写作教学,往往重文字生成的结果而轻文字生成前思维启动阶段的训练,这可能是写作教学中的一个“盲点”。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赖于多读多背。

        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仍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有时候可能根据课标要求这篇课文并没有要求背诵,但所学的这篇文章中好的段落文字确实对学生有很好的示范作用,都可以鼓励学生背诵下来。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三、从仿写入手,读写结合,为习作构建好的框架,学习好的写作方法。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读写结合中仿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所谓仿写,就是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写作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全仿和点仿不同的途径对学生进行了引导。                 

        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方式。我在指导学生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时,让学生全面模仿《松鼠》一文的写法:先写出小动物的外形特点,然后从不同方面介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如游戏、睡觉、吃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突出小动物的特点,表达上注意运用顺序词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我还仿照课文写了下水文——《我家的小白》,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孩子们文思泉涌,所描写的小动物跃然纸上,字里行间表达出了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又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作者按照杨梅发芽、长叶、结果、果子成熟、品尝的顺序写出了家乡特产杨梅的特点,各种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生动,从字里行间表达出对家乡特产的喜爱之情。学生在完成这个单元关于家乡特产的写作时,只要是写的关于植物类的家乡特产,便可以认真学习这篇范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再结合自己家乡的特产的实际,写作的难点自然突破,一篇篇佳作孕育而生,由此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了,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

       点仿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局部模仿,内容较多,范文较广,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但应指出的是,点仿的段落需要精心地选择,要具有明显特征,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即范文中被模仿的地方。因为一篇文章或一段话,可仿之“点”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哪些该仿。哪些不该仿,模仿哪些“特点”,怎样模仿等,都需要教师细细指点。例如有些课文中的片断,或是属总起分述段,或是属分述总结段,或是空间叙述请楚,或是细节描写形象……像这样在写法上独具特点的片断,就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点”进行仿写,小学低年级用点仿是最适合不过的。仿写时,同时告诉学生这种片断在写法上的规律,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如要训练学生用总分方式结构段的写法,其规律是:①总起句位于句首,是全段的中心句;②分述句之间的关系大都是并列的或连贯的。比方说《小镇的早晨》这篇课文的第2、3、4自然段,分别描写了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热闹的、忙碌的三个特点,每个特点都采用了总分的形式,第一句话是中心句,后面内容所选材料都是突出本段特点的,这三个自然段都是并列的关系。在构段方式上采用的就是先总述后分述的写法,通过课文上的学习,学生明白了写法,我趁热打铁,进行读写结合,要求学生仿照这段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以学生熟悉的场景为题仿写一个片断,如“自习课时,教室里真安静啊!”“菜市场的早晨是忙碌的。”“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等为中心句,学生自然笔下生花,畅所欲言了。一个个精彩的片段描写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不由得啧啧称赞了。

        孩子们成功的仿写中,让我能感受到他们者经历了从“读进去”到“写出来”的实践过程,更重要的是,把握了仿写的真正内涵,实践证明,仿写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总之,我们要注意引导从阅读教学中、生活中涉取营养,借助学到的手段和技巧,运用到作文中去,通过运用反过来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阅读,又有利于作文,读和写的能力便会相辅相成、和谐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